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开琼,女,生于1953年9月,汉族,桃源县太平铺乡人,住桃源县茶庵铺镇桥西,现任湖南腾琼野茶王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刚开始,钟开琼想用丈夫吉光腾的名字作为品牌注册,丈夫坚决不同意,最后钟开琼就把夫妇的名字各取一字,于是就有了“腾琼”这个品牌。
钟开琼夫妇扎根雪峰山,携手创业,历经数载,终以心血和汗水打造出了茶中珍品——桃源野茶王。此茶在首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一举夺魁,次年,又荣获湖南省名茶金奖,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桃源野茶王作为茶叶新贵享有与西湖龙井、西山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国内历史名茶的同等尊荣,成为全国茶叶界响当当的名牌。
钟开琼夫妇拼搏几十年,从一无所有,到目前己拥有资产4600多万元,有机茶园5300余亩。新建了一座当代中国最先进的年产1000吨茶粉的生产厂、一座富有传统风格的腾琼茶庄和五星级旅游接待宾馆。他们还牵头组建了湖南吉昌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16个茶叶专业村,富了一方百姓,活了一方经济。董事长吉光腾成为誉满全国的野茶专家,总经理钟开琼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湖南巾帼女状元。
野茶是腾琼的魂,雪峰是成长的根
早也恋野茶,晚也恋野茶,绿色无涯度芳华这首《腾琼野茶王之歌》,道出了吉光腾和钟开琼夫妇对野茶的感情——他们已将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致整个生命和大叶茶事业融为一体,无法割舍。
钟开琼夫妇生活和工作的茶庵铺镇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南国嘉木,千古茶乡”由茶取名,因茶扬名。积淀了丰厚的茶文化底蕴。神农在这里尝过百草,陆羽在此采撷过鲜叶,自古就有野茶生长。夫妇俩是唱着“家茶哪有野茶香,为你痴迷为你狂。家茶香满三间屋,野茶香过九间房”的山歌长大的。
钟开琼爱茶更甚,她主动到茶厂学习制茶,并很快成为行家里手。1985年,钟开琼与丈夫商量,将自家仅有的3亩一等责任田换取邻组一户人家的6亩“望天收”的薄地,带头试种野生大叶茶。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1988年,她赚得有生以来第一桶金:卖茶苗、卖鲜叶,纯赚1.8万元!近似“天方夜谭”般的发财故事,使他们夫妇看到了开发野生大叶茶的希望。于是,她通过反复做村干部和亲属的工作,排除一切干扰,建起了16亩苗圃,联合开发105亩茶园,在家乡办起了最大的野生茶种植园。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风吹遍神州大地,迅速崛起的南方经济成为一个神话,外出打工大潮风起云涌。多少回吉光腾在梦里走出大山,走向外面那个未知的世界。可是真有人相邀时,他却坚毅地说:“农是本,茶是魂,雪峰才是我生长的根!我还要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
四十多年来,钟开琼夫妇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全部倾注到野生大叶茶的培育和开发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始终都未离开过野生大叶茶一步。
强者脚下有坦途,爱拼就会赢
干任何事业都不会是一帆风顺。钟开琼夫妇开发野生大叶茶也是如此。1992年,时任茶庵铺区区委书记的熊复兴为了推广大叶茶,想找个领头人挑起这副重担。经过一番走访调查,吉光腾不仅有育茶、制茶技术,茶叶销售更是行家,就像伯乐相马一样,一下就认定了腾琼夫妇。于是,吉光腾辞去了太平铺茶厂的工作,钟开琼告别了自己心爱的茶园,夫妇俩一起来到了茶庵铺。
钟开琼夫妇在区委领导的支持下,很快建起了一百多亩野生大叶茶园。看到茶苗一批批运进山村,在夷望溪旁、在雪峰山谷生根发芽时,他俩不禁喜上眉梢。然而,就在人们脸上刚刚绽出笑容时,意外发生了——原来申报的野生大叶茶开发项目贷款泡汤了。资金不到位,就意味着大叶茶加工厂无法建设、人员无法培训,更意味着上百亩的大叶茶没有出路。吉光腾虽心急如焚,但仍坚信“小小一片叶子,蕴藏着巨大商机”,顶着压力,硬着头皮去做村民工作。但靠土地吃饭的村民想到大叶茶开发这么难,有可能会像柴火一样不值钱,一个个都异常不满,纷纷把怨气指向了腾琼。有的村民甚至把茶园都毁了。
当他们听到村民们一声声的抱怨,看到一株株长势旺盛的茶苗被当作野草一样地被扯掉、扔掉,就像自己苦心养育了3年的孩子,感到揪心的痛!
