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兰玲是长沙市湘雅路派出所三角塘社区的一位女民警。现年45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二级警督警衔,1989年9月湖南大学毕业后考入长沙市公安局工作。20年多年来,汤兰玲一直从事户口接待、社区民警等基层基础工作。她炼就了一双火眼金星,是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克星;她炼就了一口伶牙俐齿,是群众心服口服的调解能手;她炼就了一幅侠肝义胆,是困难户的及时雨、救急星。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五一先锋”、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湖南省“十佳杰出公安民警” 、 长沙市十佳“人民满意警察”等荣誉。
一、她对社区情况烂熟于心,料事如神,是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克星。
三角塘社区是长沙市中心城区内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宗教场所最多、敌情社情最复杂的一个社区。汤兰玲走马上任该社区民警时,原来的同事都为她捏了一把汗。有案早破,无事早防。汤兰玲用自己的“法宝”炼火眼金星,那就是“四勤”,即勤走访、勤记录、勤沟通、勤动脑。她每天第一件的事情就是“走街串巷”与居民拉家常,及时掌握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更为难得的是,汤兰玲作有心人,把社区里的街巷、楼栋平面图绘制出来。只要她在走访中摸到新信息,比方说一个新租住户住进了社区,她就可以第一时间在她的电脑里的社区地图上相应楼栋的门牌号下添上这条信息。日积月累,汤兰玲成了社区的“活地图”。随口报一个门牌号码,她便能画出该房的位置;随口报一个电话座机号码,她能说出该电话的位置。因此,她获得了长沙市最牛社区民警的称号。
汤兰玲对社区情况了然于胸,这让她在整合情报信息方面大显身手。2008年底,三角塘社区沿江风光带一线的小区接连发生盗窃的案件。汤兰玲汇集整理居民群众向她反映的只言片语的信息,描摩出了一个大致的作案人形象。汤兰玲把自己社区里的相应年龄段的人员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电影:一个新近来社区里租住的年轻人“蹦”了出来。就是他!根据汤兰玲的指引,侦查员很快将嫌疑人邓某抓获。邓某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邓某做梦都没想到,他栽在只见个一面的女民警手里。
还有一次,上海警方侦查一起公安部督办的银行网络诈骗案,依据已掌握的情报,判定作案嫌疑人已潜回长沙。上海警方惟一能提供给协查单位的侦查信息,就是一个嫌疑人作案里转出资金的IP地址。拿着这个IP地址,汤兰玲一口气报出了所有情况:IP地址对应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对应的住户情况。这是一栋独立的楼房,楼房内大部份房间均已出租,常年仅靠一名老太太打理,但老太太的姓名与户口簿上户主姓名相异。据此,在汤兰玲的协助下,上海警方成功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抓捕。上海来长的侦查员亲眼证实汤兰玲这一手“绝活”时,惊诧得大跌眼镜,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连呼“佩服!佩服!”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2010年她就协同抓捕了5名逃犯。现在,违法犯罪分子听到她的名字就怕,知道的都不敢进她的社区。
二、她一碗水端得平,能说会道,是群众心服口服的调解能手,将一个治安重点社区改造成平安文明社区。
摸排清查是社区民警的基本功。2008年,为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汤兰玲每天起早贪黑,逐家逐户上门登记核对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有的住户经常不在家,汤兰玲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直到见到住户为止。每天六点多钟出门,直到深夜才能回家,几个月的连轴转,使汤兰玲多年的脊椎骨质增生频繁发作,痛得她直不起腰来,但她总是用手捶一捶,扶着墙边靠一靠,直到完成好任务为止。
调处矛盾纠纷是社区民警的重头戏。汤兰玲一碗水端得平,办事公道、处事公平,经她协调、调解的200多起大大小小各类矛盾纠纷中,双方无不心服口服,创造了纠纷调解无积压、无上访两项“零”纪录。社区里有一家建设公司改制时,矛盾层出不穷,一千多员工心躁不安。汤兰玲为此费尽心血,不断争取公司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苦口婆心协调各方矛盾冲突。长达数年的改制没有发生一起职工集体上访、堵门堵路闹事的情形。公司负责人由衷地赞叹:“汤警官办事公平,人人信服,真是神!”
