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锦莲:为孩子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
作者:方勇兵      发布时间:2014-04-03 10:43:34

穿过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我们顺着汶江来到了桂东县西部的山村小学——竹坑小学。一个人,一所学校,18岁到53岁,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竹坑小学,她把最灿烂的笑容都留在了竹坑村的孩子们心上,她,就是竹坑小学的钟锦莲老师。

一个人的学校

“从前年起,学校就只剩下我一个老师了,我是既当校长,又当老师,还要当保育员、炊事员。”钟锦莲笑呵呵地谈到。

竹坑小学初建于1976年,生源最充足的1980年的时候,学校还办了初中班级,有110多学生,有9个老师,竹坑村还另外有两个教学点。然而这些年,随着出生人口下降,再加上村里人进城务工经商,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现在学校只有两个班14个学生,一个班是一年级,8名学生,一个班是学前班,6名学生,都在一个教室上课,钟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要抠成两半。2008年的时候,因为这里的生源实在是太少,曾经县里考虑过要将这所学校撤并到沤江五完小去,但是最后因为孩子们去上学确实是太远,交通又不方便,孩子们如果住得远的话,要走上3、4个小时的山路,实在是不安全,最后还是将学校保留了下来。当记者来到竹坑小学采访的时候,山脚下有村民正在修着一条机耕路。钟老师笑着说:“学校是1976年建的,我是1978年参加工作的,现在我也老了,快退休了,它也老了,也快退休了。”

据沤江五完小朱小平校长介绍,桂东县教育局现在已经立项将竹坑小学拆除重建,目前正在准备规划、设计图纸。山脚下,村民们集资正在修建一条新路。一个村民笑呵呵的说:“将来学校建好了,娃儿们上学也方便些,钟老师来学校也方便了。”

娃娃在学校,我们最放心了

谈到钟老师,一年级小朱彤的妈妈有话说了。曾晓清本人是竹坑村当地人,丈夫也是竹坑村人。她回忆到,去年夏天的时候,她家里正在建房,有一天下大雨,当时家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一个人去的学校,过了一会儿,钟老师就打了电话过来了:“朱彤今天来学校了没?谁和她来的?”当听说是小朱彤一个人来的,钟老师在电话里很生气地责怪了她几句,把电话一扔就走了。等朱彤回家后,妈妈发现,她今天穿得不是自己的衣服,一问才知道,钟老师冒着大雨一路赶来接的小朱彤,结果小朱彤的衣服还是湿透了,当时一起接到的还有很多个同学,都是全身湿透了,钟老师赶紧回家翻出了儿子小时候穿过的几件旧衣服,但还是不够孩子们穿的。于是,钟老师又在周围的邻居家“讨”了几件旧衣服,把孩子们的湿衣服换了下来,洗干净后晾好了。曾晓清说:“当时听到钟老师责怪我,心里没有一点不高兴,反而觉得暖洋洋的,娃娃在学校,我们最放心了。”

现在在桂东县科技局担任副局长的钟建军回忆起钟老师的时候,仍然十分感动。还记得读二年级的时候,他因为腿上长了一个毒疮不能走路,家里有六姐妹,父母每天光地里的活就已经够累了,就是钟老师一直背他上学、送他回家的,往返一个小时的山路,一背就是一个月,他现在仍然还清晰记得钟老师大汗淋漓,一边背他,一边跟他讲故事的情景。后来,他考上了湘潭大学,回到了家乡工作,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他总是要去看望钟老师,和钟老师聊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钟小军在桂东县县城做中药药材生意,竹坑村盛产厚柏、杜仲等药材,每个月他都要驱车到竹坑收购药材,每次到竹坑,他都要到学校看看钟老师。如果遇上周末,他还要拉上钟老师进城。回忆起读书时代,他说,由于家里姐妹多,每到开学要交学费的时候,父母便是唉声叹气,钟老师总是先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帮他们垫付学费,让他们几姐妹都能完成学业。现在在竹坑村,有不少家庭都是父子两代人都是钟老师的学生,谈起钟老师,每个村民都对她赞不绝口。

苦是苦了点,我不后悔!

