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普通的民生记者,用心关注他人命运的悲欢离合;她是一位爱心使者,把对他人的深切关注化为一次次的善心之举;她更是公益达人,和众多义工一起,把温暖与关怀送进千家万户。她,就是益阳日报民生新闻部副主任、湖南省优秀志愿者邓阳春——
从情凝笔端到主动帮扶
拄着拐杖,做些简单家务。偶尔停下来,逗弄一下孩子。平淡的生活中,冯敏总能感受到那么多小幸福。
冯敏是南县河口乡卫东村人。2004年的一次意外,17岁的冯敏失去了右腿,左腿也因无钱医治,面临截肢,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吃也不喝。
接到冯敏父亲的求助电话,邓阳春当即就跟着上了去长沙的车。这一天,是2005年农历正月十五。邓阳春很细心,给小姑娘准备了红包和新年礼物。
湘雅医院里,冯敏情绪极不稳定。“敏敏,医生说了,只要配合治疗,还有希望保住左腿。医药费的事,阿姨帮你想办法。”邓阳春拉着冯敏的手,劝说了五个多小时。回到益阳,她四处奔走,筹到了4万多元后续救治款。手术后,冯敏的左腿保住了。
因为多年主要跑民生新闻线,邓阳春接触的多是上不起学的孩子、住不起医院的重病患者等。面对他们的求助,她总是情凝笔端,一篇篇情深意切的文章,在打动读者的同时,也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新的希望。
她觉得还不够,很自觉地就加入了爱心志愿队伍,成了其中最坚定的一员,每月从工资中掏出几百元,去资助贫困学生,看望孤寡老人……
爱心故事一长串
长年帮助困难群体,邓阳春很少跟身边人说起。同事们也直到2007年才知晓她的事迹。
2007年的正月初五,她正给曾经救助过的一个对象拜年——每年,她都要给曾得到过帮助的10户困难户拜年,给他们送上300至500元不等的红包。正拉着家常,手机响起来了,是在爱心活动中结识的爱国华侨陈汉强打过来的。听说她正给救助对象拜年,特别感动,说:“我马上汇5000元过来,请帮我慰问10户困难户”。
该慰问的都去过了,再去慰问谁呢?于是,她向多年的同事、同样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谭绍军求助,希望他能提供一份名单。
就这样,同事们才知道了她的爱心故事:资阳区南岳宫社区90多岁的孤寡老人莫奶奶是她长期照顾的对象;卜霞、邓莎在她多年的资助下,读完了大学;龙宇佳也是因她的爱心坚持,重返高中校园;资阳区新桥河镇残疾人龚健明喜添宝贝女儿,无奶吃无衣穿,她和一群热心朋友送去了10000多元善款,120多件衣物;谢林港镇牛角湖村的卜应初,因心脏主动脉瘤破裂生命垂危,是她四处奔走,为他筹集了4万多元救命钱,又是她说服其家人,在已错失手术最佳时机时,果断转往湘雅医院成功做了手术;也是在她的牵线搭桥下,陈汉强与安化田庄乡取得联系,在这里捐建了一所茅园华侨希望学校,新建了篮球场,为一所幼儿园添置了新的游乐设施……
不遗余力组织义工活动
对于她的爱心义举,益阳日报社大力支持。2008年1月1日,益阳日报义工大队成立,她出任义工大队队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有更多的事要做了。
2008年2月底,她无意中了解到,沅江市新湾镇桔农因冰灾桔子大量滞销。她发出倡议“买一斤柑桔,献一份爱心”。交警、城管为她的爱心所感动,破例同意在中心城区设立促销点,允许农用运输车进城。兰花村桔农张家乐成为这次义卖活动的最大受益者,3月8日这天,5个义卖点,60多位义工,一个上午就把他家6000公斤桔子销售一空,两个上大学的孩子的学费有了保障。2011年,以她为首的义工队伍发起“送出一本书, 温暖一颗心”送书活动。短时间内,市民送来书籍4000多册、价值8000多元的文具用品。山高路远,阻挡不住义工送书的热情。那段时间,她身体出了点状况,可她坚持着和其他义工一起,把这些书一批批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6岁女孩钟晴是不幸的,烧伤面积达90%。又是她与红网爱心义工一起向社会发起呼吁,随后多次为她开展募捐活动,总共为她募集爱心款9万多元,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像点点萤火,虽微小,集聚起来却能成为烛照天空的火把。如今,益阳日报义工大队,已由当初的20多人发展到近300人。关爱留守儿童、情系贫病母亲、为同患重病的李卉兄妹奔走呼吁、关注敬老院的老人……爱心的路途中,以她为首的义工们一直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