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江山区,有着一位特殊的“妈妈”,她叫张启霞,今年五十五岁,现任教于平江县安定镇长联寄宿制完小。为了山村教育和孩子们,她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六年。几十年如一日,她以校为家,将家作校,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山区里那群需要关爱的留守学生。
“妈妈”倾心关爱,化解留守学生恋家无助情结
张启霞任教的学校属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都居住在偏僻小山村,父母又大多出外务工,留守学生在这里占了很大的比例,学生们都喜欢称呼她为“张妈妈”。这个称呼的由来是早在10多年前,张启霞了解到她所任教的班上,有七位洞里来的学生周末不是结伙到亲戚家吃餐把饭,就是饿着肚子时,她心痛不已,立即联系家长,征得同意后,让这几个孩子周末住到她家,免费吃住,并对他们进行无偿家教补习。这些学生在张启霞那里找回了家的温馨,生活有了着落,安心学习,后来都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张启霞这种“妈妈”般的师生情怀一直没有停止过,孩子们称为她为“张妈妈”就延续至今。
“妈妈”倾情呵护,解决孩子们的身心问题
亲情的缺失,使很多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时,母爱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下期开学不久的一个晚上,张启霞去女生寝室巡查时听到了哭泣声,原来一名女学生因为不习惯寄宿生活,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泌尿系统失控,尿湿了裤子。那个晚上张启霞没再离开她,抱着她哄着她入睡,一个晚上帮她换了三次裤子。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疗理后,这名女学生的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张启霞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013年上学期,当她了解到一个组合家庭的孩子有抑郁倾向时,她毫不犹豫地将他接到了家中,并悉心照顾开导。毕业考试时,这名学生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而且性格开朗了很多。暑假的一天,孩子一家四口人特意到她家道谢,孩子的爸爸——这位山沟沟里的汉子哽咽着说:“老师,是您挽救了我的孩子,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
“妈妈”执着坚守,托起孩子们的希望明天
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最难的是坚持。同事的不理解、家人的抱怨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可张启霞从来不感到后悔,也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她说,“学生听话,健康成长,家长能认可,就是工作的最大乐趣与最高价值。”
2007年,张启霞所任教的长田中学要撤并到该镇的安定中学,群众阻力很大。通过几番思想工作,最终家长们还是接受了分年撤并方案,但向领导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朴实的要求:“要张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安定中学。”就这样,张启霞随孩子们调往安定中学,这也是她唯一的一次调动。到安定中学后,她没有丢下跟她来学校读书的那些山沟沟里的孩子,仍然对他们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每周日下午,她随车到村里把学生一个个接到学校,安顿好食宿、陪护上晚自习,周五放学后,又随车将学生一个个送回家,历时三年,终于使长田中学顺利实施撤并。
2010年,长田中学又改为长联寄宿制完小,应长田片特别是泥鳅湖洞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张启霞又回到了长联完小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很多家长说:“您当孩子的班主任,把孩子交给您,我们到外面打工就放心了!”56个学生的班级里,有留守学生50个。
现在临近退休,可张启霞的工作热情没有降低过,对孩子们的关爱没有减少过。她说,只要她在这里一天,她就会将这份爱延续下去,她就一直是孩子们的“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