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留守儿童点亮心灯
作者:汉寿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3-08-13 17:27:14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中学一名初二男生的作文,作文只有110个字,它就像一个“110”报警电话,提醒着全社会:留守孩子长年疏于管教,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谁来关注他们的心理能健康?行为习惯出现偏差的他们,将来是否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    我们必须付出努力,想办法,让“110”报警不与留守儿童联系在一起。    

17岁的留守儿童白某是公安部有史以来通缉的年龄最小的A级通缉犯。去年,他伙同他人在贵阳、安顺、毕节等地连续实施抢劫、杀人作案6起,杀死9人。看到如此小的A级通缉犯落网,多数人或许不是拍手称快,而是沉默痛思或扼守惋惜。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即使抚养的亲人与留守儿童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同样存在沟通问题,他们父母的地位无法取代,他们心灵仍然会被创伤。他们完全有可能成为通缉犯。吃不饱、穿不暖、睡不香,玩耍时没有父母的陪护,放学后没有父母的教导,犯错时没有亲人的纠正,一旦有犯罪分子的唆使怂恿,他们将会听从这个“唯一的意见”,在失落中产生犯罪的冲动,在绝望中发出最后的吼声。如果说陌生人没有理由照顾和关爱他们,那么为公众服务为职责的政府呢?    

在新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留守儿童被大家关注,鼓励走进他们的生活,但一直缺少标志性的行动。留守儿童是社会中的一大群体,他们有着和别人同样的年龄,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为城市建设做着贡献,子女却享受不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退一步讲,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我们怎能看着他们的痛苦视而不见?我们不能,社会和政府更不能。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境,特别是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降临凡间的天使,留守儿童父爱、母爱的缺乏将会是他们人生中永远的空白,这需要身边人更多的关注。关注他们的成长,就是关爱祖国的未来,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用爱去浇灌,用心去关怀,用情去温暖,,让他们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真情的绿洲!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