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安化一所家长学校,家长们听课热情高涨。(资料图片)
安化县平口镇完小家长学校、安化县江南镇完小家长学校、桃江县沾溪乡杉木村完小家长学校、桃江县高桥乡小山湾小学家长学校、沅江市琼湖镇桔园学校家长学校、南县南洲镇第四完小家长学校,在今年教师节以后,就将迎来省里的验收,授牌,成为益阳市新增的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我市家长学校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这得益于广大家长和学校为了培养人才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对孩子的爱让家长和学校在育人路上携手同行。家长学校办得风生水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
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文斌说:“家长学校的开办,旨在促进家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促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加快家长学校建设步伐,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家长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主办、教育局关工委负责组织。家长学校分别从幼儿园、小学及初、高中一年级办起,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对家长进行较为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我市家长学校一般每届开展教学活动6至8次,每次两学时,教学时间基本固定为双休日。目前,我市743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已全部建有家长学校,全市目前已经建成省级示范家长学校7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34所、县级示范家长学校65所。在全省所有市州中,我市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是走在前列的,曾多次得到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肯定。
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我市各地家长学校建设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典型。从2005年起,桃江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都建有家长学校,并办得红红火火,中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到该县调研家庭教育,其成功经验多次在全省推广。安化县以各乡镇中心完小为基地,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努力为“留守儿童”开拓新的教育平台。他们还积极组织开展 “五老”队伍进课堂,由“五老”自编教材为家长学校授课,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教学模式。
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中,将工作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考评体系之中,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家长学校评估体系,促进了家长学校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各地还一直致力于家长培训,定期邀请教学名师到家长学校授课,传播先进家教理念,同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科研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家长学校有好的方式、方法,家长也想学、乐学,积极参与。
比如教学开放日活动,学校把家长请进课堂,通过课后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或课堂评价的书面交流,反馈意见或建议。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亲子活动、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活动、一期一次的家教联谊活动、一年一届的学校运动会……这些时候,学校都会将家长请进来,全家总动员,游戏、舞蹈,拉近了孩子和家长的心。另外还积极搭建家长和学校交流探讨的平台。 “家校联系手册”上,家长们写下 “学习笔记”“亲子日记”等,孩子能感受父母最真挚的关爱,学校能了解家长最真实的感触。此外,安化县清塘铺镇完小等省级示范家长学校,还率先开辟了校园网和开通了家校服务热线。就算学生家长远在外地工作,也可经常保持与学校的联系。
在桃江县城工作的陈先生说:“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去家长学校学习。原先不以为然,谁知道,几堂课听下来,让我深受启发。”陈先生说,家长学校不仅让家长学到了怎样教育孩子方法,而且为老师与家长提供沟通机会,学校组织的很多亲子活动也很有意思。只有和孩子共同学习了一个学期,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越来越高。“办家长学校,真是个好事情!”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