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张庆如在南县华阁镇采访
队员张庆如在大通湖区采访
队员莫蓉在资阳区迎风桥镇采访
队员蔡立平在安化云台山顶,采访当地农民
爱心坚持 她们让求助者看到希望
她们,每天奔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用手中的笔去记录这座城市成长的足迹,描绘着越来越美丽的面孔;她们,凭着自己的善良与勇气,传递着人间的温暖。深夜,她们点灯笔耕,只为让人们每天可以了解身边最新的消息;假日,她们少有休息,只为让节日的氛围感染更多的人。每当有突发事件发生,她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一线,只为搜集到更多的真相;在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面前,她们没有丝毫示弱与退却,用坚强和勇敢践行着“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箴言。她们就是2011年度市“青年文明号”获得者——益阳日报社女子新闻110。她们是:队长邓阳春,队员邢玲、莫蓉、张丹丹、汤革新、张庆如、瞿媛媛、蔡立平、王梅、李丹、李娜、夏一杨等。
益阳日报社女子新闻110成立于2010年3月,是新闻队伍中的一支思想新锐、吃苦耐劳、能战善战、乐于奉献的青年女子队伍。队员平均年龄26岁,成员中有1名在读研究生,11名大学本科生,1名新闻副高职称获得者。近年来,女子新闻110以快速反应、服务百姓为宗旨,及时反映百姓呼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有效引导热点问题,促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落实,努力做到政府放心,百姓满意。
近年来,女子新闻110队员以女性特有的善良和柔情,用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坚持传递爱,践行爱,帮助了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我市的义工圈子里,女子新闻110的队长、益阳日报义工大队队长邓阳春早已声名远播。作为一名长期奔赴在采编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她对每个上访者、每一个求助电话和短信,总是不嫌其烦,耐心倾听记录并及时回复。她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定为“百姓热线”,长期在报纸上公布,这样每天仅收到的百姓留言就不少于20条,各类求助解难电话数十个,不管是求方问药的小事还是维权救命的大事,她从不懈怠,总是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甚至动员自己的人脉关系来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予以帮助。 近年来,经她帮助挽回生命的求助者在5人以上;每年,她都帮助了近10名贫困学子重返校园。
今年2月,邓阳春接到热线求助,资阳区长春镇天坪村年仅6岁的小女孩不幸深度烧伤,因家庭贫困而无钱医治。在深入采访后,她被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深触动,2月16日,她写出了《六岁女孩深度烧伤 无钱植皮命悬一线》一文。报道出来后,引起了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2月18日,她和义工大队副队长刘华一起,组织40名义工在城区沃尔玛超市前,开展为烧伤小女孩钟晴募捐活动,1天时间募集到9万余元爱心款。3月9日,义工大队负责人专程到长沙湘雅附一医院看望烧伤小女孩钟晴,并送去7万多元社会捐款。在组织救助小钟晴的过程中,她一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一边为钟晴的家人出谋划策,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为钟晴赢得了生机。3月下旬,好消息从湘雅附一传来,钟晴的病情好转,连受伤最重的左腿也有望恢复。日前,小钟晴的家人特意为本报送来锦旗,感谢邓阳春及本报义工大队队员为救助钟晴所作出的努力。
莫蓉是一位“80后”新闻工作者。去年,她凭借自己的爱心坚持,为一位脑瘤女孩赢得了生的希望。
2010年8月底,益阳日报新闻热线6980110接到一位母亲的求助,称自己年仅24岁的女儿熊思思患有脑瘤已经3年,因无钱治疗,病情不断恶化,导致熊思思偏瘫、双目失明,语言能力下降。接到热线后,莫蓉立即赶赴沅江了解情况,她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厄运,熊思思的家人将媒体作为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倘若失败,这位年仅24岁的女孩面临的只有死亡。8月29日,莫蓉写出了第一篇文章《乐观女孩,谁能为你的生命护航》。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并不热烈,她并没有放弃。