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群:547名留守儿童的“妈妈”
作者:田贵学      发布时间:2012-06-28 18:34:59

                                                       

                                               

                                                    

 

有这样一群农村孩子,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他们却被留在家里,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每年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张家界天门小学,500余名留守儿童成为学校管理的老大难。

2008年,张家界天门小学教师秦群来到学校后,兼任起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她与547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让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众多留守儿童也由此亲切地称为“妈妈”!因为工作出色,她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教学工作者”、“优秀教师”。

“留守儿童”有其特殊性,要想教育好这些孩子,必须与他们架起心灵之桥,以诚心和恒心教育好这些学生   

秦群所在的张家界天门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学校。由于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学校“留守儿童”达547名,占整个学校学生人数的50%之多。2008年9月,秦群从西溪坪完小调任张家界天门小学任一年级班主任,并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秦群面临自身经验不足、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缺位以及其家庭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等诸多挑战,一些“留守儿童”还因为各种原因,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秦群决定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以待的关系,充分进行情感交流,争做“留守儿童”学生生活的知情人、亲情的陪伴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三年级的学生向东溪,父母亲一直在外打工,由于家庭原因,思想负担重,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刚进入天门小学学习时,不爱学习,常常违反纪律,不听老师教育,经常与同学闹矛盾,甚至打架。秦群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向东溪谈心,在学习、生活上对她关怀备至,每天带她一起回家,甚至过年都带在身边。通过谈心沟通,秦群老师了解得知向东溪同学有自卑感,怕被拒绝而不敢与同伴交往,在其成长过程中慢慢的产生了社交焦虑、回避的心理障碍。如果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自我闭锁。发现这一情况,秦群就对她采用社会交流训练,如角色扮演,让她和其他同学结对,让她扮演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另一个学生则扮演帮助她的人,且后者要想出办法来帮助前者。一轮下来后,两个人再相互变换角色。通过多次这种有意识地训练,让她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友谊。特别是在她过生日时,班级还给她举行了水果宴会。在活动中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使她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最终,秦群的真情打动了向东溪,她走出了自我闭锁的阴影。她与秦老师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并在秦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

为了多帮助向东溪,秦群经常利用星期天走访他爷爷,了解向东溪的家庭情况和其在家的表现,以便采取更多的途径来帮助向东溪。当她了解到向东溪的母亲由于有病在外打工未挣到钱的情况后,主动捐钱帮助向东溪上学读书。另外,由于母亲一直在外,向东溪有两年多没有见到母亲了,非常思念。秦群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帮助向东溪用“亲情视频”在网上见到了思念已久的母亲。母女见面时,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思念之情无以言表。  

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是针对学生的一味良药,秦群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秦群老师重点负责帮扶管理的流动留守儿童有23人,他们年龄都比较小,父母又不在身边,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秦群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每天都把这些流动留守儿童洗得干干净净的,头发扎的漂漂亮亮的。特别是当孩子们遇上生病的时候,秦群更是不顾一切地照料孩子。

记得有一次,一名叫吴谦的学生半夜发烧,她背着吴谦急匆匆的来到医院里就诊。当医生说孩子需要住院必须先交1000元的时候,秦群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孩子的妈妈,钱我这里有,你们只要把孩子的病治好就行”。在学生的病床前,秦群整整守候了四个小时,直到孩子打完点滴病情好转才放心回校。另外还记得有一次,一名叫龚怀勤的孩子肚子很不舒服。秦群给他做的早餐他一点也没有吃,牛奶一口也不喝。于是,她便到楼下的打药房买了一盒治肚子疼的药。但吃后仍然不见疗效。情急之下,于是她叫丈夫开车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后方知龚怀勤患的是肠炎病。吃药时,龚怀勤不会吃药,放到嘴里又吐了出来。秦群便将药捣烂,加点糖后用自己的嘴一口一口将药送到孩子的口中,吃完药的龚怀勤深情地望着老师,眼泪禁不住地流了出来。

有些流动留守儿童家里非常困难,秦群常常给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有一次去侯燕妮同学家进行家访,发现她的家是三眼桥河边用一些破烂不堪的砖搭起的一个小棚。这个棚里共居住她和姐姐、弟弟、爸爸、妈妈五个人!秦群进去后连坐得地方都没有。原来她妈常年患病,靠她爸爸为别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秦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学校,默默地拿出自己的钱包为她付上生活费150元,随后又发动学生为她捐书包、衣服和鞋子几十件,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为此,她将侯燕妮的情况向团市委详细地做了汇报,得到了团市委希望工程办的支持,答应每年给侯燕妮一定的生活补贴。像侯燕妮这样困难的流动留守儿童在张家界天门小学校还有很多,秦群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积极联系争取到社会支援。先后为8名流动留守儿童募集资金5800多元,而她为了这些孩子,自己掏出了平时积攒下来的钱达2000元之多。对于这些,她说再多花一点钱也值得。

