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是益阳赫山区粮食局的一名普通下岗工人,但就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送别守护6个月后因癌症离世的母亲后,又精心伺候相继瘫痪在床的公公婆婆,还照料着患精神病的夫妹和失去劳动能力的弟弟。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和磨难,她没有逃避,勇敢担当。她至孝至善,用真情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小的个子、温顺的性格,这是李卫东给人的第一印象。从照顾患病的夫妹、弟弟和母亲到相继瘫痪在床的公婆,一路走来,李卫东感动了每一位家人,也感动着她周边的朋友和邻居。
夫姐:她是我们家的福气
在夫姐张劲杨眼中,有李卫东这个弟媳是张家的福气。
2002年,张劲杨在北京的妹妹突患精神病。听到这个消息,李卫东当天就和丈夫坐飞机将妹妹接回自家细心照顾,如今妹妹精神状况逐渐好转。3年前,李卫东的弟弟患病后丧失劳动能力,她又将弟弟接来一起生活,饮食起居几乎全由自己一人照料。张劲杨的父母住在乡下,离城区有60多公里。平日里大家工作忙,去看望老人最多的是李卫东。一有空,李卫东就往公婆家跑,帮着打理家务,每次都要忙上大半天。婆婆脾气大,年纪大了更难捉摸,可李卫东从没红过一次脸。
2011年起,父母相继患病瘫痪在床,张劲杨兄妹几个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李卫东提出辞了工作回家照顾老人。李卫东家里并不富裕,下岗后,靠打零工补贴家用,辞职无疑会让家里经济更为紧张。亲戚们都建议请看护,可李卫东认为看护不如自己贴心,坚持辞了工作。
邻居:她是我们的榜样
邻居龚元英跟李卫东是多年的好姐妹,一直把李卫东当榜样。
李卫东一人要照顾几个病人,但她心细,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人大小便失禁,她每天早晚定时擦洗,即使是夏天最炎热时,老人身上也没长过褥疮。家里病人多,李卫东连饭都要准备四份。公公的饭要捣碎,婆婆的是汤煮饭,弟弟的饭少辣椒,最后才是一家三口的饭菜。李卫东有腰椎盘突出,犯病时腰都直不起来,可每天将瘫痪的公婆抱上抱下,她从没喊过一声累。她更不怕脏。公公长期卧床便秘严重,李卫东定期为公公抠大便。两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喂饭时有时吐得李卫东一身都是,可每次她都坚持把饭喂完再去擦洗。2012年下半年,李卫东动了个小手术,医生建议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可她担心老人没人照顾,当天就回了家。
李卫东对邻居也很热心。邻居家小孩没人照顾,她接过来照料妥帖。天气凉了,谁家小孩缺毛衣,她买来毛线,织好了送过去。
侄子:她比妈妈还亲
侄儿张天喜刚从部队退役回来,如今的他懂事、上进。“如果不是婶婶,恐怕我早就入了歧途。”张天喜说。
小学三年级时,张天喜的父母离了婚,年幼的他无人看管,打架、逃课。李卫东将他接回自家,像妈妈一样照顾、调教。张天喜迷上了网络,为帮他戒掉网瘾,李卫东每天晚上守着他做作业。2010年深秋的一个雨夜,张天喜溜出去了,李卫东发现后,把附近的网吧找了个遍,等找到孩子时,已是深夜。张天喜永远都忘不了婶婶当时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和失望的眼神,从那天起,他认认真真学习。“婶婶给了我家的温暖,我不想再让她失望。”张天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