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超容,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乡村女子,凭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明能干、勇于开拓的个性,从一个最底层的打工妹到自己办厂当老板,再返乡创业回报乡亲,实现了她“回报社会,超越自我”的人生理念。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20出头的谌超容像千千万万南下打工族一样,怀揣着年轻人的青春、激情、期盼、梦想,只身来到广东东莞。论文化,由于家境贫寒她初中没毕业;论技术,她无一技之长;论依靠,她举目无亲;论财富,她赤手空拳。唯一拥有的是脚踏实地的干劲和年轻人一往无前的勇气。或许这就是每个打工者都要走的路,或许这就是每个创业者都要遭遇的经历。1994年初,没有技术的谌超容进入东莞某服装厂做品检。半年后,眼明手快心细的她开始做车位工。这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里,她倾注了多少精力、意志、辛劳、汗水。幼小的儿女不能沐浴母爱,年迈的父母公婆无法享受儿媳之孝。唯一令她欣慰的是,英俊憨厚的丈夫谌志坚在她工作的制衣厂做水电工,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爱的力量抚平了她心中所有的不安与痛苦。
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娴熟的技术,得体的交往,不错的人缘,出色的业绩终于让企业领导者刮目相看。很快,她便由车工到线长到成车间主任,1999年她被任命为厂长助理,正式走入企业领导层面。
从士兵到将军
进入汹涌澎湃的商海,其实和士兵打仗一样,精明的战士在战场的历练中会脱颖而出,甚至由士兵成长成为将军。聪颖的商人在商海中经历摸爬滚打也会有大出息,就像松下电器创始人曾沿街叫卖黄胶鞋兴业的例子一样,谌超容深谙其中的道理。
一是潜心学习外企和合资企业的管理经验。除了刻苦学习管理厂家的理论知识外,她还将所在企业的实际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熟记于心,为自己办厂兴业储备知识、技术、经验。她把女儿送进省城的大学专门学习服装知识,甚至要女儿读完研究生后应聘到广州资深服装公司设计部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
二是和外商厂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闯荡商海的谌超容明白,当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脉关系、人缘信誉是不可或缺的。善于思考的她,自从走入管理层后就广结人缘,立信于人,大智若愚,取得了厂商、客户、员工的信赖,为自己支撑起一条无形的人际关系网。
步步为营,“小荷才露尖尖角”
讲求实际,不好大喜功,稳扎稳打是谌超蓉创办企业的又一特色。技术有了,经验有了,管理水平也跟上来了,创业资金的积累却不够,怎么办?谌超容当然胸有成竹。凭手头的一二百万资金自然不能大刀阔斧。于是她把厂址选在稍偏闹市的番禺区东涌镇大同村。她特意选择了2007年3月8日这天作为工厂开张的吉日,也是她结束13年打工仔生涯自己做老板靓丽转型的日子,她将永远会铭刻在心中。她将自己的服装厂取了个漂亮的名字:旭源服装,意寓像早晨升起的旭日金亮而美好。头一年,雇员工30人,产值80万元,纯利近20万元;第二年,雇员增加到60人,产值160万元,纯利近40万元;第三年,雇员达150余人,产值400万元,纯利逾100多万元。2009年,以美国房地产为引线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沿海大大小小的企业或破产关闭,或裁员减产。唯独谌超蓉的企业订单源源不断,压根就不受影响。人脉、人缘、信誉的三重保护,让旭源服装厂在艰难的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乡创业,一飞冲天
用工荒,招工难,租金贵,终究还是影响到了谌超蓉的旭源服装,就连富士康那样的世界500强企业也要由东部向西部边缘进行产业转移。凭借自己的聪颖敏捷,她立即做出决定:返乡创业,将工厂迁往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安化。安化是生她养她的地方,那里有她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那里是她真正的根。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思维缜密,做好准备的人。2010年是旭源服装厂向安化转移的第一年,产值、利润未受丝毫影响:产值600万元,利润120万元。谌超容让丈夫负责经营广东番禹的服装分厂,并逐年将其缩小规模,将设备、人员逐步迁往安化。自己则把精力全部放在安化的新厂上。
2011年新年伊始,安化新厂由原来的3条生产线增加到了6条生产线,员工增至150余人,她所招的员工都是农村务农的闲置妇女劳动力,招来后进行免费培训。2011年她厂产值在700多万元以上,上缴税款逾100万元,纯利150万元以上。厂里生产的品牌滑雪服,羽绒服和各类时装主要销往法国、意大利,另外还为国内两个内销品牌制衣公司加工来料,因此厂里不曾出现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