在报社领导和部室主任的帮助下,她主动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爱心单位取得联系,为熊思思募得了第一笔捐助款。接下来,她与熊思思家人建立起了长期联系,时刻关注思思的生活,并坚持做好后续跟踪报道,希望能引起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对这位花季女孩的关注。终于,在后续报道进行到第六篇的时候,各类爱心纷至沓来。从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1月这段时间里,通过媒体策划呼吁,共为熊思思募得爱心款项5万余元。之后,在单位同事的帮助下,莫蓉又与市内医院和顶尖神经外科专家取得联系,为熊思思会诊,最终敲定手术方案,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熊思思不仅摆脱了死神的威胁,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视力得到恢复,身体机能逐步康复,目前已能独立行走。在这次救助活动中,莫蓉坚持跟踪报道,写下20余篇报道近3万字,发动社会爱心力量成功挽回一条垂危的生命。
张丹丹也是“80后”。去年,她在全国新闻系统掀起的“走基层、改作风、转文风”活动中深入基层,在农村的多次采访中发现了农村小学普遍藏书不足甚至没有藏书的问题,而绝大多数乡镇也没有正规书店,孩子们不仅严重缺少课外书籍,甚至连一本字典也难以求得。9月11日,经过调查和精心策划,张丹丹和本报女子新闻110其他队员联手,发起“送出一本书、温暖一颗心”书籍捐赠活动,长期为农村学校募集课外书、工具书等。
在活动中,张丹丹和女子新闻110队员邓阳春、莫蓉、蔡立平、王梅、李丹、汤革新等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先后深入安化县、桃江县等地的偏远学校,为那里的孩子送去精神食粮。在每一次送书活动中,这些年轻的女记者们既当组织者、新闻采集者,又当搬运工,还要给山区小学的孩子们临时担任课外老师。在活动中,她们经常要在车上颠簸数个小时后才能到达目的地,到校后,她们又马不停蹄地采访、和师生交流,往往连午饭也顾不上吃。
活动开展至今,女子新闻110已先后为安化、桃江的11所农村小学送去了上万册图书和6000多件文具、体育用品等,建起10个图书室和阅览角,1000多名山区小学生受益,11个爱心单位参与其中,直接参与捐赠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网友等上千人。
自成立以来,女子新闻110心系万千百姓,在全市新闻媒体中率先开展新闻下乡、新闻上街、新闻进社区等活动,深入偏远农村、城市社区为百姓提供新闻服务,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女子新闻110利用自己栏目品牌的影响力,多次成功举行规模盛大的“南岳宫社区体验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为150名残障孤老孤儿春节送温暖活动”“慰问全市环卫工人”等活动。每次活动都组织多家企业及数百名志愿者,为受助对象捐款捐物、义务劳动、表演节目,带给他们温暖和欢乐。
勇敢无畏 她们用良心坚守着社会的底线
尽管身为女性,但女子新闻110队员在困难与威胁面前从不畏难退缩,她们将目光投向社会上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对侵害他们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大胆曝光。读者反映的学校乱收费、城区驾校集体涨价、城区周边私卖墓地现象、殡仪馆高价花圈等问题,女子新闻110记者及时出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记者深入采访及客观的报道,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使以上问题得以及时制止和解决。去年4月,本报新闻热线6980110接到市民投诉,称殡仪馆花圈每天出租最高价达180元一个,群众意见很大。邓阳春和蔡立平迅速进行实地调查,4月30日,一篇题为《高价花圈,让尽孝多了一份沉重》深度报道在《市长热线传真》栏目重磅推出。这一报道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当日,市委书记马勇作出批示,要求市委督查室联合物价部门就此事作专项调查,相关部门迅速开会商讨对策。一个星期后,180元一个的高价花圈被取缔,群众无不拍手称好。
同年6月,邓阳春和蔡立平在群众来信中敏锐地发现了城区周边私卖墓地现象越演越烈这一新闻线索,当即决定深入采访调查。两位女记者不顾个人安危,采取暗访的形式掌握了大量相关素材,并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为切入点,凸显私卖墓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城区周边私卖墓地现象调查》一文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市委书记马勇批示,要求市政府办组织专项调查并迅速拿出处理意见,相关职能部门立即行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办法,私卖墓地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采访中,女子新闻110队员勇于调查事情真相,敢于说真话,揭露行业乱象,坚守着社会道义的底线,在维护百姓利益的同时,也屡次遭到不法分子威胁。但队员们依然无畏前行,始终践行着“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箴言。