看到自己孩子活泼地健康成长,他们感动地对秦老师说:“你不仅是老师,更像孩子的父母,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2012年9月9日,教师节的前一天,秦群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学生罗毅恒给她写了封信:“秦老师,谢谢您这么多天陪着我们女寝室的孩子睡觉、散步,给我们买好吃的,也很感谢您这么多天坚持不懈给我们辅导作业,检查作业,直到我们的作业得到100分您才会离开,像秦老师您这么年轻又善良、又和蔼可亲、又漂亮的女老师,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呀?特别是你为了教好跟我们一样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读好拼音,你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说,教他们去认,直到他们看到就会认,就会写你才会休息。我才跟你几天,但是秦老师您就教给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现在我想代替所有女寝室的孩子们向你真诚说一声谢谢,祝你教师节快乐”。   

正是因为有秦群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许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秦群班上的李晓同学,随父母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了两年,2007年秋季回乡就读 ,随爷爷奶奶生活,不仅有与其他留守儿童一样的问题,而他的问题就更多了:她自称两年中没拿笔写过作业,学习上与其他同学差距很大,且性格暴躁。特别是数学成绩当时在班上排名40多名。2009年转入张家界天门小学后,为了让她跟上班级水平,每天放学后秦群主动给她补缺补差,帮她改正身上的缺点,帮她树立学习的信心。虽然“积习难改”,但因“精诚所至”,两个月后的她,与开学初判若两人,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数学成绩不仅在班上排名前十名,其他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今年正月,李晓的父母回家过年,看到李晓如此巨大的变化,他们感动地对秦老师说:“你不仅是老师,更像孩子的父母,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秦群在日记中写道:“老公,我欠你和孩子的情,当有一天我没有带留守的学生了,我一定好好弥补我对你和孩子缺失的爱”。 

2012年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秦群年仅12岁的儿子打电话给她,说爸爸在外出差没有回家,自己复习功课时感冒了,恳求妈妈陪他一个晚上。当时正值晚上8点多钟,秦群正在医院给另外一个留守儿童看病,当即回电话给儿子,说等二十分钟就去陪她。可等到秦群把医院的孩子送到学校时再返回家里时,已经到了凌晨两点多,自己的孩子正趴在沙发上睡着了。孩子的一本日记本掉在地上,只见上面写道:“我有一个亲爱的妈妈,她不仅有我这个很听话的儿子,在学校,他把那些一时没有爸爸妈妈照料的孩子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妈妈自从跟他们在一起后,照顾我的时间就少了。可我还有爸爸照看我。妈妈,在这里,我向对你说一声:妈妈,你辛苦了,我很爱你!但你有时间了还是要多回家看看我和爸爸哟”!秦群再也不想看下去了,紧紧地抱着儿子哭了起来。

2012年4月的一天,是秦群丈夫的生日。由于需要照料学校23名留守儿童,她只有电话告知丈夫不能回家与他一起过生日。这样的问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这件事,她觉得很是对不起丈夫。别人家说家是温馨的港湾,累了可以靠一靠。而她的丈夫却很少享受到自己为他煮的一餐热饭热菜,衣服脏了也必须自己洗。甚至有时生病了连一个端水送药的人都没有。秦群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哎,老公,我欠你的当有一天我没有带留守的学生了,我一定好好弥补我对你缺失的爱”。

她的一位朋友曾经问过她:“你这样不停的忙碌,还不计回报的付出,到底为谁而活呀”?秦群微笑着说:“喜鹊把窝做在树上,树为喜鹊而活,树是喜鹊的依靠,我是老师,我必须为我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就像树为鸟而活一样,关爱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为孩子付出的比较多,我也获得了一份无价的情!记得今年8月的一天,秦群因病住进医院,留守儿童曾双姿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秦老师住的地方,提着一大包水果来到老师病床前。当时秦群又激动又纳闷,这孩子是从哪里弄到钱买的水果?看着自己心爱的老师,曾双姿禁不住地哭了起来:“秦老师,这是你平时给我的零花钱,我攒着没有用,这次你生病了,我给你买了点苹果和梨子,你就吃个吧”。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