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二十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二十年来,面对患者,曾伶芝从未吝啬过灿烂亲切的笑容。她用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过硬超群的专业技术,春风化雨般的爱心情怀,将青春定格在燕尾帽下,把崇高的南丁格尔精神延续、发扬在当代的护理事业中。
专业操作促健康
自1992年从益阳医专毕业后,曾伶芝就一直工作在桃江县人民医院的临床一线。急诊科、妇产科、儿科、泌尿科、骨科;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操作经验,曾伶芝常常被医院安排在最需要她的地方,这是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不小的挑战。虽然医务护理的基本程序相同,但每个科室都具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每到一个新的科室,曾伶芝总是认真向临床医生请教,虚心询问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在日常工作之余,订阅各类医学护理杂志,结合实践消化成属于自己的护理心得,多年来,已积累了满满一大摞护理笔记。经过刻苦的钻研,曾伶芝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呼吸机的应用和气管插管等方面拥有了一套独特的经验,她将自己的心得在医护人员中无私推广,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被公认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排头兵,多次代表医院赴省、市参加各类理论比赛和操作比武,先后荣获县级“优秀护士”、“十佳医务人员”等荣誉称号。
在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曾伶芝还注重探索护理工作的新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她大力推进整体护理,细化服务,极大的改善了服务态度,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对急诊输液室进行成功的改造,方便病患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们的劳动强度;担任骨外科护士长至今,倡导建立了骨科病人康复中心,使病人术后恢复更快,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爱心护理赢尊重
2003年,曾伶芝成功竞聘为医院护士长,尽管职务发生了变化,可她的笑容和工作态度始终没变,从不摆架子、撂担子,新入院的患者常常是在看了工作牌之后才惊讶于满面春风、一脸笑容,脏活累活事事亲为的她是竟然是护士长。53岁的武术教练符号是骨科的老病号,刚入院时,常常对年轻护士的注射、换药工作挑三拣四,唯独在曾伶芝面前服服帖帖,“因为她的服务态度和护理技术让我无话可说。”后来,符号的护理都是曾伶芝亲自负责。医院工作繁忙,有时候符号以为曾伶芝不会过来帮他注射了,可即使到了午饭时间,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曾伶芝也会为他打完针以后再下班。曾伶芝的笑容不仅是使患者尽快康复的一剂良药,也是化解与病人家属矛盾的法宝。有一次,因为不熟悉医疗报销的有关规定,一位患者家属在护士站大吵大闹,激动起来甚至拍桌打椅、出口成“脏”。身材娇小的曾伶芝面对1米75的壮汉没有丝毫胆怯,从容地找出医疗报销文件进行详细说明,亲切和善的态度和无可挑剔的解释使得壮汉无言以对,最后反过来向曾伶芝赔礼道歉。
面对病人笑容满面,对待同事同样亲切温暖,特别是曾伶芝以身作则、自我付出的工作作风让同事们深感钦佩。节假日排班她都是尽量先方便他人,分配来的工作任务从不推三阻四,她所在的科室,往往充满着轻松融洽的家一般的氛围。“虽然是一名小个子的医护人员,但曾伶芝找到了她身体以外的力量。”副主任医师、骨科主任彭军其这样说。图为曾伶芝时时引入知识“活水”,各种护理细节写满了她的笔记本
志愿服务暖人心
微笑着的曾伶芝不仅耐心地护理病人,细心的她经常能及时发现患者的难处,在生活上给患者以温暖。一位精神病院的病人因骨折住院,没有换洗衣物,身上总是又脏又臭,曾伶芝从家中找出干净的衣服帮他换上;灰山港镇甘泉山村4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金令吾股颈骨折,做完手术后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差点吃不上饭,曾伶芝发动医务人员进行爱心捐款;去年冬天,当获知装柴埠小学一百多名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其中还有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生活中缺医少药时,她跟随医院志愿服务者的队伍来到这里,挨个为孩子们进行健康普查,并带来和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亲手织出的满满两大箱围巾。一面面的锦旗、一封封的感谢信挂满了科室会议室的整面墙。
她二十年如一日的细心、耐心和爱心,获得患者及家属一致称赞,至今护理过的患者逾万人。曾伶芝说:我在护理一线干了近20年,付出了很多,可得到的更多,我愿意以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张笑脸去换得患者更多、更灿烂的微笑!
图为曾伶芝边细心服务患者边与患者亲切交流
图为曾伶芝边细心服务患者边与患者亲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