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球,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73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延溪宾馆、五交化、商业局、百纺公司、商务局工作,现任桃源县商务局法制股股长。其妻赵世君,1955年4月出生,两人于1979年5月1日幸福牵手,相濡以沫,如今已共同生活三十三载。
刘志球回顾33年婚姻生活:
33年前结婚的情景(定情信物、婚礼情况等):定情信物是一个写有她名字(赵世君)的白铁桶;1979年5月1日在延溪宾馆领导亲自主持与同事们的共同见证下喜结良缘。
33年银婚最难忘的事、最浪漫的事:最难忘记的事是老婆生了一个大白胖小子,第一次体会为人父的喜悦;最浪漫的事是1988年出差到北京,为老婆买回一套在当时最时尚的粉红色套装,得到了老婆的夸奖。
对老伴最欣赏的地方:诚实、勤劳、节俭您人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当家不作主,钱物都让老伴管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没有照顾好老伴的身体
33年银婚,恩恩爱爱的秘诀是什么:关心、体贴、谦让
33年的婚姻幸福史,刘志球、赵世君夫妻二人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经营:
一、互敬互爱,齐谱爱情曲
每每谈起两人的恩爱史,刘志球难掩内心的喜悦。他介绍说:“当年,我以一个写有她(赵世君)名字的白铁皮桶作为定情信物送给她。她双手接过后,连同她的整颗心都一并交还给了我。这一转眼就交给我三十多年了。”刘志球婚后的这三十多年来,与妻子互敬互爱、感情融洽,从未红过脸,也极少拌过嘴。刘志球自小烧得一手好饭菜,婚后他不仅主动包揽了做饭的家务活,还把家庭当做烹调饭菜一样去经营。由于火候把握得当,一直是外人眼里最为羡慕的恩爱夫妻。“当家不作主,钱物都让老婆管”,这是刘志球婚前对老婆的承诺。婚后这么多年,刘志球也一直履行着自己的诺言。而妻子赵世君从不娇惯自己,逐渐成为远近有名“贤内助”,在家相夫教子,家中事无巨细都与老公商量,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甜蜜。
二、孝敬父母,齐奏和谐曲
自打结婚以来,刘志球两夫妇谨遵“百善孝为先”的古语,孝敬父母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己方父母,还是对方父母都做到尽心尽力,体贴入微。去年12月,刘志球87岁高龄的岳父患脑梗塞,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医院住院的日子里,两个哥嫂都有事不能前来照料,刘志球夫妇二话不说,主动承担起照顾老父亲的任务。在寒冷的冬天里,当别人还躲在热被窝里或在办公室烤火时,刘志球却在顶着寒风,在医院、单位、家里之间来回穿梭,为其端屎、端尿、喂饭、擦身。为了让大小便失禁的岳父身上保持干爽,尽量舒服些,刘志球每天至少要给他换三次衣裤。晚上累了,刘志球也顾不上休息,与妻子通宵达旦轮流守护着父亲。在他们夫妇的精心照料下,本来要住十天院的老岳父提前三天出院了。出院后,刘志球夫妇俩又将他接到自己家中细心调养,直至身体完全康复,才将老岳父送回。
三、热心公益,齐唱团结曲
刘志球夫妇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不求回报。30多年来,无论是老家村里修桥补路,还是向社会扶贫济困,他们都是一马当先。在儿子读小学时,刘志球家的一次善举便传遍了整个校园。刘志球单位工作忙很少去学校,有一次儿子感冒了,他去学校接他,看到儿子班上的课桌椅已破烂不堪,有的甚至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第二天,刘志球主动找到学校的领导,用准备建房的钱购买了100立方米的木材,做成了100套新桌椅捐给了学校。在汶川大地震赈灾中,刘志球捐款捐物最多,一次性捐款1000元,捐物20多件,当个别同事嘲笑他出“风头”时,他义正严词地说:“我这不是出风头,而是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这点钱物对于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区群众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只有时间才能慢慢抚平他们内心巨大的丧亲之痛。”
刘志球一家用夫妻之间的一颗诚心、尊敬老人的一颗孝心、热心公益的一颗善心,演绎了人世间最朴实、最真挚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