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女,1982年5月出生,苗族,中共党员,2002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一级警司,现任泸溪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白沙中队中队长兼任女警护学中队中队长。她没有出生入死的壮举,没有铿锵豪迈的誓言,也没有显赫的丰功伟绩。她只是一位女警,一朵在车水马龙中默默绽放的警花,朴实无华却又沁人心脾、暖人心扉。正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她用10年的从警生涯,实践了一名普通民警对平凡的超越,她以人民警察忠于党和人民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恪尽职守,认真履责,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先后被评为“全省春运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抗冰保畅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公安工作创新之星”、“全省公安交警系统规范执法示范标兵”、“全州青年岗位能手”、 “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县委、县政府嘉奖及公安嘉奖。
激情,迸发在爱岗敬业的始终
白沙中队,管辖着白沙、武溪这座双子之城,也是泸溪新、老县城所在地,汇集了全县三分之二的车辆和驾驶员,人、车、路矛盾凸显,交通管理压力相当大,作为中队长的张艳,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沉很重,但她没有畏惧,迎难而上,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为抓好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她在“宣、管、控、查、处”字上下功夫、做文章。组织民警深入县汽车站、沅水、金桔出租车公司和农村客运公司等企业,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倡导遵章行车、安全行车的新风尚,并与企业签定遵章守法行车责任状,增强驾驶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加强对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并逐车逐人建立工作台帐。每天出动民警实行全天候值勤巡逻,重点整治城区内机动车、电动车乱停乱靠、随意调动、逆向行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涉牌涉证、无证驾驶、非法营运车辆。对来泸溪的外地车辆违章停车时,在及时纠正的同时,发放温馨宣传卡告知。仅2011年,她就带领民警查处了各类交通违章行为1000余起,发放温馨宣传卡1200余张,查扣无证、无牌、套牌和报废车辆217台,目前,白沙城区机动车辆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深受县委、政府和群众好评。
此外,她针对交通秩序管理的突出问题,积极向上级建议,在城区主要路段划出47处摩托车停靠位,解决摩托车停靠问题;将原规划停靠在建设南路的农用车、拖拉机后移100米,划场地停车,将武溪、潭溪、洗溪方向的短途营运车辆集中停放到县医院后的大型停车场内,解决了车辆的停放问题。省公安厅袁友方副厅长来泸溪调研时,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要求泸溪好好总结经验,将其化为全省交警的“财富”。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村民出行及农产品的运输问题日趋明显,农村的驾驶员及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三轮摩托车成了村寨老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安全隐患更为突出。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冒着酷暑深入农村,专门针对周边十一个村寨三轮摩托车非法营运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研,并针对我县红土溪村及红岩村的交通营运现状,提出了取缔红土溪村至白沙镇三轮车非法载客营运,开通短途营运车辆的对策。通过多方汇报,该项对策引起了县委、县政府以及交安委的高度重视及肯定。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协作下,2010年11月中旬,白沙至红土溪农村短途班线正式营运。如今,8台崭新的农村短途公交车代替了过去存在安全隐患的三轮车。她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她说,老百姓的安全壁垒就是要我们交警用行动来铸就的。众雁高飞头雁领。在她的带领下,辖区实现了连续五年无一起三人以上交通事故和国道半小时交通堵塞事件发生。
2010年,白沙中队城区交通管理经验在全省交通管理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11年3月,省交警总队将泸溪白沙城区交通管理经验列入城市畅通工程举措在全省予以推广。2011年12月,泸溪县白沙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经验获“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单项奖”。中队先后获“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全省公安交警系统规范执法示范岗”、“州级青年文明号”、“县级青年文明号”,“全县抗冰救灾先进集体”、“全县严打整治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被评为县局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美丽,定格在忠诚无畏的瞬间
