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是湖南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县, 2013年以来,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条主线,全面实施“一法两纲”和“十二五”规划,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2013年全市妇幼卫生工作要点》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加强督导考评,推进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2.66%,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3岁以下婴幼儿系统管理率达93.67%,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89%,两年来无孕产妇死亡,全县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均位于全市前列水平。
强化领导,健全妇幼工作网络。为确保省市卫生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宜章县领导高度重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组织召开了2次妇幼卫生工作会议,各乡镇人民政府与县政府、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签订了《宜章县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量化了工作指标,将住院分娩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实施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等社会发展指标列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孕产妇死亡率等工作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举办了4期全县妇幼专干、产科和儿科医师业务知识培训班;出台了一系列妇幼保健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分解和细化了指令性任务及指标,明确了各单位工作职能职责。县卫生局设立了公卫办,安排两名专人负责妇幼保健管理,县妇幼保健安排了10名专业人员从事全县妇幼保健指导工作;各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1名主管公卫工作的副院长,公卫办均配有2-4名妇幼专干,人员异动需报县卫生局批准;98.5%的村卫生室配有妇幼保健员,并加强了培训和管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
强化宣传,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意识。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LED、电视、孕妇学校、报纸、宣传栏等平台,通过发放宣传单、挂图、小册子、至新婚夫妻一封信、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电话等多种形式,利用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建立妇女儿童健康档案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向社会宣传孕产妇保健、妇女病防治、预防出生缺陷的好处、目的、意义。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指导,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和计划生育服务总站开设了新婚健康知识咨询台,派出保健医生为前来登记的新婚夫妻讲解孕期保健和预防出生缺陷等妇幼保健知识,指导婚前保健;对育龄夫妇和已生育一个出生缺陷儿的夫妇等重点人群予以登记,指导他们参加孕前优生检测和产前筛查;向待孕及已孕妇女发放叶酸片,讲解服用方法,跟踪服药对象有关情况等。
强化保障,完善妇幼服务能力。政策配套到位。先后制定下发了《宜章县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宜章县2013年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宜章县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量化考核指标任务》、《宜章县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及经费补助办法》等10余个规范性文件,使妇幼工作实施有章可循。设备设施到位。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产后访视服务包,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共添置了2台彩超、10台听力筛查仪、2台产后康复仪、4台电子阴道镜、1台多功能儿童保健检测仪等设备。人员培训到位。加强了对基层产科与儿科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参与高危救治,组织开展应知应会技能和预防出生缺陷等知识培训工作2次,邀请省市专家师资培训2次,共培训462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班156人次,提高了医务人员掌握三级预防措施,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强化督导,确保目标任务实现。县卫生局分管妇幼的领导及工作人员每月定期深入县妇幼保健院研究、部署妇幼卫生工作;每季度组织妇幼专业人员深入各医疗卫生单位,以村卫生室、医院各相关科室为重点,同时安排周边乡镇卫生院实施联合督导,开展现场交流,通报各单位妇幼卫生工作实施进展,针对突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安排部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对连续两个月未按进度完成工作任务的医疗卫生单位,要求主要领导必须向卫生局作出说明;对产科医生和妇幼专干进行考核,未完成妇幼卫生工作任务将不予换发《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同时,以“惠民措施”和妇幼量化考核指标为重点,采取每月通报工作进度的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提前超额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