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庵铺镇地处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部,离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小镇不大,319国道和一条小溪相互交错着从镇中间穿过。
敖双英和她的家人就住在茶痷铺镇上,学校在家的对面,穿过家门口的水泥路,走上不到五分钟就进了学校。学校背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站在山上,可以望见穿过小镇的那条小溪,弯弯的,柔柔的,犹如一条银白的绸带飘动。
(一)背着双肩包、素面朝天的敖双英很爽朗,但经常“目中无人”。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她就会坚持。
笔者到学校时正是周六傍晚,校园里静悄悄的。刚下车,就看见敖双英背着她的双肩包,大呼小叫地欢笑着跑了过来。
虽然有桃源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在场,她照样双脚离地蹦个老高,“哇,你们能来,我太激动了”。
早知道双肩包是敖双英的标志性装饰,但周末为什么还背着这个双肩包?敖双英说习惯了。最早时,她背的是普通书包,现在背双肩包,都已经背了十多年了,背坏的书包有十多个了,“都把我背出了严重的脊椎病”。但孩子们都知道,这包是敖老师的百宝箱,是个宝贝,里面有课本、记录本、学生作业这些教学所需要的物件,有感冒药、皮炎平、创可贴等常用药品,有剪刀、梳子、橡皮筋等小工具。这几年,这个包里又增添了新的宝贝:照相机、摄像机和录音笔.
每天,敖双英都是背着这个包,匆匆忙忙奔走在校园里。有人笑她,整天背着这么个又大又重的包,不大好看。这时,敖双英就会一笑而过。这些年,她不被人理解的地方多得去了,但开朗活泼的性格没有一点改变,倒是练出了一份宠辱不惊的定力。
还是在桃源师范读书时,农村出来的敖双英为了学说普通话,没少被人嘲笑。一位学校同事笑着调侃她:目中无人,死不要脸。后来,她的普通话考试考了100分,全校第一名。
1993年,敖双英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她要求自己的学生讲普通话。要知道,那个时候老师上课也很少讲普通话的。开始时,同事都用怪怪的眼神看她,有人以为她是要出风头。后来,学校根据国家规定,开始推广普通话。敖双英觉得自己做对了,特有成就感。她相信,只要是正确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被人理解,最终也会被接受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当然也要宽容别人”。
教一年级的时候,敖双英觉得孩子们还小,不愿意布置书面作业。为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敖双英要孩子每天回家后给家长讲故事,并且要求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一开始,这种做法引起了“众怒”,有的家长觉得很烦,打牌打得正酣呢,小东西却缠着要给他讲故事,“去去去,一边去,没看到我正忙嘛”,次数多了,就怪罪敖双英:“我都不急,你急什么?”;也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好管,只知道玩,要求敖双英给孩子布置书面作业。敖双英坚持自己的做法,不但要孩子给父母讲故事,还推荐书目要求家长给孩子买。这样一来,又有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太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甚至怀疑敖双英是不是从中拿回扣。
“总有那么些人,会怀疑你的动机,唉,不理他啦,自己问心无愧就好!”短暂地叹了口气,敖双英依然一幅乐哈哈的样子。
慢慢地,看到孩子在敖双英的引导下,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聪明,家长们也开始转变观念,尽量配合敖双英的工作。敖双英对家长说,过多地关注孩子的错别字会导致孩子的字数越写越少,故事越写越短。家长回头就向孩子做检讨:“妈妈以前说你白字先生是不对的,今后不再说你了,你大胆写你的故事吧!”
