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琳,一个出生于平江县山区贫困家庭的农村妇女,通过自己的勤劳,依靠自己的智慧,一路艰苦奋斗,现在是平江县阳光物业管理公司的董事长,43岁的她,管理着200多名员工,拥有阳光国际大酒店、金色阳光娱乐城、足浴城、美食城等多家产业,年创税收2000多万元,是平江县有名的女企业家,今年还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更有特色的是,她的200多名员工中,有90%是女性,大多数还来自农村,她说:女人当自强,我富裕了,更大的愿望是能够带领更多的姐妹们一起致富。
一、自主学习,不懈努力,知识改变命运。叶琳出生于平江县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家里兄弟姐妹6人,母亲常年生病,这么大一个家庭只依靠父亲一个人撑起。懂事的她,高中毕业后便开始打零工补贴家用,到茶厂拣过茶叶,到砖厂去搬过砖,干过很多粗活,只为补贴家用,但是她的这些付出,对于她们家的状况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平江县开设了专业驾驶员培训班,她觉得只有掌握了一门技术,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她东拼西凑凑足了学费,报名参加了首批驾驶员技术培训,成为最先获得驾驶技术的一名女驾驶员,并被厦门市外贸公司聘任,成了一名女司机。学的技术马上就得到了运用,这让叶琳很开心,她一个人只身来到厦门,工作兢兢业业,也格外辛苦。虽然一技在身,终生受用,但叶琳不满足于当一辈子的司机,在看到业务员们谈业务工资高,她感触更深,唯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她萌生了要学习更多知识的念头。于是,在工作的同时,她利用闲暇时间勤奋学习,弥补自己文化水平的不足,终于考取了厦门市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院,学习国际贸易,利用送公司业务员跑业务的机会留心学习,多看多问,慢慢的积累经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她从一名普通的女司机,逐渐成长为了一名熟悉公司业务、懂得国际贸易事务的部门经理,拥有了一群稳定的客户群体,努力就会有回报,这让叶琳尝到了甜头,创业的念头在她心里萌芽,她开始沉浸于事业,省吃俭用,为创业积累资金。
二、回乡创业,扎根热土,带领妇女致富。2000年一次回乡,看到家乡交通闭塞,发展落后,乡里人的生活虽然已有起色,但还是远远不够,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她深感自己是通过努力学习知识才改变了命运,而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还远远滞后于一线城市,她决定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投资建立一座幼儿园。她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全家人和众多好友的一致反对,他们都说大城市机会多,生活条件好,而平江发展落后,做基础教育投资大,回报率低,专业不对口,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她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发动周边下岗女职工和家庭贫困的农村妇女加入自己的团队,接受专业幼师和保育员培训,一边筹备幼儿园的建设工作。她坚持要将最好的奉献给家乡和孩子们,便投入自己的全部资金,将幼儿园建设出全平江师资力量最雄厚,环境设施最齐全的园林式太阳岛幼儿园。幼儿园档次虽然很高,但她每个月只收取很低的学费,对于家庭特别贫困的孩子,只要她知道了,便主动提出让他们免费来上学。她的诚心换来了家长们的信任,渐渐地,幼儿园学生越来越多,口碑越来越好,一年过去了,但她的这项投资,却没换来多少回报,她的家人免不了抱怨,这么辛苦,却看不到回报!但她总是安慰他们说:“钱多钱少没关系,我建立这个幼儿园,这么多孩子能够接受到不比大城市水平差的教育,还让这么多农村妇女们能走出了家门,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太阳岛幼儿园多次被市、县教育部门评为优胜单位,园林式、示范性幼儿园,为平江幼教事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深受各界人士好评。随着幼儿园发展越来越好,许多当初加入公司的妇女有了自己的事业,她的为人得到肯定,渐渐的有更多的人找到她,提出希望能够有机会跟随她发展,于是她便开始考虑拓展自己的生意领域,带领姐妹们一起致富。考虑到大多数下岗和农村妇女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条件差,但是能吃苦耐劳的特点,2003年,她投资成立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展金色阳光娱乐城、足浴城、美食城等多个行业,公司解决就业200余人,其中女性员工达90%以上,她多次花重金聘请高级技师,培训师前来进行专业指导,长期组织员工进行免费业务培训,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员工,更是不惜送往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深造。目前她的公司已经成长成为平江县综合实力较强、发展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她带领的很多姐妹们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在农村,还有很多妇女需要她的帮助,考虑到对于农村妇女来说,发展养殖业是根本,她多次深入山区考察,最终选取三墩乡作为试点,建立全方位高科技,无污染生态养殖基地,养生态鸡、生态猪,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带领农村妇女们走高科技养殖致富路,不仅免费向周边农村妇女们传授技术经验,还包办她们的销售,使她们做起事来五后顾之忧。
三、怀感恩心,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人要怀感恩之心”这是叶琳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她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始于她创业的开始,自2000年以来,她积极参与平江各类慈善活动,多次进行助残、助学、助贫活动,她常说,我是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家乡有需要,群众有需要,我便不遗余力。2009年她捐赠500万元,支持家乡建设公益休闲广场,今年平江遭受5.12特大洪水灾害,她第一时间捐资十万元,并号召旗下员工慷慨解囊,帮助灾民。2000年以来,累计捐资一千多万,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