澧县魅力教师──银谷国际实验学校唐海燕
作者:李远仿      发布时间:2014-05-19 09:11:16

  

  

几年前,我知道唐海燕的时候,她正在一个叫九垸的小地方做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当时,恰逢我的“本色作文”教学在澧县语文界小有名气,很荣幸地接受县教研室的邀请前往洪湖片区听课,美其名曰“教学指导”,从官垸一直“指导”到九垸,6位年轻教师轮番作课,各显身手,最后留在记忆中的只有海燕老师的那节课,是她唯美的教学风格吸引了我的目光。

一晃到了2010年秋季,唐海燕这只娇小玲珑的燕子终于要展翅高飞了。那一年,凭着全县公开招考,她从九垸飞进银谷继续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出乎意料的是,我也凭着特级教师的身份调进县城成了她的同事。

与众多的教师不一样,唐海燕的教育字典里表现出不同流俗的品位与品质。她的QQ空间里满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靥,如同一座春花烂漫的小花园,她用心地把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都定格在相机里,播种在这座小小的花园中,然后细心呵护,面含笑意地欣赏着他们的生长,聆听着他们拔节的声音。当然,在她的镜头下,也忽略了许多生活的单调,忽略了些许工作的辛劳,甚至忽略了一个人在教育路上独行他乡的淡淡寂寞。其实,她的空间,更像是一扇敞向优美与崇尚的窗口。

对于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又在农村学校工作了近10年的女教师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乡村教师的生活,理解乡间事物和人际关系的简朴与封闭,更理解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的渴求与向往。初来城里,孩子们都对这位带着泥土腥味的老师持排斥态度,她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局面导致班级纪律差,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孩子们在下面“开小会”,凭着职业的敏感,唐海燕很快意识到问题出在和学生的沟通方式上。

于是,唐海燕在班上建了一个QQ群,并取了个温暖的名字叫“幸福的小窝”。第一天,她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孩子们,这里是我们班温暖的家,老师愿与你们一起走过四季,收获幸福!”有时候,唐海燕像一只喜鹊,带着一群小喜鹊在群里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有时候,她又像一名智者,坐在电脑旁静观孩子们交流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来二去,孩子们与唐老师成了知己,有了心里话还要求与唐老师“私聊”。后来,孩子们不但接纳了她,还有些离不开她了。

“方寸”之地见神奇,此时无声胜有声。令海燕没有想到的是,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内在的意识发生了改变。以前上课讲小话,下课乱扔乱甩,“扣分就扣分,又没扣我的。”现在觉得“影响了班级,对不起唐老师了。”

从九垸那个小旮旯到县城的学校,唐海燕始终没有忘记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这几年间,她在自己酷爱的语文教学园地跋涉,隔不多久就能闻听到有关她的悦耳的声响。首先是2011年秋季,她代表澧县参加在张家界举行的全国本色习作教学比武,以《小博士招考》一课一举夺得一等奖,接着又在湖南省小学略读教学研讨会上摘得评课比武一等奖的桂冠。她青春靓丽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宣传展板上,成为校园里一颗耀眼的教坛之星。

唐海燕对语文的理解有一种特别的天赋,完全没有被语文教师这个职业所羁绊,没有被语文教材里那些繁琐的文本分析所束缚。她总能在不经意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因此成为了常德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听海燕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我记住了她常说的一句话:“寻找自己的语文。”是的,上一堂好课并不难,难的在于有没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有没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语言感觉。寻找属于自己的语文,并不是一句包裹着漂亮外衣的口号,而是她如何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如何传递自己内心的那些复杂与微妙,如何让枯燥的文字合着自己的心跳与六十多颗童心一起灵动,如何不让自己的语言淹没在他人的话语及习以为常的定势里的一次次践行。

海燕老师热爱语文,就像海燕钟情于大海一样,热情奔放,乐此不疲。在她的语文课上,经常会响起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她把古诗谱上了曲子,将语文课融入了音乐的元素;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开心辞典》等节目经常被她移植到语文课堂上,令孩子们手舞足蹈,心花怒放。“你读懂了什么”曾经引发出孩子们的多少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不要急于举手,想好了再回答”等温馨提示戒除了多少浮躁与肤浅。我不敢说,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但至少,与别的学生相比,她的学生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

我想,这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特有的魅力吧!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