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澧县澧阳镇澹阳社区。有一对结婚达55年的金婚伉俪——陈德全和朱桂兰老人。多年来,两位老人携手共依爱门球、伉俪情深享晚年的桩桩事迹早已名传四澧,为周边四邻津津乐道。
陈德全,男,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1934年2月出生,澧县码头铺镇杉木村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95年3月在澧县人民政府调研员岗位上退休。
朱桂兰,女,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1938年9月出生,澧县码头铺镇彭家村人。1960年元月参加工作,1988年2月在澧县电信局退休。陈德全、朱桂兰夫妇于1957年8月结婚以来,相知相守、相恩相爱已达55年。
一、门球场上竞风流
1995年3月,陈德全退休了。此时,他61岁,朱桂兰57岁。多年来相依相随、情浓于水的夫妻生涯凝成了一项共同的兴趣爱好——门球。事实上,对这项运动的爱好要上溯到1988年。那年,朱桂兰年届50,刚从澧县电信局退休。退休后,在同事、朋友的带领下,朱老迅速喜欢上了这项广大老年人最为喜好的运动项目,随即加入了电信局门球队。因了夫人的爱好,陈老在退休之前也迷上了这项运动,现在退休了,自然也是义无反顾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在第一时间加入了政府办门球队,不久以后,便荣升队长一职。此时,朱老也担任电信局门球队队长多年。“夫妻队长”的誉称传遍常澧大小门球队。
从此以后,无论数九寒天,还是三伏炎夏,每天下午四五点,只要天气晴好,家中无来客串门,陈老和朱老都会邀约自己的门球队员,在公园、老干局等门球场地打上几局。一来练练技术,提高水平,二来和老朋友、老同事拉拉家常,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退休这么多年,两位老人一直身健体康,基本上没有出现过病体缠身的情况。用两老自己的话说:“这都是门球的功劳啊!”多年来,在门球赛场上,夫妻俩或是对手,或是战友。这一场球你帮我鼓劲加油,那一场球我帮你指点技艺。走出赛场外,两老总会肩并肩地齐身走在一起,你为我收捡行装,我为你端水送茶,恩爱之情溢于言表,令人称羡。
自己锻炼之余,两老还不忘把“锻炼身体、关爱生命”的老年生活理念传播给周边的老邻居、老同事、老朋友。在他俩的带动下,澧县各社区、单位成立了大大小小门球队,有力地拓宽了老年人退休锻炼活动的影响力。各门球队员纷纷表示:“夫妻队长”功不可没。
二、伉俪情深两相依
1951年5月,时值小青年的陈德全报名参军,投身革命后以四海为家。1957年8月,陈德全和朱桂兰喜结良缘。从这一天起,两人相守相依,不离不弃,肩并肩、手牵手,共同度过人生最鲜活、最瑰丽的五十五载灿烂年华。婚后,朱桂兰放弃了家乡的优越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跟随丈夫钻山沟,住海岛。老陈当兵28年,13次调动换防,老朱也不得不十多次随营搬家。常年累月辗转山沟海岛,真可谓居无定所。但是,两老无怨无悔,千里追随,万里相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1978年,陈德全转业澧县工作,朱桂兰亦随同调回。这时,两人都已经是年将半百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任务自然责无旁贷,家庭事务亦是承压颇重。朱桂兰依然一如既往,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尽心尽力地履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把整个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参加工作44年来,陈德全从来没有因家庭原因出现过半点羁绊。他也时常在领导、同事、朋友面前逢人便夸自己娶了个好媳妇。
退休后,二老十分珍惜眼下的美好生活,倍加维护夫妻及家庭的和谐氛围。俩人只要出门即牵手相伴,看病求医相互搀扶,走亲访友结伴而行,从不单身只影。特别是门球赛场,他们既是对手,又是战友。你帮我鼓劲加油,你帮我指点技艺。走出赛场,你为我收捡行装,我帮你端水送茶,恩爱之情广为传颂。
三、严以律己助公益
无论是参加工作时,还是退休之后,两老一贯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准则。对自身、子女严格要求,对周边四邻、亲朋好友、社会各界的帮助无微不至,得到了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陈老当兵从战士做起,一直干到副团职干部,多次立功,数十次受奖。朱老同样敬业,几十年来一直是单位的业务能手和中层骨干,数十次获得不同层次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更让人称道的是二老一生无任何不良纪录。“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陈老夫妇的高尚情操,激励、影响着三个儿子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正直做人。三个儿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表现优秀,令人称赞。老大艰苦朴素,低调做人,乐于奉献,长期服务基层民政事业。老二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因工作出色,30来岁就提拔为兵器工业部的正司职领导干部。老三也不甘落后,打黑除霸,秉公执法,为维护一方平安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优秀干警。
“夕阳无限好。”退休后的陈老夫妇“身退心不退”,始终坚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热心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退休后,陈老从机关宿舍搬到了社区居住。由于之前规划欠妥,所在社区出现道路交通障碍、下水道流放不畅等种种弊端。陈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请缨,拜访县、镇有关部门领导,将情况一一告知,取得他们的重视。同时,他又亲自联系邻里查原因,找资料,搞募捐,拉赞助,在很短时间内清除了道路障碍,下水道也得以疏通,受到街坊邻里的交口称赞。
多年来,一有时间,两老就到社区居委会帮忙,帮助社区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非典时期,积极协助居委会进行宣传、排查等工作,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汶川地震发生后,又认真配合居委会组织捐款捐物等活动,自己捐款 元,堪称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与此同时,两老平时特别注重邻里团结,善于处理周边关系。哪家有矛盾,他们主动登门调解,谁家有困难,他俩尽力援助。被四邻亲切称呼为“不拿工资的居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