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县城有那么一群环卫人,每天从事着“香风传十里,散落一城花”的工作,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把这座古老而现代的田园小城妆点得靓丽清新。桃源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陈菊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陈菊华在环卫工人岗位的20个春夏秋冬里,她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城市美容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07年与2010年她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和“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钉子户”们说:“这个妹子实在令人折服!”
环卫工作线长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为了给桃城打造一片蓝天,环卫工人每天两头不见太阳,一把扫帚、一辆斗车,走街穿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即使这样,也还有极少数人不理解,甚至不支持。
2006年,正值桃源迎接省级卫生县城复检的攻坚阶段,陈菊华主动请缨负责老城区的环卫工作,因为这一片跨置改制企业最多,环境卫生状况最差,特别是有个环卫工人们提到便头痛的老、大、难单位——机绣厂。机绣厂是个已经倒闭的企业,院内居住有下岗工人,外来租房者共37户人家,一直以来都是垃圾随处甩,脏水随意泼,成了典型的脏、乱、差。过去,曾经采取社区开会批评,下达整改通知处罚等办法都未收到成效。陈菊华负责这片的环卫工作后,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攻下这个“堡垒”。上岗第一天,她便逐户登门一边讲解搞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一边耐心听取他们对环卫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由于环卫意识淡薄加上世俗偏见,许多人根本不当回事,个别户主甚至露出鄙夷的眼神说:“一个扫大街的还给俺上起政策课来了,真是好笑!”这早就在陈菊华的预料之中,她既不发火,也不争辩,只是反复地思索着如何解决问题。先是利用单位现有材料做了个垃圾板车,而后又逐家挨户登门造访给每户发放了100个垃圾袋,今后的垃圾袋都请放进这部长期摆在这里的板车内,每天由她拖往垃圾站。就这样一干就是两年,人心肉长,孰能无情,这些过去被称为卫生“钉子户”的人感动了,都说:“这个妹子实在令人折服!”从这以后,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在这里逐渐蔚然成风,“老、大、难”变成了卫生先进单位。
一个上访“专业户”说:“这个妹子太叫人感动了。”
自1990年12月陈菊华来到环卫处理机后的第一天起,她就饱尝了人生的苦辣酸辛,前后谈了三个男朋友,都因为她的职业而一个个悄然离去;家里的亲戚们每次见到她都不住地惋惜。可陈菊华无所畏惧,铁定一颗心当一辈子环卫工人。环卫工人是个弱势群体,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人因为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等产生了一些想法,有的甚至长期越级上访,给单位和社会带来了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同时也给环卫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环卫处男职工李光明就是其中一个。
不安心工作的李光明46岁了,还是个单身汉。10多年来,他抓住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不停地到县、市甚至到省里上访,常常是头一天把他接回来,第二天他又去了,成了一个上访专业户。直到2007年的一次对他的生死求助,才彻底改变。那是2007年8月15日,李光明被派往垃圾填埋场喷撒药水灭蝇除蚊,大热的天,他不按规定操作,既不穿防护服,也不戴口罩帽子,其他工人几次劝告都不听,刚刚接近中午,突然只见李光明晃晃悠悠,一下倒在了垃圾堆边,另外两位同事见状连忙跑上前去察看,只见他两眼翻白,脸色发青,呼吸微弱,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正巧陈菊华到填场埋验收检查,看到这个情况,一面第一时间打了120急救电话,一面顾不了她作为年轻母亲的羞涩,毫不犹豫地对李光明进行人工呼吸,当李光明的呼吸慢慢趋于正常后,人民医院的救护车也到了。来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李光明已大小便失禁,下身和双腿满是屎尿,散发出熏人的臭气。此时,李光明在县城内没有一个亲人,年迈的父亲还在三阳镇乡下不知这件事。见同来的人都面带难色,陈菊华二话不说,毅然当起了他的陪护,提来热水为他擦洗身体,并买来内衣内裤帮他换上。同病房的病人和亲属当弄清陈菊华和李光明非亲非故后,都感叹道:“这样漂亮的妹子做这种救护人的事,只怕全县、全市都找不到几个!”
李光明康复后,突然变了一个人,干事认真了,再不无事有事上访了,见其他人准备上访,还上前去劝阻。平日里的那副冷酷面孔挂上了笑容。每当人们提到陈菊华,他都激动地说:“陈妹子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个妹子太叫人感动了!我还不好好干,头一个对不起的是她!”
一位老人临终前说:“我只想见陈妹子一面。”
陈菊华在环卫处对他人充满了无处不在的关心,对工作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但对自己和家庭却欠了许多许多。2006年,13岁的女儿不慎摔倒楼梯间,右腿严重骨折,老公因公出差在外,陈菊华正忙于卫生县城迎检,一时赶不到孩子身边,是隔壁邻居帮他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当她两个多小时后急忙赶到病房时询问病情时,主治医生说:“你真行,我们还以为她妈妈在外地打工没赶回来呢!什么工作比孩子的生命还重要!”想着想着,她再也控制不住,流下了充满对亲人的愧疚和自责的泪水。
2008年7月上旬的一天,她来到自己分管的延溪桥头公厕,发现粪池下水道被杂物堵塞,看管这所公厕的是一位近七十岁的老人刘伯顺,老人用铁棍捅了几次仍然不通,正准备下去掏。陈菊华一见说:“老伯,您这把年纪了,莫摔坏了身子,还是让我来!”说着便挽起衣袖,伏下身体,把手臂伸向下水道,脸部紧贴着下水道口,阵阵恶臭扑鼻而来,她还不停地在粪池抓扒,蛆虫在手臂上爬来爬去,她视若不见。因为用力过大,突然“扑通”一声,她跌倒了,腿被水泥盖板划破了一道口,汗水、血水、粪水混合在一起,弄得她疼痛难忍,刘伯顺老人站在一旁看得非常感动,劝她喊个男同事来帮忙,她却说:“我能行!”说罢,又趴在粪池上面,硬是用手一把一把地抓出堵塞的杂物疏通了下水道。就是这件事,使刘伯顺老人刻骨铭心。第二年因患癌症病情加重临终前,家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老人断断续续地说:“我只想见一下环卫处的那个陈妹子一面,那是个好妹子啊!”
陈菊华在近几年担任或负责的岗位上,喜讯不断:
喜讯之一:清运垃圾的车辆在她的建议和运作下,变吃大锅饭为市场运作,每年节约开支10万多元;
喜讯之二:她摸索推行的“两办、三股、四所”的环卫内部管理体制取得成功。
喜讯之三:她为主负责的环卫规费征缴额从2005年度的80万元增收到2010年度的280万元。
喜讯之四:在她的带领的近40名环卫党员骨干的共同奋斗和资助的下,把破烂不堪的环卫处机关改造一新。
喜讯之五:街道清扫保洁工程日常考评机制在她的建议下,坚持实施成功,成效显著,过去的卫生死角成为历史,如今县城33条主要街道,141个小巷随时可见到特征鲜明的环卫工人在忙碌,桃源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陈菊华是一个平凡的人。正由于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她的事迹才显得那样的不平凡。她为县城和市民的生活撒遍鲜花,却把自己鲜花般的年华交给了环卫事业,交给了鬓边早生的白发,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城市的洁净与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