令腾琼夫妇一辈子忘不了的是那年除夕之夜,一些经济困难的茶农上门讨债的情景。他们做梦也没料到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几年,到头来落到如此地步。夫妇俩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没钱的日子难熬,但企业的信誉更重。于是,他们一咬牙,把自家的五间楼房卖了,付清了村民们的土地租赁费。虽然此时他们已是一无所有,但保住了一百多亩茶园。保住了茶园,也就保住了希望啊!
1993年下半年,吉光腾不惜磨破嘴皮,找农行贷了20万元,买下了原来筷子厂的厂房,办起了腾琼保健茶厂,立志重振旗鼓。但腾琼夫妇面临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昵?购买的厂房,破旧不堪。他们因陋就简,钟开琼动手整理厂房,吉光腾负责聘请制茶师傅和工人。手头没有资金,没有任何待遇承诺,一批批员工却义无反顾地来了。每当腾琼夫妇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便深有感触地说:“当时,完全是靠了我们多年来做事先做人的修为,在乡亲们心中积攒的口碑啊。”
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7月,腾琼茶业又经历了一场凤凰涅槃般的考验。当时,春茶已经收购制作完毕,一袋袋香喷喷的干茶成品小山似地码在仓库里等待销售。天气突变,狂风大作,陡降暴雨,汹涌的山洪猛兽般地蹿进地势较低的腾琼公司的9个茶叶仓库,所有茶叶随水流漂走,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一百多万元。 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时任桃源县委书记的魏立刚第一时间赶到,带来了5000元慰问金,并亲切地说:“困难总会过去的,县委、县政府相信你们能重新站起来。”在山洪肆虐之时,腾琼夫妇没有退缩。但魏书记的几句暖心的话却令钟开琼夫妇泪流满面。他们拍着胸脯对广大员工说:“不为困难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克服一切困难,尽快恢复生产!”短短两天,大家就清除了淤泥,清洗了设备,检修了线路;七天后,三条生产线全部恢复生产。
做响名牌让茶香五洲,为世人奉献健康
从1969年发现大叶茶到1993年,桃源为推广大叶茶,全县上下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步履蹒跚,25年时间总面积不到2000亩。腾琼深深感悟到“大叶茶要发展,光抓茶园不行,必须搞加工;光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加工不行,必须打造品牌,有品牌才能火爆;要创品牌,就必须要有人才。”1994年,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唐明德、黎新辉教授来桃源蹲点开发大叶茶,希望把桃源大叶茶推出湖南、推向世界。腾琼夫妇闻讯后马上找到两位教授,希望他们能把开发项目放在自己厂里做。两位教授欣然接受了腾琼夫妇的邀请,并且告诉他们:要想拓宽大叶茶市场,就一定要创制名茶,打造品牌。在教授们的建议下,又聘请了湖南农大的施兆鹏、刘仲华等专家、教授担任腾琼公司的技术顾问,聘请刘学进等6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并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为参加当年7月份湖南省首届“湘茶杯”名优茶的评比,钟开琼夫妇在茶学教授们的指导下,确定了“玉叶牌桃源大叶茶”和“灵芽牌菊花保健茶”两个品种作为参评产品,接着就开始了艰难的工艺摸索过程。从茶青采摘到精制,钟开琼夫妇真诚拜教授们为师。为更好地掌握制茶的杀青火候、揉捻力度、烘炒时间等关键工艺技术,钟开琼硬是亲自动手,把教授们传授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方法,再传授给其他员工。就是靠着这一次次地传授、一次次地摸索、一次次地研究,厂里的几十名员工很快就掌握了野生大叶茶的制作工艺。由于长时间地揉搓,又是土灶制茶,两个月下来,钟开琼双手浮肿,但她仍然坚持,因为她知道坚决不能退缩!
