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局党组安排王淑雨到洞口县黄桥镇正山村群众工作站工作并担任站长,上任以来,她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始终坚持以饱满热情投入工作,以十分真情联系群众,化解矛盾、帮民解难,受到正山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她深深体会到了,要做好乡镇群众工作,必须满腔热情,融入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信任、理解和支持;只有身心兼备,工作才能灵活自如。
一、要让群众明理,必须拉近干群距离。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群众最服的是理,而不是权;群众最怕的是理,而不是官。即便是为农民办实事,都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群众明理呢?她认为这其实很简单,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既要“身”入群众,也要“心”入群众。正山村是黄桥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村民思想活跃,文化层次不一,特别是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政策水平不高。针对这种实际,她从进站工作的一开始,就全面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所盼所想,这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她走访了全村300余户群众,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广大群众既把她当成是干部,也把她当成是邻家朋友。同时,她积极协助村支两委组织开展“解放思想促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农家”等理论政策宣讲活动,采取会议、座谈、讨论、走访等多种形式,同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把党的政策精神送下去。
这样,她在工作中,凡事都紧扣一个“理”字,大的道理讲得清楚,小的道理说得明白。在该村农网改造过程中,7组村民蒲金罗等几户群众思想不通,阻止工程队占用自家菜园埋设电杆。为了全村村民的大局利益,她连续8天驻村工作,中秋节也顾不上回家,逐一上门走访,从长远利益引导村民,最终取得了蒲金罗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使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二、要让群众气顺,必须增进群众感情。她认为:对群众没有感情,群众见了都会躲得远远的。这样的感情基础,何谈开展群众工作?群众是最讲感情的,也是最讲“义气”的,感情深了,一通百通;怨气消了,一顺百顺。为了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她驻站工作的时间里,始终坚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首先从畅通民诉渠道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逐户上门发放便民联系卡片600多张,把自己的手机24小时开通,设成“群众热线”,方便群众随时联系,让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说得上话、见得到面、办得成事”,通过这种方式,她和工作站的同志们一道共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89个。
由于和群众的感情深了,人熟悉了,只要她们群众工作站的同志到场,事情也就迎刃而解,矛盾总能消除在萌芽阶段,有效的维护了村级稳定,全村实现了“零上访”的目标。2010年9月,县委政府为调整教育布局,决定撤并洞口七中。由于该校地处于正山村境内,撤并后势必给黄桥境内学生带来严重不便,特别正山村部分村民靠在学校附近做点小生意挣钱,他们一开始强烈抗议撤并工作。8组村民阚松清等还组织群众40余人准备集体去县、市、省上访。了解情况后,她立即会同镇村干部3次亲自逐户上门找他们做思想说服工作,组织召开恳谈会8场,使他们“懂政策、通思想、知利害、顾大局”,这样撤并工作才得到群众的支持,确保了学生按时入学。
三、要让难事办成,必须站稳群众立场。实践告诉我们,干部不是万能的,许多难题只有在群众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她觉得遇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胸有成竹;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把难事办成。正山村是黄桥镇城中村,近年来,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搞好拆迁安置一度成为村支两委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为协助村支两委破解拆迁难题,她们带领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广泛征求当地村组干部的意见,取得党员干部的支持,在她们的协助下,镇村两级制定了“一视同仁、干部带头”的拆迁思路,决定从村干部亲属拆迁开始,逐步实施,此举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对待拆迁户,她们倡导注重后续关怀,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着实消除了群众的一切阻力。为解决因城镇建设导致的无地农民就业问题,她们协助村支两委实施“兴产业、抓项目”的发展思路,至2011年,正山村成功兴办了文化娱乐休闲农庄、正山双胞菇种植基地、正山鞋厂等4家乡镇企业,就近安置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让村民“有事可做,有钱可挣”,村民农闲打工,农忙务农,实现了“打工领工资、务农增收入”。在她们的引领下,群众致富创业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全年有20人通过种养致富,18人兴搞起加工、运输行业。
有人说:干部是鱼,群众是水。她则说:浮在上面的鱼是死鱼,游在水中的是活鱼,只有身子沉下去才能灵活自如,只有真心融进去,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