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称为野菊花的谭冬秀,是宜章县一六镇北岸村的一位普通妇女,今天却是宜章鸿兴鞭炮烟花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年来这位风风火火的女强人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婆媳、夫妻始终和和睦睦。事业红红火火,被当地人们传为佳话。
夫妻恩爱,在逆境磨难中见真情
1991年,谭冬秀嫁到宜章县一六镇北岸村,丈夫是家中老大,下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谭冬秀面对家中人口多、田地少的困境,每日与丈夫劳作不辍,每天天蒙蒙亮她第一个起床去水井挑几担水把水缸盛满,然后围着灶台做饭,一切安顿好又赶紧扛把锄头去开荒,丈夫看着妻子这样劳累很是心疼,可谭冬秀却说:“我虽然身体累了一点,但是心里美滋滋的。只要我们夫妻同心,靠自己的双手就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正当谭东秀对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的时候,厄运突然降临,1994年的一天,谭冬秀突然感到左腿走路略有点吃力,后来慢慢的痛彻骨髓,经医院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医生告诫极有可能成残疾。面对晴天霹雳般的噩耗,想到儿子才几岁,谭冬秀背着丈夫偷偷的掉眼泪,为了不拖累家庭,她想到了死,悄悄的离开丈夫和儿子。细心的丈夫看穿了谭冬秀的心思,劝慰着心爱的妻子,并鼓励着她说:“我送你去卫校学医,你有了医学知识,就能弄清腿疼的根源,还可以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家里有我,你就安心的去读书。”面对丈夫对自己的厚爱,双眼满含幸福的热泪。这对患难夫妻做到了真正的相濡以沫。
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奉献爱心
1998年7月,谭冬秀凭着自己的勤奋,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临床医学毕业证书。其他同学纷纷奔赴各地医院吃上了“皇粮”,而谭冬秀毅然选择了回到村里,她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为家乡村民解除疾病痛苦,在村部办起来公共卫生所,一干就是10余年。本地村民遇到一般疾病几乎足不出村就能在谭冬秀那里得到正确的治疗得到康复。
谭冬秀的卫生所虽然病人多,生意好,但收入只能维持家庭的温饱。2000年5月,谭冬秀创建了宜章县鸿兴爆竹厂,工厂成立以后谭冬秀改变过去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高科技环保型、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爆竹厂。如今,她拥有固定员工700余人,加工车间132个,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年生产爆竹500余万箱。自己是富了,但谭冬秀想到了第一件事是回报社会,造福乡亲,为了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安心积极工作。每年都要投入10多余万给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家境贫穷的学生每年每人资助200元。2007年一六镇修建通村公路和拦河大坝,带头捐款5万元;2008年5月汶川地震,捐款5万元;2009年一六镇搞绿化亮化工程,捐款2万元;2011年宜章城乡绿化植树造林工程,捐款5万元;2011年岩泉镇政府便民服务大厅工程捐款5万元;2012年8月一六镇政府城乡改善等项目捐款51680元;2012年为杨梅山镇地中海贫血患邓波捐款4000元;2012年11月为迎春镇山上村扶贫资助2万元,另外,每年还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资助五保户、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各类捐款近百万元。人们一提起谭冬秀这个名字,个个都是竖起大拇指。
提倡绿色环保,勤俭节约
谭冬秀积极响应县、乡、村里的环境绿化、美化卫生整治号召,投入300多万元巨资,改造厂区和家庭绿化美化设施,搞好自家的房前屋后卫生,开展庭院绿化、居室美化、楼道净化、环境优化工作,把闲置的院落种上各色花草树木,以净化环境。她告诉附近邻居不要用塑料袋装食品,不要给蔬菜施化肥,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谭冬秀勤俭节约,家里的灯换成节能的,电器全部换成了能效二级以上的,夏季尽量少开空调,洗衣粉用无磷的,洗完衣服洗完菜把剩下来的水冲厕所,购物袋回收再利用做垃圾袋,结实美观的玻璃杯取代了一次性塑料杯,家里的垃圾分类,能卖废品的卖掉,能沤肥的沤肥,废电池之类的放入专门的回收桶,一开始邻居们都说她太讲究,自己这么大的资产还用得着这么节约,谭冬秀细心的跟他们解释,不仅节约了一笔开支,而且长期坚持对身体有好处,对周围环境也有好处,邻居也跟着她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