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幸福的种子 ——浅淡早期阅读
作者:长沙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2-06-20 10:02:14

长沙市妇联副主席 赵景利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孩子向前走》:“有一个孩子每天走啊走,第一眼看见的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甚至他就成了那东西。”当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的时候,我们为他选择了早期阅读,就为他架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我们为他带来阅读的快乐,就为他的人生抹上了幸福的底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早期阅读就是天使的翅膀。

一、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美国教育机构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铺天盖地的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如今的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据全美阅读评估结果,美国内陆地区几乎有70%的四年级学童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而在英国,11岁的学童中只有60%达到应有的读写能力,55%的日本中学生视读书为畏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阅读、边思考、边领会。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只有当儿童能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他们才有良好的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就,才具备个人终身学习的倾向与能力

心理学基本理论认为:言语智能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语言能力就是孩子是否聪明的一个表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1、言语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音乐智能;5、肢体动觉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这八项智能中首要的就是言语智能。通过对天才儿童的研究证明,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心理学还证明:六岁左右的儿童,其语言能力与成人已很接近。他们迫切需要比口语更加严谨,更加简洁,更富有逻辑性的书面语的学习,从而进一步锤炼口头语言,并使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深化性得到加强。

显然,“提前阅读”已是世界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8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在美国,布什夫人主导推动一项名为“Read to Read,Ready to learn”的计划。本身也是教师与母亲的布什夫人以自身的经验提醒全天下父母,在孩子童年时为其铺设一条经由阅读通往成功学习的道路。她誓言在第一夫人任内不懈努力,以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基本阅读的能力。在日本,1960年一位儿童读物作家发起“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孩子看20分钟的书,这个运动带动了“家庭文库”(家庭式图书馆)的发展,也扭转了当时日本儿童把漫画当成“主食”的情势,最后成为一个社会的再造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刘祥平认为,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重视儿童阅读非常重要。

二、早期阅读的现状

现代父母都知道要早期阅读,但是早期阅读不是简单的读书识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炎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我国的早期阅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孩子图书总量充足。

调查表明,城市幼儿的图书拥有量已十分充足。人均50本以上的占19.8%,人均20—40本的占75.3%,没有图书的幼儿不存在。其实对于购买诸如“图书”之类的学习用品,家长总是非常愿意“慷慨解囊”。

2、孩子图书内容片面化。

学前期的早期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在理论上家长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但在为孩子购买图书时,家长首选的还是“智力类”(识字、学数)图书。当问及孩子在家有无识字时,65.8%的家长回答“有”。尤其是大班幼儿,69.9%的家长甚至要求孩子“写字”。虽然大部分家长觉得早期阅读应该是“正规阅读的预备阶段”,但受社会风气和“早识字”与“早成才”等因素和观念的影响,提前进行识字教育的家长还是很多,直接导致了幼儿读书内容的片面化。

3、孩子阅读环境欠佳。

调查发现,孩子虽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往往是东放一本西搁一册,没有一个固定的图书架和书袋的孩仓占被调查总数的50%以上,没有阅读角落的孩子占60%以上。

4、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令人担忧。

在调查和观察中,孩子的阅读兴趣令人担忧。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的仅占被调查总数的30.1%,而“一般”的要占59.8%。许多孩子爱“听”家长讲故事,不喜欢自己“阅读”故事,因而每天“缠着家长要求讲故事”,能够自己“一页一页认真仔细翻看”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5%。

5、家长指导乏术。

早期阅读具备个别化的教育特点,易受兴趣、环境等影响。因此,家长是指导孩子阅读的最好老师。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希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家长只是在孩子“缠得没办法”时给孩子讲个故事聊以应付。

三、如何进行早期阅读

专家认为,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结果重要。早期阅读不仅仅是提高孩子的识字量、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如何进行早期阅读,笔者认为要加强三境:

1、心境:培养兴趣,正确阅读

早期阅读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却是家长们非常头痛的问题。国外有关研究把父母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态度分为“学习目的”和“兴趣目的”。我国持学习目的的父母较多,他们大都重视早期阅读的认知作用,偏重让孩子从书中学到知识、认读文字。这种倾向混淆了成人阅读和幼儿早期阅读的界线,把阅读仅仅当成孩子获取知识和学习读写的一种手段,而没有真正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孩子对书的喜爱和看书的兴趣,培养孩子初步的阅读技能和习惯。孩子通过早期阅读可以接触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对培养孩子的道德感,陶冶孩子的性情,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孩子身心愉悦等,都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对早期阅读持兴趣目的的父母,不会强求孩子理解书中的信息,而是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内部动机,反映了个体认知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有赖于兴趣的激发,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认识的需要。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没有兴趣,也会影响到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孩子没有压力,从自身兴趣出发去阅读,自然能够专心注意地看书,并容易理解书的内容。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也正是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不断地得以增强。

因此,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就是要为孩子选购正确的图书。在0-3岁孩子的眼里,图书就是玩具,孩子更关注图书的色彩,外观等表面化的东西。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要为宝宝选择那些外表美观,印刷精良,画面很大,色彩鲜艳,故事“主角”形象生动逼真并且活泼可爱的图书。选购图书的原则是抛弃家长的功利思想全面投宝宝所好。

2、意境:亲子共读,快乐阅读

国内学者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显而易见,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非常必要的。0-3岁孩子的阅读主要表现为亲子阅读,亲子阅读不仅是让孩子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也是一种亲子间的情感满足。

以培养出天才女孩而知名的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刚满月时就给她朗读文学作品,她认为孩子的感觉器官需要接收种种刺激,特别需要言语的刺激。同时她也认为,这语言应该是语音纯正,语句完整、规范、漂亮的,而这些正是书面语言的特点。也就是说,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跟孩子“说话”,而是要给孩子读书,让她接收优美语言的刺激。郭沫若两三岁时,母亲常给他读唐诗,他说:“我之所以倾向于诗歌和文艺,首先给我决定性影响的就是我母亲。”巴金说,他童年时母亲温柔的读词声是自己童年时的音乐。在美国的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亲子共读不是简单的一起读书,要注意掌握方法把握时间。首先,善用身体语言。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不要忽视身体语言的利用。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父母可以将书中的内容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演给孩子看,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能激发他的想象力。 其次,把握最佳时机。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象力的发展都有益。幼儿在睡前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无意识的记忆,睡前的阅读时期一定要把握。最后,父母合理分工。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母亲的事情,只有父母通力合作,做好分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特质的不同,母亲比较适合给孩子念亲子故事、儿歌、童话;父亲则比较适合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讲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3、环境:营造氛围,普及阅读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阅读环境对孩子的早期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要塑造阅读的环境。在家中(如书房、客厅、浴室等)随处可拿到书,随处可看到书,让孩子习惯与书为伴,让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孩子喜欢的图书上写上孩子的名字,为孩子准备自己的书架,给孩子买一盏阅读的台灯,这些细节都会从点滴之处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二是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早有专家指出,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在这方面,爸爸妈妈更应该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都是爱读书的家长,在家中能经常读书看报,必定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三是开展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我们要给孩子灌输真、善、美,同样也要让他正确分辨假、恶、丑,不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无菌的阅读空间里,而是通过广泛的普及的阅读,让孩子正确认识生活,认知社会。

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几米在《岁月》一则插图中写道:“有时一分钟很长,有时却又很短”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一分钟过得比想象中的还要快。时光总是在匆忙又慌张的节奏下前行,只有与孩子一起阅读时,时间才会慢下来,慢得可以细细的品味书中的每字每句,慢得可以静静感悟成长的每点每滴。当早期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我们已为他们播撒下了幸福的种子。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