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6000余万对乡镇学校改薄消危
作者:芦淞区      发布时间:2013-11-13 09:40:39

消危改薄、提质改造、装备升级,2011年至今,芦淞区实施白关镇、姚家坝乡、大京风景区管委会“三年攻坚”计划,累计投入改簿消危资金6000余万元。学校旧貌换新颜,白关中学、大京中学、姚家坝中学分别成为市级“课改实验基地校”和“优质初中培育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11月10日,区委书记冯建湘亲自到三乡视察农村学校消危改薄工作,关注农村学校和幼儿园发展建设情况。

13所学校全部消除危房

2011年区划调整,芦淞区接收白关镇、姚家坝乡、大京风景区管委会的13所中小学。这三个乡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基础差、底子薄,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远远滞后于芦淞区原有学校,导致芦淞区城乡教育再次呈现极不均衡。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迫在眉睫。区委、区政府提出政府全额投入,实施学校“消危改薄”三年攻坚计划。截至今年11月,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拆除8栋教学危房,维修24栋旧教学楼、师生宿舍,改造、新建塑胶运动场8个,新建教学综合楼6栋,所有学校消除教学危房。目前,这些乡镇学校已焕然一新,校园封闭式垃圾容器、安全饮用水、冲水式厕所一应俱全,教室里是崭新的课桌椅、讲台和黑板。白关中学校长介绍,学校仪器设备、图书、体卫器材、艺术器材、信息技术设备全部配套,“现在我们和城里学校没有差别,有的硬件还超过了城里。”据悉,该区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13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配齐计算机室或多媒体室,普及“班班通”,广播网、电视网、校园网和计算机、电视机等“三网二机”,所有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

师资配备培训重点倾斜

接收初期,芦淞区针对三乡镇很多学科专任教师缺乏,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状态,实施了“三乡”教师定向招聘计划,输送了一批年轻优秀教师,同时实行教师符合条件者优先晋升职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近两年分期分批选送20余名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全国各地名校培训、研修,组织教师各级各类培训参培率达100%,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在区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设立区“优秀农村教育工作者”和“最美乡村教师”奖项,近两年15位获奖者中12位是三乡镇学校教师。为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学校任教,从今年开始,区委、区政府按100元/人·月标准发放乡镇学校教师特殊津贴。该区还实行“城乡学校结盟发展”模式,城区学校与三乡镇学校建立一对一结盟校,2013年开展城乡教师结对、网络教研联动、名师送教下乡等教师队伍结盟活动30余次,以城带乡极大地促进农村师资水平的快速提升。目前,三乡镇共有3位市级学科带头人,19位区级骨干教师。

形成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区域性“主体性”课堂,推进三乡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三年探索与实践,白关中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日渐成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被定为市级“课改实验基地校”。2013年,大京中学、姚家坝中学被定为市级“优质初中培育校”。2012年全市小学学科质量抽测,白关镇中心小学排名农村学校第一。2013年中考,大京学校、白关中学合格率均为100%。学校巨变磁铁般吸引师生。众多外出学生返乡读书,残梅学校本打算外出择校的一年级新生,很多决定留在本村读书。偏远的大京学校,还吸引“硕士”来此任教。城乡统筹,提质改造,芦淞区义务教育再现高位均衡发展。10月,该区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区。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