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山家庭:书海扬帆气自华
作者:洪江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2-08-01 09:39:22

第三届“三湘读书月”活动书香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事迹材料书海扬帆气自华

——洪江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杨金山家庭读书爱书用书事迹

杨金山,男,现年48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6年参加工作,历任洪江市文化局秘书、洪江市文联秘书长、洪江市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洪江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主任,现任洪江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洪江市作家协会主席。几十年来,他热爱生活,以读书为乐,以学习为本,以用书为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营造全家读书用书氛围,特别是在“三湘读书月”活动中,响应省妇联“悦读生活”的号召,成为学习读书的楷模,升华了读书人的幸福感、成就感。他藏书达1万余册,每年买书开支数千元;共发表各类文章600多篇,计80多万字,出版著作2部,连续14年获洪江市委、市政府新闻工作先进个人奖;多次被洪江市委、市政府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并被洪江市妇联、怀化市妇联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十佳书香家庭;他撰写各类文字材料100多万字,被人誉为洪江市材料写作一支笔,共获国家级奖8次、省级奖10余次;2010年他被怀化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三等功荣誉。

扬帆,从爱书读书开始

今年四十多岁的杨金山出生在文化厚重的古镇——洪江市黔城镇。他自幼爱好读书,少时,因家里穷,无钱买书,只能到小书摊去租读,小小年纪就读了大量的古典名著和中外名著,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材料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读书太痴迷,左邻右舍送了他一个外号,叫“读书痴”,意思是说读书看到了“傻”的程度,到他读初中时,家里的小人书藏书量已成为同等年纪学生中之首。有一天,大人交给他几元钱去买盐和酱油,他路过新华书店,脚步不由自主的迈了进去,看到了一本他心仪好久的新书,把牙一咬,不计后果的付了钱。怕大人骂,直到天黑也不敢回家,是姐姐在铁路桥下面的桥洞里找到他,才找了回来。每当放寒暑假,为补贴家用,他在自家的街门前摆了一个小书摊,租书给别人看,虽然一天到晚只有几毛钱的收入,但却乐此不疲,他从读书中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找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一扇窗口。他读书如饥似渴,那个年代出版的《红灯记》、《沙家滨》、《林海雪源》、《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智取华山》等数百本书籍,被他读得烂熟于心。

启航,从洪水灭顶之灾中崛起

杨金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收”。1985年,高中毕业的他,被招工到洪江市安江针织厂工作,虽然每个月只有100多元的工资,但他常常每月挤出十几元钱用来购书,在安江新华书店,经常可以看到他呆在书店就是一整天的身影。那时候,看书不买,售书员会不高兴,催着交钱,他也不恼,选择一本价格不是太贵却喜欢的书购之。日积月累,他在工厂集体宿舍的书已将床铺和桌上堆得满满的。1991年,杨金山与安江镇一位做个体生意的姑娘相识并结婚,姑娘叫沈向萍,不嫌弃他穷,就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谈吐有书生气息,就认定他吃书饭的“潜力股”,不顾家人反对跟他结了婚,并在安江镇后卫门定居。妻子的嫁妆就是一个大大的组合书柜,书成为杨金山人生中最重要“心爱之物”。

1997年7月17日,一场特大洪灾袭击了安江镇,全镇大部分被淹,杨金山家里家具及收藏的4000余册藏书全部被淹,洪水退后,他从泥水中对藏书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太阳一出来,屋顶、墙角全晒满了受到重创的书,有的书虽然被泥水泡的“体无完肤”,但只要不影响可读性,他都舍不得卖给收废品的,硬是从泥迹斑斑的书灾中,整理出2000余册,并上架。1997年10月,他将这段感受写成《穷书生救“书”记》发表在当月7日的《怀化日报》副刊上。深知学习重要的他自学能力极强,1998年到2003年,他先后完成了湖南省委党校经管专业和湖南省行政学院法律本科的学习。