现在,家长们打牌的少了,给孩子买书的多了,与敖双英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二) 在茶庵铺镇上,敖双英是个时尚人物,MP3、数码相机、摄像机一应俱全。在湖南教育网,“桃花仙子”的人气颇旺。
2008年3月份,敖双英的几位同事去县里参加班主任工作培训。当讲台上的老师讲到现代班主任必须具备“三件宝”:数码相机、数码录音、教育博客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敖双英——这三件宝,敖双英都已经有了!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敖双英已经用坏了4个MP3了,现在正用的是第5个。她很少用MP3听歌,而是常用来录教学,录谈话,录活动。
2004年,敖双英买了数码相机,“一有时间就拍,下课拍,上课拍,连上厕所我都挂着相机”。每一次值得纪念的活动,每一节意义特别的课堂,还有学生不经意间的小动作,敖双英都拍了下来。到了晚上,她将照片整理分类,隔一段时间组成一个专题,配上音乐、文字,做成影片放给学生看。 2006年5月14日的晚上,敖双英走进教室,想让学生看看她新买的摄像机。还没等她开口,学生立即欢呼起来,送上康乃馨,撒金片,朗诵诗歌,还唱起了《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原来,这是学生为敖双英庆祝母亲节呢。真是太巧了,敖双英趁机“把每一个孩子都录了进去,都有特写镜头,没有漏掉一个”。回到家,敖双英自己动手把录像制作成影片,配上字幕、音乐,完成了第一个录像作品《特别的母亲节》。
作为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敖双英的收入不高,至今工资单上只有1300多元,她怎么舍得把钱用在这上面呢?敖双英说,她就是喜欢这些东西,没办法,“我不存钱,有多少用多少”。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像败家女的感觉。“不过我不借钱来花。只要不生大病,过日子应该没问题。”豪爽中,也有谨慎,毕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
敖双英说,她的业余生活,除了家访和旅游,一般都在网络上。从2002年开始,她就以“桃花仙子”为名创建了自己的网上家园,后来又在湖南教育网创建教育博客。 通过网络,敖双英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得到了不少帮助,获得了很多的信息,自己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2007年暑假,敖双英先后参加了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备课研讨会。12月,又利用周末自费到长沙参加“全国特级教师公开课及报告会”,现场观摩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贾志敏等五位老师的公开课。
参加山西运城新教育年会后,敖双英了解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活动,开学后立即在自己的班级实施这一实验,效果明显。现在,敖双英每周六晚上都会参加“毛虫与蝴蝶”QQ群的研讨活动。大家交流自己的实验进展情况,遇到困难时商讨解决的办法,有好的经验时与同伴分享。
“网络,让我结识了一大批教育理想主义者。我在网络上记录着我们师生的成长,也从那里吸取着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敖双英说。 现在,敖双英是“教育在线”学生论坛和湖南教育网“大话教育”的论坛版主。她的博客《春暖桃花源》总访问量超过50万人次,被评为湖南教育网十大优秀博客之一。
(三) 网络世界里,你是纯美善良的桃花仙子;实生活中,你催生着桃花朵朵开!
周一早晨,笔者来到敖双英现在带的二年级丙班,只见教室前后的黑板上方工工整整地抄着《三字经》,四周的墙上贴满了学生的作品,有五彩斑斓的艺术廊(学生的想象画展),有图文并茂的日记展览,有喜气洋洋的“比比看”(用于表扬表现进步的学生)。教室后面,敖双英自己动手用三合板搭了一个台子,上面摆放着《童话大王》、《幽默大师》、《小艺术家》、《智力大王》、《科普童话》、《少年儿童科普画刊》等40余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学生课间可以自由取阅。“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每年在这方面花1000元左右,这可是几个月的工资呢!近些年好了,每年都订了两三千元,学生也出一部分钱。”敖双英开心地说。 敖双英说,开始当老师那几年,差不多每隔个把月都要用几节语文课来开班会。现在,因为长期坚持阅读,她基本不需要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了。“因为我和孩子们阅读了共同的故事,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出状况的时候,只要稍微提示一下,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现在,小学各个年级敖双英都教过了。谈及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敖双英的想法非常简单:“我觉得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主要就是读,反复读,用各种方式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来,读到能背诵。读出感情来了,这课文还能不明白吗?”有时,孩子指着课文中某个词问是什么意思,立刻就有同学帮助解释。如果大家都不明白,敖双英也不立即解释,而是用这个词说几个句子,说一些故事或者电视里面看到的情景,“往往这样一说,他们就明白了”。
作文教学敖双英也很有心得。孩子不懂得观察,她就用相机拍下景物,拍下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凡中见神奇”;她从不批评孩子作文中的错别字,因为“先把话写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让孩子担心写错字而不敢写”;为了培养孩子们流畅表达的能力,课堂写作时她不允许有人停笔,“想到哪写到哪,不用管好坏”。长期坚持阅读,辅之有效的训练,敖双英的学生在县、市、省各级作文比赛中都有不俗的成绩,不少孩子还在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敖双英改变了学生,改变着家长,也改变着身边的同事。受她的影响,有同事也把办公桌搬到了教室里;有同事开始拜她为师,一起进行“读写绘”试验;去年刚走上讲台的刘梦源老师干脆也背上了双肩包,也在湖南教育网上开了博客。
刘梦源曾是敖双英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刘梦源选择了湖南第一师范。
去年6月份,师范毕业的刘梦源回到母校当了一名代课老师,执教一年级,昔日的师生成了同事。两人同在一个办公室,既是朋友,也是师徒。
当笔者结束对敖双英老师的采访,在校门口与龙朔亚校长等人告别时,恰逢学生放学回家。
只见刘梦源老师带着她的一年级学生排着队穿过操场来到校门口。小家伙们一个一个从刘老师面前走过,挥着小手,声音甜甜地喊着:“刘老师再见!”
刘梦源不停地点着头,挥着手,用小学老师特有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再见”。
全部孩子都离去了,刘梦源耸一耸肩,用手抻一下双肩包的带子,转身走向办公室。
又一位桃花仙子,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