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继阳课间与学生交流
十八年来,她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有听力障碍的残疾学生。她以大爱作笔,用奉献作墨,以敬业作纸,在这无声世界里默默谱写着平凡、丰厚的人生,体会着简单、别样的幸福。她就是益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聋部主任曹继阳老师。
她,是学生心中可亲可敬的“曹妈妈”
学生时代的她在参观一所康复中心时,内心被聋童们那一双双清澈明亮、渴望关爱的眼睛深深震撼了,她很想用真挚的爱心去呵护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折翅天使”,1996年夏天,她毅然选择成为一名清贫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小俊是一个16岁聋哑女孩,天资聪慧、活泼可爱,青春期的她性格倔强、敏感多疑,父母对他措手无策,老师对她一筹莫展。
2012年11月,曹继阳老师带领小俊等11名聋哑学生赶赴省城参加残疾少儿基本功及形体大赛。晚上10点多查房时,曹老师发现小俊脸色苍白,两手紧紧按着腹部,赶紧背着她去医院看病,医生初步诊断为胃病。回到宾馆,曹老师用温开水喂小俊服完药,可她还是疼痛难忍。曹老师见状,把她搂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她的胃部,这样,小俊才渐渐睡去。就这样曹老师连续两晚都没合眼,白天还强打精神带着其他学生参加了各项比赛。
比赛回来不久,小俊在QQ上给曹继阳老师留言:“曹老师,你知道吗?您比我妈妈更像妈妈。9岁时,我因为想家乱发脾气把你的手咬伤出血,你不但没骂我,还抱我、哄我开心;12岁那年,我患肠炎,肚子痛了一夜,是您细心照顾着我;这一次您照顾我,两夜没睡,人都憔悴了……我不怨老天把我变聋哑了,您对我的爱是老天爷赐给我最好的礼物。我永远爱您,曹妈妈!”
曹继阳老师坚信“爱可以缔造奇迹,可以把残疾孩子变成最美的天使”。平日那些最倔强的、最难管教的聋哑孩子在她的爱心感化下,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倔强、喜欢自残的刘佳颖变得温顺、懂事了;经常打架、上课坐不住的贺世文变得认真听课、懂礼貌了;经常和父母闹矛盾、想离家出走的秦婷跟父母和好了,还认她做干妈……
她,是教学管理中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
“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是曹继阳老师的座右铭。
曹继阳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学校的教学比武活动中经常名列前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坚持从事教育科研,积极探索教改之路。她是学校的省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课题的主研人员,其中十五课题聋校发展性教学新模式研究》、十一五课题《聋校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均荣获省级二等奖,同时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一等奖。
曹继阳老师是特校聋部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她非常注重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每年坚持开展全校性的德育实践活动10次以上,其中很多活动开创了特校聋生德育活动先河。
这些年来在聋部的硕果园里随手采撷几朵小花,都无比芬芳:23名高中毕业学生升入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深造,其他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聋生参加各级组织的书画、文艺汇演、残运会等活动中获奖共计49人次;舞蹈《打酸枣》荣获2011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文艺汇演一等奖,聋生小俊选送湖南省残联舞蹈集训队,她主演的音乐剧《小星星》在全国第八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聋生易宏亮、汤维锋表演的舞蹈《山娃山妞》参加了2013年湖南娱乐频道《百姓春晚》;聋生易宏亮被评为2010年湖南自强十佳少年,并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2012年上海举办的第十届宋庆龄奖学金活动……
她,是同事们口中压不垮的”女汉子”
这些年来,担任聋部主任的曹继阳老师时刻保持着以身作则、务实忘我、甘于奉献的工作状态,以人格魅力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同事,用言传身教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当同事们与家人共进晚餐之际,她还在办公室埋头处理教务工作;当同事们在周末与朋友们相聚欢歌时,她还在学校和聋哑学生们促膝谈心;在学校创卫工作中,她常常亲自拿着扫把,带领学生到最脏、工作量最大的地方打扫卫生,经常是手上磨出了三、四个大水泡,也从没说过一个累字。
2011年9月特校新建聋儿康复中心,一切均处于起步阶段,12月突然接到通知,要迎接省残联领导的严格检查。曹继阳老师亲自带领6名康复老师放弃了双休日的休息,连续加班17天,把康复中心布置得井井有条,还整理了16大盒的康复资料。最后两天,她的颈椎病复发了,胸闷头晕,差点晕倒在办公室。同事们都让她去医院,但是,她强忍着颈部肌肉僵硬疼痛、头晕心悸等身体不适,坚持和老师一起加班,出色完成所有迎检工作,才去医院接受治疗。
她,是同行眼中执着无悔的特教工作者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八年来,她十年如一日以一颗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爱心润泽着每一个聋哑孩子,用质朴善良、无私奉献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家长们的信任;她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赢得了领导们的称赞和同行们的钦佩。她先后多次在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先进个人及优秀班主任、荣立三等功, 2010年荣获益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评为益阳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她的先进工作事迹先后被益阳日报《中国梦益阳人》、益阳城市报《中国梦益阳梦我的梦》专栏作专题报道。
有人问她:“你做这一行这么久了,是不是会厌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而她的回答是:“当你和聋哑孩子用真爱对话时,你会看到无声世界里纯洁无暇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无法言状、平凡而别样的幸福!那么,你将执着、无悔地在这条特殊教育的路上,快乐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