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是社区民警的必修课。汤兰玲每天泡在社区里,走访社区群众,联络社区基干,清查流动人口。在掌握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后,汤兰玲召开治安小组会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安防范措施,整合治安资源,积极组织义务巡防队。社区居民们把参加巡逻当成一种责任,更当成一种荣耀。汤兰玲自己也尽可能多地与巡防队一起巡逻。
汤兰玲还在社区内的学校组织起护校队,协同维护学校教学秩序;在学校周边区域组织“红领巾一条街”活动,引导学生们自觉抵制泡网吧、打游戏等不良行为,为孩子们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在社区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孩子们提醒父母注意安全防范,降低家庭水、电、煤气事故及偷、抢案件的发生。汤兰玲“走到哪里、喊到哪里”,社区刑事发案大幅下降,治安情况不断好转,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三角塘社区从一个治安重点社区变成了如今的市级文明单位。
三、她炼就了一幅侠肝义胆,顽强支撑小家,热情帮助大家,是困难户的及时雨、救急星,建立了水乳交融的警民关系。
汤兰玲顽强支撑小家。2000年,她的儿子被确诊为淋巴癌,汤兰玲夫妇由此开始了一场马拉松治疗长跑,为此家底罄尽,至今仍挤住在一套小小的出租房内。为了给儿子树立坚强的榜样,汤兰玲只能暗自流泪;为了给儿子补习因治病拉下的功课,汤兰玲只能提前学习;为了报答大家的关爱,汤兰玲怀着感恩的心拼命工作。也许是汤兰玲的赤诚感动了上苍,如今儿子已读大学三年级。医生认为,这是个奇迹。
汤兰玲热情帮助大家。2003年起,汤兰玲就将分局或派出所发给她的奖金、困难补助金用来资助社区里的特困居民群众(有的患血友病;有的瘫痪在床)。汤兰玲夫妇还资助了一名浏阳学生从高中读到大学。很多人不理解:你自己那样经济紧张,干嘛还救济别人两、三万?汤兰玲一笑:“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们总还有一份工资,他们更需要钱!”。去年冬天,一位迷路的老大妈来到派出所求助,可她什么都不记得了。所里的民警爱莫能助。汤兰玲闻讯赶来,从老大妈出门的时间问起,让大妈慢慢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段和经过的建筑物。在确定了大致方位后,汤兰玲凭着印在脑海里精细的社区地图,带着大妈走街穿巷,经过三四趟来回寻找,终于把老大妈送回了家。焦急万分的家人十分感激,对她千恩万谢。汤兰玲说:“都是有父母的人,不用谢!”汤兰玲对社区居民视若亲人,对社区矫正人员都一视同仁。她在看报看电视时,总会留意一些招聘信息,把它们存到电脑里,然后登门入户告诉合适的人员去应聘。社区居民和下岗人员经汤兰玲的介绍工作的不计其数。她经常为老人上门办证,甚至帮忙搞饭、搞卫生或接小孩。有次,她在小学前发现有一道斜坡被冰冻,行人寸步难行,于是寻来一块石头在冰面上凿出两个窟窿,站在那里接送来往的学生。汤兰玲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胳膊酸了、腿麻了,汗也流了不少,她看到学生全部安全通过才放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汤兰玲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因其长年累月的社区奔波和劳累,汤兰玲烙下了脊椎骨质增生的病痛,一旦她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时,社区居民们就会自告奋勇分工负责为汤兰玲煲药、煨汤、擦澡、上厕所、做可口的饭菜;接送她女儿上学、放学、准备一日三餐;打扫家里内务卫生和照料儿子的生活起居。汤兰玲的丈夫因为工作原因,一年中有大半年需要出差外地;夫妻二人的父母家人又都不在长沙。这么多年了,汤兰玲一家人和社区居民成为了真正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