女性是柔情的,但柔情的背后往往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刚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张艳同志严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严格执法,公正、公平地对待群众。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时常会遇到一些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不服从管理的违法者。有的认为违反交通法规不是什么大事,有的违法者甚至还辱骂、纠缠民警。在这些人面前,张艳同志讲原则,不妥协,敢于碰硬,始终在微笑中保持“耐心”。
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 张艳正在白沙小学路口执勤,疏导交通,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背。这时,一辆小车正驾车向小学行驶,她立即打出停车手势并上前敬礼告诉他现在正是学生放学时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不能通行。不料驾驶人是一名老板,认为自己有钱,出言不逊道:“你们交警不就是要钱吗?开罚单吧!”面对司机的横蛮,她没有发火,而是有理、有据、有节地告之当事人违法事实和有可能造成的后果。在张艳地感召下,这位驾驶人不仅接受了处罚,而且还真情地对她说了一声“对不起”。
她时刻告诫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不能滥用。为此,得罪了不少亲朋好友。2011年春运期间,老家有一位亲戚违法进行农用车载客营运,依法应予以取缔、报废,老家亲戚以为凭这层亲戚关系,可以免予处罚。没想到,找到她时还未开口,就被她进行了一通批评教育。自己说情不成,亲戚便找来张艳同志的叔叔说情,她不为所动,而是对叔叔分析利害关系,并叫叔叔劝亲戚按规定接受处罚教育。很多不理解的人抱怨她太“无情”,张艳同志总是平淡地笑着说“我之所以无情,是为了让人间少一点悲情”。
没错,她并不是个无情的人,无情的背后是责任、是有情。正是因为她时时用文明行为去感化不文明的交通违法行为,对待每一起违法均能做到严格、公正、合法、合理,她在执法中没有发生一起纠纷和被投诉事件,队伍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和“三乱”事件。
柔情,谱写着为民服务的承诺
作为一名路面执勤民警,张艳在严格执法同时,更不忘热情服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忧难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去白沙小学的路口是个十字路口,车流多,加上有3000多名小学生每天早、中、晚上学,形成车流、人流高峰。为确保学生们安全,她每天组织民警按照学生上学规律,提前来到这里值勤,指挥车辆为学生让行,护送上学的学生,确保了师生人身安全,被誉为学生的“守护天使”。现在她又在白沙“护学岗”的基础上,又开辟了县一中、明德小学两个“护学岗”,组织了一支女子护学中队,保师生平安。每年高考期间,她组织中队民警对考场周边交通环境进行了重点整治,降低了不安全因素,保证高考期间车辆出入畅通,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张艳同志在执法时是“严”字当头,但对困难群众却是“情”字于心。2011年2月15日,张艳同志在刘家滩春运临时执勤点检查过往车辆时,发现一辆面的车存在人货混搭现象,当即被她责令消除违法行为,并与乘客说明厉害关系,教育其乘坐安全车辆。在她巡逻回来时,仍看到他们一脸焦急地站在路边,于是走近询问得知:他们是在武溪厂矿企业打工,工厂老板未及时支付工资,而是包车将其送回家过年,导致他们现在身无分文,无法重新坐车回家。了解情况后,她二话没说,就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递给他们,并嘱咐到:“这个给你们当车费,记住以后一定要乘坐安全车辆”。 据不完全统计,她在马路上象这样的“爱民故事”就达有30余起。
青春,凝聚着无怨无悔的奉献
在很多人眼中,80后就代表着张扬、自私、叛逆,但作为中队长,张艳深知:“其身正,不令则行”。一个好的表率,才能带出一支铁的队伍。为此,她无论是上路值勤执法,还是在开展专项行动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言行来激励民警,鼓舞斗志。去年春运期间,由于天气变化恶劣,她从腊月二十八染上风寒,咳嗽不断,领导催她去打针休息,她只吃了几粒感冒药就马上回到工作岗位,全然不顾,无怨无悔,始终战斗在春运的第一线。
面对丈夫和儿子,她总是满怀愧疚。由于春运勤务安排的特殊性,她经常早出晚归,就连双休日也很少能呆在家里,每次回家只能看看儿子的睡颜,亲亲他的小脸,满脸愧疚地抚摸着熟睡中的儿子,翌日清晨儿子还没醒就悄悄地爬起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在年仅7岁的儿子印象中,母亲总是那么的忙碌,一家人难得像样的出去玩一趟,妈妈往往是刚到家里,接一个电话又匆匆地出去了。由于长期路面执勤,视力原本就不好的张艳,眼睛出现了黄斑裂孔,随时都有失明的危险,这种生理上的疼痛即使是一个铮铮男儿都难以承受的,更何况是一个柔弱女子。可是当领导和同事们前往医院看望时,都深深被张艳这种笑对人生的态度、战胜病魔的勇气和精神所折服,他们为交警队伍有这样的坚强民警而感到无比自豪和感动。
如今,她仍然无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斑马线上,将根深深植于为民服务的土壤里,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酸甜苦辣奉献给人、车、路,为人民群众送去平安与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