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华灯初上,68岁的陈桃英早早就来到了县体育馆前坪。因为舍不得舞台,她在剧团解散以后,从台上跳到了台下。8年来,她在这里义务教居民跳广场舞,而今,学员遍布了整个城乡,跳出了健康舞出了和谐——12岁学艺,17岁登台,舞台上她演了30多年 。
陈桃英是12岁从长沙来桃江县花鼓戏剧团学艺的。小时候,因家里困难,她捡过煤炭,剥过树皮,吃了不少苦。
她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戏特别用心。年纪小,可塑性强,她的戏路就宽,门子、闺门、正旦等都能演。17岁时,陈桃英第一次登上了大舞台,演的是《小姑贤》里的小姑,扮相俊美,声音甜美的她,很受欢迎。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
后来,她又多次演出《天仙配》《刘海砍樵》《张羽煮海》等古装戏,剧团里也排演过《家春秋》等现代戏,演的都是主角。舞台上的她光艳照人,如今,年纪大点的桃江人随口就能说出她演唱的剧目。
陈桃英这一演就是30多年,即使安排她修铁路的那两年,她也加入了文艺宣传队,劳作之余,给工人们演上几段,鼓舞鼓舞士气。
花鼓戏演出市场越来越小,剧团最终解散了。陈桃英成了县影剧院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负责引导前来看电影的观众找到自己的座位。
不能唱戏对于陈桃英来说是种折磨,她会在电影放映完,观众都离去后,一个人站在台上,唱上几句。唱着唱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广场成了她的舞台,人生焕发了第二春
2000年4月,14个月不能正常发工资后,陈桃英作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重新组建了一个花鼓戏剧团。
她把多年来积攒下来的5万多元全部买了戏服、音响等设备。那是一段最苦的日子,可陈桃英觉得特别充实。几个同样喜欢唱戏的人聚在一起,说的是戏,唱的是戏,戏滋润着他们的人生。剧团还培养了一批小演员,把传承重任寄托在他们身上。
市场无情,在苦苦坚持一年多后,花鼓戏剧团再次解体。陈桃英大病了一场,眩晕症从此像梦魇一样缠上了她,每个月都要发作两三次。
也就在这时,好友邀她一起去跳广场舞。你还别说,自从这广场舞一跳,陈桃英又像变了个人一样,走起路来步子轻快,说话总打着哈哈。
2004年,陈桃英组织召开了一次家庭会。“我也想组建一支广场舞蹈队,义务教学员跳舞,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60来岁的人了,还要折腾来折腾去,儿女心疼母亲投了反对票。老伴江吉保站了起来:“你们妈妈在台上演了一辈子,离开舞台对她来说心里有多苦,你们知道吗?我们都来帮她实现这个愿望,是对她最大的安慰。”
有了丈夫作后盾,陈桃英的文广文艺健身队正式成立了。她又自己掏了2000多元买了音响,又花了几百元做了台推车。从此,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之时,夫妻俩就推着音响等设备,来到县体育馆前坪。音乐一响,陈桃英就忘情地跳了起来,一个老人跳得这么好,就有人跟着跳,20人,30人,队伍越来越大,最多时,达到了300多人。江吉保就站在旁边,看着妻子跳,眼里满是柔情。更多的时候,他成了这支队伍的义务保管员,手机、衣物,一大堆,他坐在那里,眼睛紧紧盯着。
自从组建了健身队,陈桃英家里就热闹了。学员把这里当成了排练室、化妆间,经常是一屋人。来了,热情的夫妻俩又是泡茶,又是洗水果。就是在这栋小楼内,陈桃英和队员编排出了《潇洒女兵》《中国的歌儿美》《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浏阳河》等优美的广场舞蹈100多个。这些年,他们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几十场,获得大大小小的荣誉几十个,被人称为“桃江县的总政歌舞团”。
陈桃英和她的健身队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短短的10来天时间,他们硬是排演了《鱼水情》《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参加义演,边演边流眼泪,深深地感染了观众,纷纷献出一份爱心。桃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他们又排练了广场舞蹈,大力宣传,充当创卫先锋。2011年,桃江县开展唱红歌颂党恩活动,他们精心编排的大型广场红歌舞蹈,气势恢弘,在乡镇巡演,引起轰动。
义务教舞付出多多,文艺之花开遍城乡
教广场舞,不但没得收入,还得贴钱。音响、功放、影碟都是陈桃英掏钱买的,下乡义演,招待姐妹用餐,也是她付的款。
75岁的江吉保说起妻子这些年的付出,一脸淡然。“没跳广场舞前,她一个月发几次眩晕,到医院住一次就是好几千。这几年,她感冒都很少得。就相当于把节省出来的这些药费钱,投入到她喜爱的事业中去了吧。”
家人对陈桃英的支持,还有个细节也能感受得到。有一位牙医,看中了她家小楼一楼,想租来做门面,年租金10万元。可是却遭遇到了儿女们的强烈反对,“妈,房子租了,以后你们到哪里排练咧?我们不贪这点钱,就当每年你们二老出去旅游了几趟。”
为什么对广场舞如此痴迷?陈桃英说,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舞蹈改变了自己的队员。
58岁的杨润兰,是这支舞蹈队领舞之一,动作优美,浑身上下都透出一股激情与活力,知性而优雅。可有谁知道,4年前,当这位乡村大嫂偷偷地跟在舞蹈队伍后面,连先抬哪只手先出哪只脚,都没有头绪,显得手忙脚乱。
陈桃英看到了,手把手地教。没有舞蹈基础,不要紧,只要舍得学。从此,她家的大门,总是为这位热情的学员敞开,一遍遍地跳,一次次地讲。慢慢地,杨润兰也悟出了点门道,加上勤奋,洗衣做饭时都会跟着音乐跳上一段,她越跳越好。因为这特殊情谊,杨润兰对舞蹈队的事很上心,每次比赛,她都是忙前忙后;日常训练,她也是抢着推音响,一推就是两年多。
桃江县中医院胡红,学跳广场舞前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休息时,能连打三场。时间久了,腰酸背痛,精神特别差。后来,医院同事邀她一起去跳舞,丈夫有点不大放心,跟着去看了两次,回来对她说:“这广场舞,你尽管跳,跳完我来接你。”如今,她牌也不打了,一天不跳心里就痒痒的。“跳广场舞后,我脱胎换了骨,每天精神饱满。一家人也是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生活幸福美满。”
40多岁的夏奇志,肩周炎比较厉害,连头发都不能梳。让她想不到的是,跟着跳了一年多广场舞后,身体比以前好多了。这下,她积极性更高了,碰到天气不好,她总是会给陈桃英打个电话:“今天晚上,这广场舞会跳啵?”
甜美的笑容,舒展的舞姿,艾哲辉在舞蹈队里,特别打眼。从2008年跟着陈桃英跳舞,4年来,她一直坚持。“陈老师特别有激情,对学员耐心细致,从她身上,能够学到很多。”如今,她也是舞蹈队里的优秀领舞者。她说,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快乐起舞,健康相随。还有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学员亲如姐妹,团结友爱。郭小娥是学员之一,今年五一,她收媳妇,队友都去乐一乐。穿着整齐的服装,拿着表演的道具,去了三四十个,吹吹打打,十分热闹。郭小娥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瞧着妈妈的这帮好姐妹,忙着发喜糖,连声说着“辛苦了,谢谢”!
最让陈桃英开心的是,一些优秀的学员而今已能独当一面,她们在自己的社区、村组,教人跳广场舞,催开桃江广场舞蹈文艺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