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女人——一个女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故事
作者:宁远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2-09-05 09:29:29

一个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美丽的年轻女人、96届湘潭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曾在深圳市点耐特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职业女性,怀着对现代特色农业的痴迷梦想和期待,甘愿放弃在深圳市的优厚待遇和舒适条件,回到宁远县水市镇纸厂里村创办“舜帝农耕园生态特种养殖基地”,带头致富,并带动周围群众脱贫致富。她,就是宁远县“舜帝农耕园生态特种养殖基地”的创办人,“九疑山鸡”养殖专业户,现龄33岁的李斌英。

她,从小就怀有一个“梦”

李斌英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讲舜帝的故事。舜帝南巡至九疑山时,看到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他亲手教人耕种,教人养殖,教人制茶,帮助本地的南蛮土人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个故事曾无数次地打动了她,舜帝那颗善良仁慈的心,那种“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的奉献精神,在她骨子里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从那时起,李斌英心里就怀着了这样一个梦想---长大以后一定要追寻舜帝的足迹,立志帮助和带动父老乡亲发家致富。这个梦想,萦绕在她心头近三十年,成了指引她前行的一盏明灯。

为了这个梦想,李斌英“十年面壁”,发愤苦读,顺利考上了湘潭大学,迈出了向梦想靠近的第一步;为了这个梦想,李斌英“孔雀东南飞”,放弃了毕业分配,放弃了“铁饭碗”,只身一人奔赴广东寻找机会,积攒资金。 在广东期间,李斌英先后担任东莞大迪音响器材公司业务课长,深圳市飞利浦公司音响采购部主任,深圳市点耐特公司副总经理,待遇优厚,工作舒适,是令人羡慕的“白领丽人”。如果不是因为那个萦绕心头的梦想,也许,她会一辈子留在沿海城市,尽情享受繁华的都市生活,过着职业女性悠闲自在、浪漫多彩的人生。

尽管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令人向往、令人迷醉,但是,那个萦绕心头的梦想,却一直在呼唤着李斌英“归去来兮”。2004年国庆黄金周,还在担任深圳市点耐特公司副总经理的李斌英,随丈夫回到荆门市易家岭村渡假,参观当地部分特色农业基地。当看到年产值过千万、上亿元的黄桃种植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公司等一个又一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后,李斌英的心像翻江倒海一样澎湃,萦绕心头的那个梦想顿时被激活了。想到家乡特色养殖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初具规模的养殖基地屈指可数;想到兄弟姐妹、父老乡亲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沿袭着千百年来传统的农耕生活,李斌英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一种责任感、义务感涌上心头,回乡创办特色农业基地的想法占据了她的脑海!

那个国庆长假,李斌英再也安不下心流连山光水色,再也安不下心度假消遣了,一个劲地劝说丈夫回她的老家去创办特色农业基地。起初,丈夫不同意,他说:“斌英啊,现成的‘白领’你不做,偏偏要去当‘农妇’,你是不是脑子里进水啦?”公公、婆婆曾经下放到农场务过农,他们不希望儿子媳妇再当农民,听说李斌英的想法后,表示一万个不同意。在李斌英的一再坚持下,最后他们勉强同意了。但是,丈夫提出必须回他的老家去建基地,因为那里条件更好、更富裕、更利于事业发展。这时候,李斌英含泪向丈夫倾诉了那个萦绕心头的梦想,丈夫的眼睛湿润了,他理解了这个在穷乡僻壤熬大的农家女的情怀,欣然同意了她的提议。2005年3月,李斌英和丈夫毅然放弃在深圳的事业,回到家乡宁远县纸厂里村,创办了“舜帝农耕园生态特种养殖基地”,专门饲养山鸡,当起了“山鸡大王”。

她,执着地追寻着“梦”

万事开头难,创业更艰辛。李斌英原来在湘潭大学时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打工期间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养殖业。为了掌握山鸡饲养技术,她孤身一人回到婆婆家“拜师取经”,给当地的养殖大户打了半年工。在那里,李斌英争着干重活、累活、脏活,深深打动了师傅们,他们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了她。同时,李斌英还购买了大量山鸡养殖书籍刻苦研读,很快掌握了全套养殖技术。

创办养殖基地缺资金,李斌英和丈夫就亲手砌鸡舍、搭网室、喂鸡食,弄得晴天一身鸡毛,雨天一身泥浆。过去,李斌英曾经皮肤白皙、玉手纤纤,现在却脸色泛黄、掌生厚茧;在深圳时,她住高楼大厦、穿名牌时装,现在却住简易工棚,一身农妇穿着打扮,常常是“朱门鸡屎臭,早晚山鸡飞”。