破浪,从读书修养中吸取营养

长期坚持读书,不仅丰富了杨金山的学识水平,而且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由于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杨金山的工作路子不断拓宽。从工厂秘书到文化局秘书、文联秘书长;从市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市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主任到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市作协主席,他以出色的文字功夫受到各级领导的赏识和好评。20多年来,他先后10余次参加洪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办公室工作,特别是在市委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中,表现突出。今年七月,在市委“我身边的感动”征文中,采写的《用党性铸造库区移民的丰碑》获市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唯一一等奖。十余年来,他共撰写各类文字材料100余万字,成为洪江市公认的“一支笔写手”。从1997年至2012年,他连续14年被洪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洪江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市党报党刊上稿和头版头条发表先进个人,是洪江市获奖最多的新闻工作者,是洪江市获奖最多的文学创作工作者。

由于长期学习勤奋刻苦、读书成习,他成为写作的多面手,报告文字、散文、诗歌、小说、杂文、论文、小品创作(剧本)、专题片脚本、新闻通讯、网评、经验材料、汇报材料、演讲稿、书评等数十种体载均写起来得心应手。撰写的《论山区文化产业的培育机制》获省文化厅“党的十五大学习研讨”二等奖;论《组工干部的正气、锐气和浩气》获怀化市委组织部征文三等奖;《试论政协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获省政协论文三等奖;《读报感怀》获山东省委组织部《学习之友》读者奖;多篇新闻通讯获《怀化日报》好新闻奖、优秀通讯员奖;采写的报告文学《用生命守望承诺》2011年获《散文选刊》杂志社、《长篇小说》杂志社海内外华人征文二等奖;散文《黔阳高庙——上古人类的奇丽家园》获中国大众文学学会、《散文选刊》举办的全国美文天下·首届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2011年9月至11月,参加毛泽东文学院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班第十期学习,毕业时,从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谭谈手中接过毛泽东文学院优秀学员证书。近年来他成为洪江市写作读书领域的领军人物:先后获洪江市委旅游与发展征文一等奖、全市税收与民生征文一等奖、全市计生国策征文一等奖、全市创先争优征文活动一等奖;任地方文艺刊物《芙蓉楼》杂志副主编,主编有《洪江市安全生产征文优秀文集》、《洪江市抗战时期文史资料》等。

收获,从浓浓书香中漫延

杨金山爱书如命,并善于运用藏书读书写作,营造家庭博览群书的氛围,他藏书丰富,书香深厚。他家中建有30多平米藏书学习室、报刊阅览室和孩子读书架,每年订阅《人民文学》、《诗刊》、《求学》、《知音》、《健康之友》、《读者》等报刊杂志共计20余种,订费2000多元。同时每年订有买书计划,全年购买各类图书150余册,总费用3000余元,每月5000余元的买书经费占全年生活总开支的15%以上。目前,家庭藏书达7000余册,报刊杂志2000余册。他营造全家阅读氛围,形式多样。他家庭有良好的买书、读书传统,家庭中建立了阅读学习制度,读书交流制度、参赛学习制度、写作投稿制度和阅读奖励制度。杨金山利用丰富的藏书读书写作,每年发表各类新闻、文学作品8万余字;每年为各类单位撰写汇报、经验、讲话、信息稿200余篇。其妻沈向萍,利用订阅的《上海服饰》知识,为各类顾客提供咨询指导;儿子杨力目前高三就读,在家庭书香的感染下,读书成习,成绩得到进步,先后多次获得学校“三好学生”奖。

他学用有成,收获显著。2003年,杨金山家庭被洪江市妇联评洪江市五好文明家庭,2012年,杨金山家庭被怀化市妇联评为第二届怀化市十佳书香家庭,在书香文明的熏陶下,近年来,杨金山先后在《湖南文学》、《散文选刊》、《安徽文学》、《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西藏日报》、《湖南日报》、《怀化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600多篇,计80余万字,先后获“中国当代散文奖”等国家级、省级奖12次,国内读书奖5次,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等国内外文集20余种选集出版,名录收于《中国文房四宝专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学大辞典》等大辞典。杨金山因读书创作成绩和工作业绩突出:2009年被洪江市委、市政府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并被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目前,创作的散文集《品读湘西古黔城》(15万字)已纳入中国戏剧出版社计划今年出版;诗歌集《杨金山诗选》(10万字)已基本完稿。杨金山是洪江市书香家庭的突出代表,洪江市电视台、洪江市新闻网、洪江市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过他的专题事迹,洪江市新闻网开辟了《杨金山专栏》,在当地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任副主编辑《芙蓉楼》文学杂志,每年出刊四期,共40多万字,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文学和读书新人。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