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23个乡镇、309个行政村,10.13户,总人口39.5万人,其中0-18岁儿童11.6万人。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县留守儿童约有5.56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缺少父母关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汝城县妇联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展送图书、送义教、送电话“三送”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帮助孩子们远离孤单无助。
一、爱心图书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小垣瑶族镇位于汝城西南部,距县城37公里,总人口12398人(含原汝城钨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182人。这里海拔在800—1200米,是高寒山区乡镇。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低,小垣瑶族镇学校 “留守儿童”近1000人。孩子们课余生活贫乏,2012年6月,汝城妇联、汝城县国土资源局联合到小垣瑶族镇学校开展“创文明汝城 传爱心图书”活动,为学校每个班选购了文学、历史、科学、人物传记等各类课外书近100册,共计1200余册。为方便学生借阅、使用,还给每班配备了一个书柜,总花费2万余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班级爱心图书角”。 孩子们可以随时借阅到这些书籍,也可以带回家看。同时,鼓励和倡导孩子们将图书一届届传下去,让更多的同学享受精神食粮。 这些优质的图书极大的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书中的故事、人物就像亲人、朋友一样,陪伴他们成长。 2013年6月,汝城县到土桥镇继续开展了“送爱心图书,畅想中国梦”活动,与国土局共同为土桥镇13个班769名留守儿童建立班级爱心图书角。
二、义教活动让孩子们度过难忘的假期
永丰乡总人数14388人,儿童数量3572人,其中留守儿童数量2183,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数1300人,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数881人。暑假来临,考虑到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祖辈管束无力,汝城县妇联与大学生联络处联合举办了“阳光支教、携手共进”爱心义教活动,吸引了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者们组织了永丰乡400余名留守儿童,集中在中心校,分编为1-5年级进行教学。大学生志愿者们跟据自身专业和特长,将游戏贯穿于学习中,或教孩子们篮球、音乐、英语、手工制作,或帮助解答生活困难,接受孩子心理咨询。经过半个月的学习,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交到了朋友,同时也忘却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烦恼。一些老人开心地说:“感谢这些大孩子,为我们解了后顾之忧。”今年暑假,我们将继续组织这项活动,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到我县大坪镇学校开展义教活动。
三、亲情电话为孩子们搭建沟通桥梁
2013年元月14日,汝城县妇联到卢阳镇附城学校开展了“共享蓝天,健康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活动中,县妇联了解到,附城学校有1530名学生,其中近60%的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祖父母、亲戚朋友等代为照顾。碰到困难,或是心里不愉快时,孩子们最想告诉父母,但全校仅在校长室有一部公用电话,联系很不方便。县妇联决心为孩子们搭建与父母沟通联系的爱心桥。在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便积极与县扶贫办衔接,提出以附城学校这一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为试点,在学校安装固定电话,为孩子们与在外工作的家长联系提供便利,希望县扶贫办帮助解决电话的经费问题,县扶贫办对这一活动表示赞赏与支持。 妇联通过多次与电信、移动等通讯部门的衔接,综合比较,最后选定了中国铁通公司的固定电话。铁通公司被妇联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诚意所动,答应通过送话费的形式解决了每年3个月假期的基础话费和每年的来电提醒业务费用,学生只需交纳市话0.1元每分钟、长途0.2元每分钟的低额话费。固定电话的购置、安装、维护及座机费由县妇联和扶贫办共同解决。5月4日,20部留守儿童亲情电话送到了附城乡学校19个班级和教导处。初二(一)班的留守儿童廖小燕,高兴地立即拿起电话打给在东莞务工的母亲:“妈妈,我们班有电话了!”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家长能及时沟通联系。许多留守儿童深深感到:爸爸妈妈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