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泸溪县城出发,在山间盘旋了两个多小时,满载物资的汽车停在一条砂石小路上。十多个孩子早早地等在那里,笑声在山间响动。看到记者一行的到来,他们忙着帮忙卸下爱心物资,争着提着、扛着和背着,领着我们一齐向山里的学校走去。
日前,记者和芙蓉区负责人以及泸溪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带着长沙城市孩子的爱心,在山间步行了近两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泸溪县梁家潭乡桐油坪小学,将三台电脑、50个爱心书包和林林总总23款近千件学生文体用品,赶在六一儿童节前,为深山里的孩子们送去特殊的节日礼物。
山路上的两个小时,他们追问长沙孩子的趣事
桐油坪小学是泸溪县梁家潭中心学校所辖的五所村小之一,位于泸溪县和吉首市的交界处。由于正在修路,包括摩托车、拖拉机在内的所有的机动车辆都无法通行,我们一行只能将车开到附近的村镇,与孩子们相约一起将礼物运到学校。
桐油坪小学共有47个孩子,90%是留守儿童,大半学生最远到过的地方就是镇上。对于长沙,对于北京,对于山外的世界,没有太多想像和概念。十来里的山路上,孩子们没有生涩感,争着追问山外世界的模样和生活。“你们是从长沙来的啊?我只去过吉首,长沙比吉首远吗?”向杨军很自豪曾去过吉首,希望能到更远的长沙来看一看。
小姑娘张红香读四年级,背篓里扛着地球仪和跳绳,一路上还要求帮记者拿东西。她是为数不多父母在身边的山区孩子,每天学习之外,还要帮父母从山下背货到山上的杂货店里。“我很有力气的,城里的孩子也是很有力气吗?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啊?”
操场上,风筝和毽子在飞扬
走了快两个小时,记者终于看到了红旗,看到了一栋两层楼的学校。桐油坪小学在去年初还是一所木屋学校,去年下半年,芙蓉区教育局开出了“爱在泸溪教育直通车”,筹措资金建设了这样一所全新的砖瓦学校,捐赠了教学设备,还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先后组织了三批后备干部到泸溪支教和送课。
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圆乡村孩子网梦”首场爱心跳蚤集市上,古汉城小学的700多名师生共募集了爱心款9700多元,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闫利毛老人和她孙子张凯淇一起捐赠的一万元爱心款,本报和芙蓉区教育局根据该校的需求,在长沙春雷助学促进会的帮助下,将其中的1.4万元用于购买了近千件爱心物资,将商务车塞得满满的,送到了桐油坪小学。
爱心物资在学校走廊上堆成了小山。“老师,能帮我把风筝的线穿起来不,我还从来没有放过风筝。”一时间,孩子们非常地兴奋,高年级的男孩子拿起各种球和棋类,坐在地上就玩儿了起来。二三年级的女孩子更喜欢踢毽子,对于水洗毛笔帖也很有兴趣,虽然第一次写软笔,描起帖来,还是有模有样的。
教室里,电脑上的词都能引起讨论
中国梦我的梦,怎样让重重大山不阻隔山里孩子的梦想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怎样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能输送到山区里,梁家潭中心学校的舒绍辉校长希望,能帮助所辖的五所村小都能建立起电脑教室,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通过无限资源的互联网,来认识更宽广的世界。
桐油坪小学的孩子们前日看到了这样一扇窗口在打开。记者将笔记本电脑打开,通过手机热点联通到网络之后,笔记本上显示出新浪的主页来。四年级的孩子挤在屏幕前,好奇要怎样进一步来控制屏幕上的文字。“这是通过卫星来发射的吗?为什么能和世界各地的人同时聊天?将优秀的老师请到家里来,那要多少钱一个人啊?”当记者告诉孩子,互联网可以让他们和长沙学生一起学习、可以在网络公开课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时,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
脚步难走出大山,网络却能帮他们通联世界。泸溪县教育局副局长向子权坦言,希望“圆乡村孩子网梦”的爱心行动,能圆更多乡村教育的梦想。本报也倡议更多的城区学校加入我们的“百校万人”爱心跳蚤会,为更多的乡村孩子圆梦。
由于一段道路施工,汽车不能直接到达学校,孩子们找来了竹竿,挑着电脑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孩子们对电脑里的世界充满着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