由于尚在摸索,对创制新茶茶品的优劣,仍然底气不足,于是钟开琼夫妇就请全厂的员工品尝。还在茶厂前的319国道上设立了免费品茶站,请来行家里手、领导朋友品评,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晚上根据反馈的意见再进一步改进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7月8日,腾琼公司创制、报送的“玉叶牌桃源大叶茶”荣获湖南省首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
茶叶的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得了金奖,就像生了乖儿子需要起个好名字才行一样。时任桃源县委书记的胡宗清亲自引领桃源大叶茶的开发,他与《湖南日报》高级记者田正校、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局长龙新平等领导和专家谋划,首次将大叶茶珍品定名为野茶王,即腾琼野茶王。
既然称王,就要有王牌的品质。腾琼夫妇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感到了创牌的压力,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确保“王牌”质量,腾琼公司制定了《桃源野茶王产品生产标准》。野茶王是采用大叶茶清明前后独芽精制而成,真正的野茶王冲泡后,开始像悬挂空中的雀舌,沉降后如雨后春笋、万笔书天,汤色绿莹,高爽气香;饮之,滋味醇厚,回味悠长。
为保证“王牌”品质,腾琼公司把“品质重于泰山”作为座右铭,实实在在抓好“三头”。首先是抓地头,把有机茶园建设作为名茶生产的第一车间。公司自营的5300余亩茶园,全部施用有机肥、坚持生物防治。去年秋天,一位员工在茶园除草时不慎被毒蛇咬伤,送人民医院急救,花了4700余元的医药费。这时,有人提出用除草醚除草,被腾琼夫妇断然拒绝:“打一次除草醚,十年还有农药味”。
去年7月,公司抽了7个样茶送中国茶叶研究院检测,全部农残检测指标均为零。腾琼公司所属的全部茶园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定并授予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国家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专家们现场考察后称赞“腾琼茶业,绿色食品之典范”。二是抓机头,建立严格的岗位制度,以机长负责制抓住头道工序。保证优质鲜叶进车间,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场。腾琼茶业是桃源县最早通过食品QS生产许可、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三是抓人头,定期抓好员工技术培训,“瞄准一流,追求卓越”,争取好上加好。
就这样,“桃源野茶王”被腾琼夫妇打造成为“中华奇珍、世界香茗。”它一亮相,就殊荣连连,誉满华夏。1995年夏,“桃花源野茶王”荣获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科技创新金奖;1997年6月,“桃花源野茶王”在全国(HN)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科技创新银奖;1998年被《中国质量报》确定为“地方名牌产品”,并荣获湖南省农业厅颁发的“湖南省名优茶金牌杯金奖”;1999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0年7月,“腾琼灵芽牌野茶王”茶样被中国茶叶博览馆作为特色产品收藏;2001年6月,“腾琼野茶王”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第四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2002年,“腾琼野茶王”茶与芙蓉王烟、武陵王酒并列成为常德的著名“三王”产品,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2003年3月,“腾琼野茶王”被中国名牌与市场战略促进委员会授予“中国绿色驰名品牌”;2004年1月,“腾琼灵芽牌野茶王”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授予“中国特产暨特色农业博览会”绿色产品金奖;2005年4月,“腾琼野茶王”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2005年12月,桃源野茶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常德市惟一获此殊荣的产品。其实,大伙心里都明白,野茶王是腾琼夫妇拼出来的品牌,是喝出来的名牌。自野茶王创牌以来,桃源大叶茶便以年均1500亩的速度发展。至今,全县已发展大叶茶3万多亩,亩平收入5000元左右,相当于水稻种植的5倍以上。广大茶农盛赞,“发展靠政策引航,发财靠腾琼帮忙。”
钟开琼夫妇成功了,腾琼公司壮大了,但他们没有陶醉,没有满足,成功与荣誉激励着他们扬鞭奋蹄,向着更加远大的目标前进。
几年来,腾琼公司在做好做强王牌产品的同时,又开发了红茶、出口茶、黑茶、茶粉等系列新产品,新建了腾琼茶庄、宾馆,形成了一个新型的茶叶产业园。眼下,雪峰山区有生态茶园3万余亩,五年内要发展到10万亩。腾琼夫妇算了一笔账:“到那时,仅茶叶一项,茶庵铺等三个乡镇人均收入就能达到2784元,占当地人平收入的68.6%;腾琼公司正在谋划茶叶的综合利用,拟深度开发茶功能性食品,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庄园,茶叶博物馆,为城里人送去绿意,为世人奉献健康,为茶文化传播做贡献,实现钟开琼夫妇茶香五洲、德行天下、情满人间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