李斌英所在的村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周边又没有河流,人禽饮水很困难,她几乎每天都往返数次,蹬着三轮车到4里外的邻村去拉水。由于过度劳累,李斌英怀了4个月的第一个孩子流产了。当时,她和丈夫将近而立之年,作为女人,她好想成为母亲;作为丈夫,他多想早做爸爸。失去了第一个孩子,夫妇俩伤心欲绝、抱头痛哭。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他们强忍失去孩子的痛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养殖事业之中,养殖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

路从来都不会是平坦的。正当李斌英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时,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降临了。2007年11月的一个晚上,突发的狂风暴雨把他们辛辛苦苦建起的鸡舍全部摧垮了,李斌英和家人顶着寒风、冒着凄雨连夜抢救山鸡、抢修鸡舍,一直忙到天亮。经过这番折腾,李斌英怀的第二个孩子,出现了流产预兆,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保住胎儿。远在湖北荆门的婆知道后,不顾年老体衰,不顾旅途劳顿,千里奔波赶到宁远,央求李斌英随她回荆门休养,说她这把年纪了,啥都不图了,唯一图的就是早抱孙子。李斌英考虑到养殖基地刚刚起步,又遭受了重创,就婉拒了婆婆的好意,坚定地留了下来。

真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春节前夕,李斌英的养殖基地又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冰冻灾害,停电停水20多天,刚修复不久的鸡舍又被压塌了三分之二,5000多只刚孵出的雏鸡全部被冻死,种鸡也死了一半多,一年多的努力就这样白白付诸东流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她哭了,后悔当初不该丢下舒适的工作回家乡冒这个险;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她动摇了,曾经产生了和丈夫重返深圳的念头。

然而,李斌英想到大灾大难面前,乡亲们帮她救山鸡、垒鸡舍的身影,想到家乡还没有脱贫致富,想到父老乡亲热切期盼她留下的眼神,她的心软了,她实在不忍心离开善良纯朴的父老乡亲,实在不忍心离开生她养她的这片热土。尽管前路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艰辛,李斌英铁了心要把养殖基地办下去!

在李斌英最困难的时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纷纷前来走访慰问,为她发放冰灾补贴,不断地给她打气,鼓励她把基地办好。李斌英和丈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把结婚时在深圳买的新房卖掉,筹集了近100万元重建资金。为了能够安心专注地工作,他们把不足半岁的女儿送回湖北荆门给婆婆带。现在女儿已经2岁多,李斌英总共才和她见了3次面,平时在电话和视频中,女儿总是亲切、甜美地叫李斌英“妈妈、妈妈”,而真正见面时,她却怯生生的不敢相认,死命都不肯叫李斌英一声妈。奶奶告诉她:“贝贝,这就是你妈妈呀!” 女儿却飞快地跑向书房,到电脑上去寻找妈妈。

常言说得好,“流泪播种的人,会欢呼着收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克服了令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之后,李斌英的养殖基地得到了发展壮大。目前,基地总投入300多万元,占地40多亩,拥有鸡舍13栋、电脑控温孵化器4台,每月孵化雏鸡1万余只,每年出笼山鸡超过8万羽,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年销售320余万元,利润80余万元。看到以前一片凄凉的荒山野地,现在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养殖场,看到一栋栋鸡舍整齐划一,看到漫山遍野的山鸡载歌载舞,一股甜蜜的涟漪、一种自豪的情感,涌上了李斌英的心头!

她,倾情圆心中的“梦”

“鸦反哺,羊跪乳”。李斌英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萦绕心头的那个梦想,时刻提醒自己致富不忘思源、不忘感恩,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致富,尽其所能回报父老乡亲。2006年5月,太平镇下坠村李干飞夫妇慕名找到李斌英,求她教他们养山鸡,看到这对寒酸的夫妇,李斌英爽快地答应了,留他们住下来,手把手地教他们养山鸡,还亲自上门指导他们搭建简易鸡舍,免费向他们提供一批鸡苗和一些日常防疫药品,现在,这对夫妇靠养山鸡脱了贫。2008年8月的一个中午,九疑山乡太平村黄金龙饲养的3000多只三黄鸡,突发疫病,成群地死亡,他心急火燎地打电话给李斌英,要她赶紧去他家帮忙。当时,李斌英的女儿才满3个月,丈夫又在广州跑业务。但是,李斌英想到黄金龙家的情况十万火急,就狠下心肠把女儿托付给熟人,急匆匆顶着烈日骑着摩托车赶到了他家。一下车,李斌英就直奔鸡舍看病问诊,帮他调配疫苗,给病鸡打针,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钟才收工回家。几年来,李斌英以基地为依托,先后无偿培训前来求教的群众6000多人次,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1.5万多次,带动10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回首过去,李斌英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她信心满怀。李斌英打算用5年时间,把“舜帝农耕园生态特种养殖基地”打造成本县乃至湘南最大的山鸡、贵妃鸡、绿壳蛋鸡养殖配送基地,发展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龙头企业,力争在现代特色农业的广阔蓝天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