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四个“十佳巾帼”系列报道 608所的“科研娘子军”———记中航工业动力机械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部数采组
见习记者:韩亚琼 张洁 通讯员:张敏周仲芝朱新艳
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是我国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及地面用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工程基地,是我国唯一的集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于一体的航空动力研究所。比起很多行业的喧嚣,奋战在科研战线的人们更加需要“坐得冷板凳”,他们默默耕耘在寂寞的田野,为祖国的春天积攒力量。而这群可爱的人当中,女同志更为不易。
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却有这样一支优秀女性团队———数据采集与处理小组(简称数采组)。数采组仅有16名组员,需要负责21个整机试验车台、17个部件试验车台的试验任务以及新建试验车台的建设任务等。先后承担了多种型号航空发动机研制试验的测试任务、试验车台建设技改任务、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预先研究测试课题、国防基础科研课题等工作。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组。她们中有1名博士,7名硕士,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小组拥有多名高级职称人才,包括2名自然科学研究员,8名高级工程师。而她们中有80%是女性成员,这在男性天下的科研院所是一个天文数字,正如万顷荷田艳而不娇的荷花,在科研生产中散发着她们独特的芬芳。这是一个能打仗、敢打仗、打赢仗的队伍。她们先后完成研究所40多个车台的测试系统改造和系统集成,创造价值上千万元;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航空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荣获省部级个人立功1人。
敬业务实和谐团队
汤组长这样形容自己的队伍: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大家彼此互相爱护,凝心聚力。数采组时常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而这些女子从不曾退缩,她们总是迎难而上、刻苦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完成一项又一项重要使命,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奉献所有。副组长吴杰说:因为有些试验需要在低温环境温度下进行,凌晨1-2点进行试验是常有的事。有时要到外地做试验常出差,任务紧、时间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全年加班时间每人均在240至400小时不等,这样的工作强度对谁都是个挑战,但这些“女兵”都是精神饱满地迎战。数采组制定了规范的管理流程;建立了软件开发资源共享、重大课题集体讨论制度;在任务分配方面采用网状搭配、互相备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位组员的技术优势和聪明才智。在长期的协同工作中,数采组的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事业第一家所和谐
有人心存疑虑,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无法兼顾家庭了吧?原来数采组里面的女士们都“内部消化了”。几乎所有组员都被同单位的有为青年“内部吸收”了,同为航空人,一样拥有对航空事业的热爱,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彼此都更能互相体谅对方,所以他们的家庭也更添一份稳固。遇到时常出差的情况,另一半会主动把小孩照顾得很好;遇到两口子同时出差的时候,这支巾帼队伍就会挺身而出,互相帮忙照顾小孩,你有困难我帮忙是常有的事。现在每个组员都把自己的小家建设得红红火火的。没有一位组员因为家庭怠慢工作,也没有一位组员因为工作而疏忽家庭。这些都离不开另一半的支持,也离不开同组姐妹的帮助。
一抬头鲜花盛开
周围的同事这样说这支巾帼队伍:“一直低头努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抬头时,却见鲜花怒放。”汤组长曾无意间说起:“干我们这行最重要的就是做得冷板凳,耐得寂寞。”她们秉承着航空报国的宗旨,执行着自己简单的信念,不畏艰辛、不畏寂寞,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为航空事业倾尽所有,也在蓝天上谱写了女性的辉煌。随着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科研生产任务日益繁重,数采组的“女兵”们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数采组将一如既往地精诚团结、钻研业务,争创一流工作,巾帼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