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怀揣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火热之心,辛勤耕耘,一丝不苟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她,凭借勇气和智慧,矢志不渝,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抛弃都市繁华的生活,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主动申请回到家乡——杨村乡中心小学从教。她亲眼目睹家乡人民没有文化的苦处,于是她坚定一个信念,为家乡的教育做出贡献。她,就是现在正清路小学的教导主任周金美老师。
爱,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基础。周金美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职业道德。该同志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特别注意协调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她身上体现着集体主义思想的完美。凡和她搭班的老师,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即轻松又愉快。对待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是全身心地给予关心和爱护。1995年下期,她接任二(1)班班主任。该班是全校调皮生最多的一个班,原班主任老师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请求换人。学校经过多方面考虑,让她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接手这个班后,她把全部的爱倾注到了孩子们的身上。该班有一个叫张文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贪玩、好吃,还经常随意地旷课、迟到、早退。为了满足吃的欲望,不是偷家里的钱,就是偷同学的钱。事发后,父亲打,母亲护,闹得不可开交。但他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学校领导也曾多次做工作,却仍不见效。面对这样的学生,周老师没有畏难情绪。她决心以张文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在一次集体劳动中,张文同学不怕苦不怕累,当着新班主任老师的面格外“卖劲”,周老师暗自高兴,这是张文同学向班主任发出想进步的信号。在劳动总结时,周老师特意表扬了他。并利用课余时间,常找他谈心,告诉他老师期待着他的进步,愿意与他交朋友。慢慢地,张文同学有了改正缺点的迹象。周老师趁热打铁,指定他担任小组长,以示对他的信任。张文同学深受感动,更坚定了做个好学生的信心。他一改过去的恶习,遵守校纪校规,学习专心致志,勤学好问,最感人的是在几次生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到校上课。张文同学的转化,带动了同班一批后进生,使班上整体进步,班风、学风发生了根本好转。该班期末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由原来的差班变成了好班。
勤,由爱而生,是爱的具体行为表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是一个勤快人。为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她经常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启发开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改掉不良习惯。在她的帮助下,姚世伍同学戒了烟,曾亮同学与后妈搞好了关系,脸上露出了少见的笑容。她不仅口勤,而且还手勤、腿勤,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腿,架起了一座师生友谊的桥梁,沟通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严,是爱的继续和升华,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周老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严”,周老师对学生的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她自己就从不迟到和缺课。1996年,她丈夫长驻贵州经营木材,3岁小孩正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整理好家务后,急忙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然后小跑着赶到学校。尽管是小跑,也要40多分钟才能赶到学校,可她从来也没迟到过。每当她一脸汗水站在讲台上时,常常让学生感动不已,求知欲望也更强了。学生们常说:“周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那样的话,我们还算个人吗?”那一年,周老师所教的六(4)班数学,人平94.5分,及格率100%,优秀率83%,名列全学区同年级组第一名。从教二十年来,她给自己提出了八字标准:“端庄、文明、活泼、好学”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二是从严律生。在日常教学中,周老师非常注意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坚持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严格规范的管理,自然形成了良好的班纪班风,她所带的班级成为全校的一面旗帜。
二十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被评为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团干”和“三八红旗手”。所写的《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已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教育论坛》第八期刊用,并荣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梦中的铃声——儿童考试焦虑心理的辅导与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两篇论文荣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国家级论文评比优秀奖。另有多篇论文荣获省、市、区级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她教学能力也相当突出,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级教学比武活动。先后荣获“盈口区数学教学比武一等奖”、“原怀化市数学教学比武一等奖”、“原怀化市数学教学比武二等奖”、“鹤城区首届校级领导上课比武活动一等奖”等。也曾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区、市级举办的小学数学奥赛,获奖人数达100多人次,她也多次被评为小学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