从县城驱车前往竹坑村,从106国道便要拐上3.5米宽的小山道,蜿蜒曲折的山路不止18弯,现在住在村里的人口又少,公交路线没有开辟,村民们外出要么自己开车或骑摩托车,要么就只能靠走了。钟锦莲回忆起,这条山路还是1996年修建的,1996年之前只有一条人行小道,连拖拉机都不能过。当时,每当到开学的时候,学生的课本、作业本、老师的办公用品要从30千米外的三洞学区(现在的沤江三完小)挑过来,她回忆道,自己每次最多只能挑上60来斤,要走六七个小时的山路,路上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吃点家里带的红薯干,每次要在开学前一天去学区领东西,要不然赶不上第二天开学。有时候,东西多的时候,在农村的丈夫总会赶到半道上去迎钟锦莲,笑呵呵地接过她肩上的担子,大步流星地往学校赶去。

丈夫是农村人,对钟锦莲的工作一直非常支持,每当学校的瓦房漏水了、墙壁上的白粉剥落了,丈夫都会挽起袖子,自己从家里带上工具到学校来,几十年来,从没有在学校领过一分钱,有时候甚至还要贴上材料钱,但丈夫从没抱怨过。

2006年夏天,从头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雨都没有停,钟锦莲很早地起来了,一看天,不对,学校后面就是小山,很容易塌方,孩子们如果来得早的话,差不多快到学校了,万一后面山坡塌方,孩子们又进了教室,那可太危险了。她越想越担心,草草收拾了下,就准备去学校。这时候,丈夫也起来了。钟锦莲家就在江边上,丈夫在当地也是个致富能手,家里办了一个榨油与糍粑加工点,机器就安装在了自家的大厅。丈夫一看,水都快把门前的小路淹没了,他就叫起了钟锦莲:“要不,先和我搭把手,把家里这些机器抬上二楼去,我一个人搬不动的。”钟锦莲回答他说:“东西重要还是人重要,咱家东西坏了,再买就是了,要是学校塌了,娃娃们咋个办哦。”说完,钟锦莲便穿上雨衣冲去了学校,剩下丈夫看着家里的机器犯愁。钟锦莲一到学校,后面果然开始出现塌方了,她赶紧开始拿起工具清理,同时,让早来的学生在门口招呼后来的学生,先别进教室。学校是保住了,可回家一看,家里花了好几万元钱电机全部泡在水里了,全部都没用了,丈夫好久都没理她,但后来还是慢慢地理解了她,学校和孩子们在钟锦莲心中是排在第一的,自已和这个家只能放在第二位。

2006年的秋天,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钟锦莲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丈夫突发脑溢血,瘫在了床上,后来不得不转移到郴州住院治疗,丈夫在郴州市住院两个多月,钟锦莲不忍心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只好从家乡请了人专程在郴州照顾丈夫,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终还债台高筑,儿子不得不远走广东打工。2011年开始,钟锦莲结束了在离家200米的学校“寄宿”生活,不得不回到家里照顾丈夫起居,但是,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晚还是孩子们最爱的钟老师,为此,钟老师每天要在6点就要起床,帮丈夫做好早饭与中饭,服侍他吃过早饭后,自己草草的吃上两口,便匆忙地赶往学校,丈夫只能在晚上天快黑的时候才能看见钟锦莲拖着疲累的身子赶回家里。

累吗?很累,但又很快乐!这就是钟锦莲的人生态度,在采访过程中,钟锦莲始终带着开心地笑容,生活的不幸从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任何阴霾。“一看到孩子们,我的心情就特别地好!”钟锦莲回忆起,她在1978年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的三洞人民公社有招干指标,她报名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了。这时,在村里担任村支书的大哥找到了她,说学校老师紧缺,让她放弃招干,回到学校教书。钟锦莲很不情愿,但在大哥和父母的劝说下,她还是到了学校,一干就是35年,最后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份事业。丈夫瘫痪后,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住,还找到了任学区主任的朱小平,让朱小平给钟锦莲换个地方,朱小平也是钟锦莲的学生,当他问钟锦莲老师的意见时,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她不愿换学校!钟锦莲说:“我们这学校,现在条件也不好,交通也不方便,我走了,谁肯来这里教书?这里离不开我啊!我也差不多快退休了,等我退休了,小平你找个愿意干的老师来这接我的班,我就全心全意地照顾老伴,现在就让他再苦几年吧。苦是苦了点,但我从不后悔。”

因为深爱,所以坚守。35年,钟锦莲从18岁开始,将她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光留给了这片她深深热爱的沃土,为孩子们放飞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梦想。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