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是一个专属儿童的节日,他们不仅可以收到诚挚的祝福、精美的礼物,还能参加各种活动。然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着对节日的憧憬,但却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节日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们有的是孤儿,有的是残障儿童,有的是从小跟着进城务工的父母亲,有的是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我们的共同关注。
留守儿童:想念爸爸妈妈
5月31日这天,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10岁的小朋友凡凡(化名)收到了乡政府送的“六一”慰问金和礼物,尽管很开心,但还是不禁流露出伤感。她告诉我们,“六一”儿童节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爸妈一起过。在凡凡出生10个月时,她父母就双双出去打工了,每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回来。“我10岁了,从来就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儿童节”凡凡说道。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0-15岁儿童有37.49万名,其中 5.46万名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占儿童总数的14.57 %。由于家庭缺乏对留守儿童的亲情抚慰,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注,社会缺乏对留守儿童生存环境管理的监督体系等原因,留守儿童的学习、个性心理、人身安全等方面中存在不少问题。
自闭症儿童:陌生的儿童节
在湘潭市自闭症康复训练基地见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在他们眼中,父母甚至是陌生人,拍手、转圈这类的动作也能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他们被称为自闭症患者。这些孩子的外貌和普通孩子没有较大区别,但很快,我们就感受到了他们的特殊,这些孩子基本与人没有目光交流和语言交流。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康复基地总共有25名自闭症儿童,康复情况都不一样,有的甚至是‘倒退型’”该负责人说,“六一”儿童节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不可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参加各种活动,也感知不到这个专属儿童的节日能够带给他们的欢乐。
外来务工子女:和爸妈一起好好吃顿饭
11岁的小女孩娟娟(化名)就读于雨湖区韶西逸夫小学(北校区)(原南盘岭小学),该所学校80%左右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而娟娟也是其中一员。娟娟老家在湘潭县中路铺镇,自从读书起,就跟随爸妈来到了湘潭市。娟娟的爸妈在雨湖区南盘岭菜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小餐馆。“爸妈太忙了,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要去买菜,回来还要摘、洗、切,下午五六点就忙不赢了,来店子里吃饭的人很多”娟娟说,爸爸要炒菜,妈妈招待客人。“爸爸妈妈很辛苦,经常要忙到八点多才能吃上晚饭,生意好时可能更晚”娟娟心疼地说道。说起“六一”的愿望,小女孩既不要漂亮的新衣服,也不要去到公园玩。“我只想爸爸妈妈不要那么辛苦,我们能好好吃一顿晚饭”懂事的娟娟说道。
妇联:加大关注力度
“失爱儿童值得我们关注”。失爱儿童指的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以及父亲死亡母亲远走或者改嫁并与子女几乎没有联系的“事实孤儿”。5月份,市妇联针对失爱儿童群体状况到湘潭县开展了一次调研。目前,湘潭县共有失爱儿童370名,其中79名儿童父母双亡。在调研中了解到,梅林桥镇新湖村有个小朋友从小被父母亲遗弃,不幸的是养父去世了,由养父弟媳代养,生活十分艰难,调研组当场就对她进行了慰问,后来市妇联又为她联系了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牵手帮扶。
近年来,市妇联实施“春蕾计划”,积极帮助贫困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同时,热心关注残障、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等特殊儿童群体。今年“六一”儿童节,市妇联还开展了慰问、文艺汇演、弘扬雷锋精神的志愿活动,把特别的关爱送给最需要关心的孩子。下一阶段,市妇联将继续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精神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及新一轮《湘潭儿童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核心,坚持覆盖家庭、辐射社会、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力度,筹备开展“千名干部帮扶千名特殊儿童”的活动,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团体、个人对特殊儿童群体伸出援手,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形式,人人参与、全面覆盖的关爱格局,让他们共享一片蓝天,健康成长。(湘潭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