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右)和她收养的残疾人李学义(左)在查看蜜蜂的生长情况
被蚂蚁残害了的一箱蜜蜂,彭艳给旁边的残疾人讲治蚂蚁之法
“她是湘潭县信息行业的龙头老大。”“她曾经帮助断臂英雄裴永红相亲成功。”“她如今成为了湘潭县第一养蜂大户,成了名副其实的蜂后。”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彭艳,她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一直以饲养蜜蜂为生,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彭艳,对贫苦家庭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她是湘潭县有名的“红娘”,曾为断臂英雄裴永红举办大型相亲活动
彭艳从小生活在农村里,家庭十分贫困,那时父母亲常年在外养殖蜜蜂,兄弟姐妹五人相依为命,每年交学费的时候就是她最苦恼的时候,因为每学期她们兄妹都必须拖欠学费,在学校午餐的时候,也是她极为羞涩的时刻,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好菜,要么就是几片红老姜,要么就是几粒豆鼓,所以,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彭艳,特别独立,也深深地理解穷人家庭的苦,穷人孩子的苦,所以,她比其他的同龄人都要努力,更加努力的工作。
就在2008年时,彭艳在湘潭县的信息行业已算是龙头老大了,开了5个分店,每月还要亲自策划和主持单身派对的“爱心之约”,每个招聘的较大客户都需要她亲自把关审核。当她得知,“断臂英雄”裴永红一直为寻找另一半而发愁时,彭艳在2011年的3月,为裴永红策划了一场大型的相亲活动,在活动上,裴永红与其中的一名女孩成功牵手。
她用3年时间成了湘潭县第一“蜂后”,免费赠蜜蜂扶残,还收留5名残疾人
彭艳真正有了养蜂的念头,还来源于2008年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早上,我在镜子前呆住了,梳子上满是碎发,随意用手往头上一抓,竟满满的抓下一大把头发,再一抓,又是一大把头发。”彭艳马上赶到医院进行诊断,医生说是脑部供血不足,即俗称“鬼剃头”,彭艳配合医生治疗,吃药、搽药、按摩。几个月过去了,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彭艳母亲得知这种情况后,劝其用自家的蜂产品进行治疗。于是,彭妈妈拿来蜂王浆、蜂蜜还有巢蜜,给彭艳服用,再用蜂蜜搅拌蜂王浆一起涂抹,终于,奇迹就这样出现了,3个月后,她开始冒出黑发根。也就在这时,她萌生了亲自养蜂的念头。
2009年,彭艳从父亲那里搬来2箱意大利蜜蜂,每天悉心照看,蜂群越来越强大。经过一年,2010年,彭艳租赁了分路口荷花基地旁的农户院子开始大规模养殖蜜蜂。2011年,彭艳又把基地搬到了金霞山上。3年过去了,现在彭艳是整个湘潭县最大的养蜜蜂大户。
“这个上面有名字的,我都每人赠送了一箱蜜蜂,给他们饲养。我还免费教给他们饲养蜜蜂的技术。”在金霞山的爱心蜂场里,彭艳指着墙上的名单告诉我们,2011年,她投资6万余元,配合县残联的培训班,向全县60名残疾人每人捐赠了一箱蜜蜂。并且,现在她还长期收留5名残疾人,教他们养蜂技术,并于2012年5月,再次向谭家山镇的20名残疾人赠送了20群蜜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彭艳和父亲组建湘潭县养蜂协会,无偿教授技术
“拿到蜜蜂后,不会养殖,也是没用的,现在很多残疾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我就鼓励他们养殖蜜蜂。”彭艳告诉我们,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懂的蜜蜂的养殖技术,也为了让湘潭县的养蜂业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她和父亲多次到县科协、县畜牧等单位汇报情况,最后获批准成立了湘潭县养蜂协会。
协会成立后,彭艳请来了四川省农业大学教授龚凫姜、雅安市高级畜牧师宁守容,为协会会员开办了养蜂培训班,随时为会员提供技术上门服务。协会现在己发展会员202人,遍布全县22个乡镇,其中的很多都是残疾人。在她和她父亲的指导下,原先赠送过蜜蜂的很多残疾人朋友,一箱蜜蜂发展到了两箱。
随着养蜂协会的扩大,2011年,我县有20群以上专业养蜂户20户;年收入上5万元以上的有2户,2万元以上的15户,1万以上15户,其中有128名残疾人员。
“预计到2015年,全县发展蜂农5000人,年饲养蜜蜂达到5万群,蜂农收入能达到5000万元目标。”彭艳鸿鹄满志的告诉我们,希望能让养蜂业成为农户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增收渠道之一。因此,她与全县的100名贫困残疾人签订了扶持协议,免费提供蜂种,产品按市场价格收购,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食其力,达到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