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师黄俐娜的大爱人生
作者:衡阳市妇联宣传部荐      发布时间:2012-05-28 11:09:12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一生下来就看不到光明,听不到声音,甚至于走路也会摔跤。背负着天生的不足,他们来到了这里——市特殊教育学校。这群特殊的学生在学校是怎么度过的?他们的老师是怎样去教他们的呢?开学伊始,为了解开这个疑团,记者在该校教师黄俐娜的陪同下,亲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现场,见证了特教老师们的工作点滴。

一个手势,打了一遍又一遍 

采访那天一大早便下起了雨,寒风吹进脖子直叫人打哆嗦,记者走进市特教学校,发现老师们都早早地在上课了。走近聋哑班的教室,记者看到了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他们正挥动着双手打手势,嘴里依依呀呀地发出阵阵青涩的声音。讲台上站着的正是教师黄俐娜,她打着手势,做着口型,一遍又一遍,始终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冷风吹进教室,她冻得通红的手不经意地抖动,动作也显得有点僵硬了。“有些学生说出一个词需要一周,也有一个学期才能学会的。”黄俐娜告诉记者,孩子们听不到老师说话,只有靠看嘴型来学发声,看手势来理解意义,要教学生说准有一定难度。“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诸如‘妈妈’,要教会孩子们就比较费周折了。”据黄俐娜介绍,老师们首先得收集来孩子们妈妈的照片,然后发给孩子们每人两张照片,一张是孩子自己的妈妈,一张是别的孩子的妈妈,通过不断交换图片,才能让孩子明白“妈妈”的真正含义。在盲班的教室里,记者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学习唱歌,因为看不到曲谱,就完全依赖老师的嗓子引导和矫正。“刚开始教盲班的孩子唱歌时,感觉特别累,每节课下来都口干舌燥,上了几天课,嗓子都快嘶哑了。”黄俐娜告诉记者。

遭遇攻击,要学会“忍受”

在市特教学校的“培智部”,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有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有些吐着舌头,做着鬼脸,还有些孩子走起路来,双腿发抖,冷不防就会摔跤。“这里的孩子有些是天生的智力障碍,也有些是自闭症,脑瘫儿,唐氏综合症患者等。据黄俐娜介绍,刚毕业来到这学校时,有个孩子突然发疯似地冲了过来,抓住她的头发就扯,忍住剧烈的疼痛,好不容易才把学生稳住。原来,这类学生有严重的敌对情绪,轻易不让任何人靠近,常常出现强烈的攻击行为。市特教学校的老师们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一套“训练法宝”,推出了“抛球游戏”、“情景教室”等服从、互动训练,以减轻这类孩子的敌对情绪。 在“培智部”一间教室的课桌上,摆着三张卡片:红卡、黄卡、蓝卡,市特教学校的老师告诉教室里的孩子:拿到红卡收衣服,黄卡叠衣服,绿卡休息。拿过手中的卡片,孩子们开始了“分头行动。据学校老师介绍,这样的情景训练,教师们每天都在重复,希望通过不断地条件强化来刺激孩子的智力发展。

既当老师,又当“保姆”

翻白眼,口水直流,有些学生不经意还把粪便拉在裤裆里,市特教学校的老师们走了过来,熟练地擦掉不断溢出的口水,清理干净散发出恶臭的粪便。这是记者在市特教学校见到的真实场景。市特教学校的肖同学今年12岁,他块头很大,但是智力却存在障碍,每次上厕所时,他都需要教师一刻不离地陪同。厕所里臭味刺鼻,肖同学一蹲往往就有十多分钟,老师们就得一直呆在厕所里盯着他十多分钟,一秒钟也不敢懈怠。原来,他常常会将手伸到粪便池去掏粪,有时候甚至还将自己的大便抓起来往嘴里塞。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记者还见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表情木讷,神情涣散,吐舌头,言语不清。黄俐娜告诉记者,老师们会给这些孩子做系统性的针对性训练,如头移动、上下楼梯、说两个字以上的句子等。据黄俐娜介绍,她们每个老师都要掌握648个这样的训练目标的实施方法。 

能做个正常人,是最大的欣慰

黄俐娜告诉我们,通过系统的训练加上针对性地治疗,这些孩子们的病情往往得到了有效地缓解。如培智部的肖力芹是“唐氏综合症”患者,她6岁的时候来到了市特教学校,刚来时一个字也还不会说,反应迟钝。8年的训练改变了她,现在五、六个字的句子,她都能表达清楚,诸如吃了什么饭等日常性的简单问题也能够对答得上了。2010年9月,在福州市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上,肖力芹还一举夺得了女子垒球的金牌,女子立定跳远和女子50米跑步的银牌。为了帮助孩子们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还会给学生们上些诸如按摩、木雕、糕点、园艺等方面的职业技能教育课,帮助离开学校后的孩子们提供谋生的手段。“孩子们能过得正常些,这已经让我们很欣慰了。”黄俐娜的话真诚中透出无限感慨,作为特教的老师,也许辛苦教书一辈子,也听不到学生亲口讲出一句感激的言语,看不到学生们有了不起的前程,但是学生们能够离正常人更靠近点,这已经让老师们感觉很开心和自豪了。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