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宁县在积极巩固“代管家长制”成效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管机制。5月26日,该县清江桥乡清泉村活动室,40多名“留守儿童”与30多位爷爷奶奶、伯叔婶婶欢聚一堂,接受清泉村关心下一代协会主持的综合素质教育。这是该县坚持“四访一课”机制,积极为留守儿童服务的一个缩影。
2008年春,新宁县文明办、新宁县关协、新宁县人大联工委及清江桥乡政府等单位联手合作,指导清泉村筹建了新宁县第一个村级关心下一代协会,并把关爱留守儿童列入村、支两委的重要议事日程。4年来,村支两委人员和“四会”(关协、老协、科协、体协)骨干将对留守儿童的关怀集中在“四访一课”上:一是访问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重点对象是特困家庭和特殊儿童;二是访问接待远道归来的留守孩子父母,相互交换帮管意见;三是访问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商帮管大计;四是不定期地访查街头网吧,谨防未成年人沦为“网迷”。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利用母亲节、儿童节、重阳节和一年一度的总结表彰会给留守孩子集体开课,进行综合素质教育, 使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学习成效显著。2009-2011年,全村共考取重本和研究生12人,其他大专学校30多人,考取省重点中学新宁一中22人,全县首屈一指。帮管工作也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市关协将清泉村确定为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帮管示范村,省关工委授予该村关协“五好关协”荣誉称号,清泉村被评为邵阳市文明村。
2012年元月,清泉村在县文明办、县关协的指导下,决定将过去不够规范的“节日课”调整为“一月一堂课”,并制订了实施方案,规定了具体讲课内容,除了坚持4年的“五比”(比学习、比劳动、比安全、比文明礼貌、比爱护环境”)活动,还组织开展“五小”教学,教育未成年人做“孝教父母的小帮手,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友爱同学的小伙伴,净化环境的小卫士,自立自强的小主人”。经过几个月的讲课,社会反响一致看好:学校老师说,一月一堂课是对学校教育的特别补充;留守儿童监护人说,很多在书本上找不到的东西,孩子们在村里倒学会了。
实践证明,“一月一堂课”机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是为留守儿童建成了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理想平台;二是有利于全面了解掌握留守孩子的变化和发现问题;三是利用孩子们在村内形成的特殊班集体开展“五比”活动,成效更加明显。今年5月,县文明办认真总结了该村的先进经验,决定从下半年起在全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