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学生正在教学生画画
3月15日,安化深山中的一个村级学校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6位老师和11名大学生,带着新书包、文具盒、作业本、体育器材,更带着美术课要用的水彩笔、儿童画册。在一千多米的高山上,从来没有学过画画的孩子们就要迎来第一堂美术课了。
这是安化县乐安镇完小在团云村的一个教学点,从学前班到三年级,有41名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当地人习惯叫这里为团云小学。本报开展的“送出一本书、温暖一颗心”为农村学生募集精神食粮活动为团云小学和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打上了爱心结。去年4月,城院美术系学生捐赠的上千册书籍、作业本正是捐到了团云小学。今年,学院老师又想着还能为团云做点儿什么。团云小学的老师彭本志告诉本报义工大队,由于学校三名老师的年纪大了,画画唱歌也都没有基础,所以孩子们几乎没有上过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得知这一信息,城院的老师立即决定带着学生去给团云小学的孩子们上一堂美术启蒙课,本报义工大队的4名义工也决定一同前往。
15日,驱车三个半小时,抵达团云小学。听到声音的孩子们冲出教室,在操场上整整齐齐排好队,领到了新书包、水彩笔。孩子们很兴奋,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成10个小组,开始上课。瞧,二、三年级的孩子胆子大点,主动牵起哥哥姐姐的手,带他们去教室。年纪小的孩子们害羞,低着头却又抬起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些“新老师”。在二、三年级共用的教室里,“1对4”的授课已经开始。课桌椅拼在一起,一名大学生教4个孩子画画,5个小组的“学生老师”和孩子们都认真得很。“画得真好”“真聪明”……看着一幅幅新鲜出炉的画作,赞美声不绝于耳,孩子们兴趣更浓了,学完画小猫又要学画房子,学完画房子还要学人物;一年级的教室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城院美术系的一名老师正在黑板上画圆圈,一个一个圆圈组合出了花朵、乌龟、太阳灯图案,座位上的十多名孩子坐得笔直,听得可认真了,不时发出“哇”的感叹声,老师趁势引导,教他们浅显易懂的美术原理,趣味十足的教学方法一下就勾起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他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画起了自己心中的小天地,负责辅导这两组的大学生也忙着指导孩子们一些画画的小技巧。
两个小时的启蒙教育很快结束了,临行前,正要上下午第一节课的孩子们恋恋不舍,围在大学生哥哥姐姐身边,听到铃响也不愿回教室。他们约好,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