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美丽的。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壮丽辉煌。”这就是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她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她叫倪丽,从小当一名教师就是她的梦想。自2000年工作以来,凭着儿时的一个梦,凭着一颗热忱、执着的心,无论是平淡、坎坷、荣誉,她都是那么坚定、从容,心怀梦想,激情飞扬!
一、让青春在山区放飞
那年她还未满18岁,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了号称“澧县小西藏”的最偏远山区--太青。父亲带着她扛着行李从县城几经周转终于到了分配的小学,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她一脸茫然。学校在半山坡上,旧的教学楼因年久失修已经拆除,新建的房子还需两个月才能完工。校长把她带到一栋低矮的土砖房前,告诉她这就是教师宿舍,并且房间不够用,她要和厨房的工友两个人睡一张床。那夜,她彻底失眠了。教书是她梦寐以求的事业,但这里却不是她想要呆的地方。白天,要下山去农户家上课,(新教室没修好,临时教室安排在山下的农户里)从未走过山路的她第一天就从山上摔了下来,还好只破了一点皮。班上孩子不多,30几个,但学校安排她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晚上,根本不敢出门,因为山上的蛇随时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第一个周末她迫不及待地乘车赶回家,向父母诉苦。母亲对她说:“这是你自己小时的梦想,你如果觉得苦,那就放弃出去闯一闯。”作为80后,似乎不是特能吃苦的一代,18岁的她也从未有过山区生活的体验。她真的很不适应,也很想一走了之。这时,她想到了这一周来,山区孩子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把她当姐姐,喜欢她用普通话上课,喜欢听她讲城市的繁华,喜欢从家里带来各种山上的果子给她吃。她最忘不了山区孩子那充满对知识渴求的眼神以及老校长对她到来时那欣喜的神情。第二周,她早早回到学校,下定决心适应山区的工作环境。她在这里一干就是5年。5年里,孩子没钱交学费,她给垫上:孩子穿着破烂,她给缝上;孩子没有课外书,她自己掏钱买来一堆故事书、童话书、作文书送给他们看。她彻底将自己和山里娃融入在一起,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山区的孩子们。学生喜欢她,家长喜欢她,领导也赞许她。
5年里,她每期都在学校上示范课,她的学生每期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她的每个学生都会和自己的家长眉飞色舞地谈起她。5年里,她的备课每每被评为“优秀教案”,每年她都是乡里的“教学能手”。5年里,她的一些同学有的在继续深造,有的早已在城市就业。同学们都那么光鲜亮丽,而她却朴实无华,甚至说话都带上了山里腔。然而,她说自己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山里的娃娃,她不后悔。在山区空闲的时候,她拿出了在师范放弃的大专自考书籍,短短两年就拿到了自考毕业文凭。之后,又参加函授学习,拿到了本科文凭。她还积极阅读各种教育书刊,《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湖南教育》等一些杂志随时都卧在她的床头。5年,她奉献了最美的青春,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和充实,对她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让激情在岗位上燃烧
2004年,她怀孕了,在县城工作的丈夫担心她经常坐车会对胎儿不利,便向教育局申请把她调回了县城。来到城区的新河小学,她更加如鱼得水。因为五年的山区工作经验早已让她深深地爱上了教育这份事业,爱上了她的每一个学生。城区孩子多,一个班七八十人。为了让学生能轻松、高效、有趣地学习,倪老师总是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下功夫。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她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进步,逐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她不讲;学生能讲清的,她不代讲;学生讲不清的,她“点”讲;学生感到困惑的,合作探讨后,她再“精”讲,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究兴趣。针对每节课的难点,她能很巧妙地化难为易,有时把课程变为游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乐中求学;有时把教材内容图片化,增强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时自制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是新奇的,都是充满乐趣的。她所教的班级学科成绩总是在全镇名列前茅。在全镇的语文教师教学比武中她自己也脱颖而出。
在城区学校工作不久,学校面临一个难题:城关地区比较偏远的一个学校由于交通很不方便,严重缺少老师,中学领导要求学校派两名教师去那里支教一年。当时本校为数不多的老师中大都年龄偏大,她虽然年轻但却在山区呆过5年,校长实在不好安排。又是她,主动请缨去偏远学校支教。别人都说她傻,好不容易从山岰里出来,自己孩子又小没人带,干嘛去吃那个苦。她说苦日子过多了就习惯了。她狠心把一岁半的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每天5点多就起床,跟孩子穿好衣服然后和老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交给做早餐的工友照看,(太早,幼儿园的老师还没来)再坐老公的摩托车去车站乘车去学校。放学后先坐车去接孩子,然后再回家带孩子做饭。长期的劳累,使年轻的她过早地患上了椎间盘突出。有时竟疼得不能走路,要强的她从不吭声,抽空做做理疗,从未耽误学生一天课。她说,和山区工作相比,现在幸福多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工作呢?所以,学校只要哪个年级没有人愿意教,她就接手,把班级带得有声有色。从未跳过舞的她凭着一股蛮劲甚至带着学校的舞蹈队一举夺得全镇的一等奖。她也因此连续三年被评为“优岗”。
在新河小学工作了又一个五年,她为了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她顺利应聘到一个新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澧县银谷国际实验学校。这个学校规模比较大,有42个班,2200多人,教师都是经过全县招聘后筛选的优秀人才。面对更大的舞台,她内心燃烧出更大的激情。进入新学校的第一期,学校就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她轻松摘得小学语文组的一等奖。她任教的一年级有6个同头班,不管是期中还是期末考试,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校的“六一汇演”中她班的经典诵读获得全场最高分。这些成绩并没有让她知足,反而激励她走向更远。今年,她代表澧县参加全省的识字写字教学比武,一举夺得“省级一等奖”。
三、让理想之花永远绽放
现在的倪老师很庆幸自己坚持了最初的梦想,没有轻易的放弃教师这个职业。而她也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教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参加工作12年来,她努力探寻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撰写的《教师最美的语言是微笑》在湖南现代教育报发表,《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为市级三等奖,《激励学生写作兴趣的三招》获市级二等奖,《怎样培养“四好少年》获县级二等奖,《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获县级一等奖,还有一系列文章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她的学生家长都以自己的学生能在她的班级读书为傲。她说:这是自己喜欢的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会让自己的理想之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