邓阳春在采编一线工作多年,曾采访调查写出多篇具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类报道。一些不法分子的劣迹遭到揭露后,曾多次威胁她,甚至在她家附近蹲点守候,扬言要“给她点颜色看看”。面对威胁,尽管邓阳春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但她却从未妥协退让,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坚持做好各类舆论监督报道,这也为女子新闻110的其他队员作出了榜样。
2010年,女子新闻110接到市民投诉,称桃江县某村有一个“黑诊所”,医生没有医师执照却公然行医,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接到电话后,记者莫蓉联合益阳新闻网的摄像记者一同前往采访,不料却在当地遭到“黑诊所”医生及其亲友的围攻。一些不明事理的村民甚至将新闻采访车包围,不让车辆前行,且扬言要砸掉车子。面对威胁,她们并没有害怕退缩,而是灵活应变,通过种种方式了解到事情真相,坚持完成了采访,并顺利脱身。第二天,一篇《这个“黑诊所”为什么这么牛》的监督类报道见诸报端。事情很快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这个被当地村民屡次投诉却未能关停的“黑诊所”终于停业。
每年岁末年初,女子新闻110队员还会特别加强对追讨欠薪、非法中介的曝光力度,对童工、欠薪、无社保等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报道,为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护航。
除却日常的新闻报道,女子新闻110队员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责任:撰写内参,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内参的撰写较一般的新闻报道有更高的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明察暗访,掌握到真实详实的一线资料。两年多来,女子新闻110队员先后撰写内参近20篇,真实反映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权益,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不少问题因为记者的内参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因此迅速得到解决。勇挑大梁 她们成为行业中的新锐骨干
近年来,在益阳日报社的日常工作中,女子新闻110队员肩负着“新闻110”“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深一度聚焦”等栏目以及“市长热线传真”“文化益阳”“网事·民声”“农事·乡村”等专版的采写任务,她们凭借自身的才学和努力,在各大新闻报道战役中勇挑大梁,成为了本地新闻行业的新锐骨干。
在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中,女子新闻110队员在本报承担着主要的宣传报道任务,详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各项工作;去年9月,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在我市举行,女子新闻110队员几乎承担了全部的采写任务。她们分组奔赴各个赛场,采写回大量生动的新闻报道,为宣传益阳,宣传农运会做了大量工作;而由女子新闻110队员主持的新闻专版“市长热线传真”“文化益阳”“网事.民声”“农事.乡村”等,更是以内容新颖、关注民生等特点而深受读者青睐。在全省乃至全国各类新闻评奖中,每年都要拿回几本获奖证书。
去年初,本报女子新闻110队员响应社领导的号召,奔赴基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起“记者走基层”的工作。
在“记者走基层”活动中,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定点联系的乡镇和农村,队员几乎每周都会下乡“抓活鱼”,无论严寒酷暑,她们总是积极地深入田间地头,将最接近群众、最鲜活的新闻带到报纸版面上来。队员蔡立平是一位漂亮时尚的年轻记者,一次,从安化山区采访回来后,她因患花粉过敏脸上长满了痘痘,这让平日爱美的她懊恼不已。尽管如此,她也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当采编会上再次安排下基层的工作任务时,她又会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承担起到乡间采访的工作任务。
去年10月,本报与常德、岳阳两市党报共同举办“记者走基层、生态洞庭行”活动,在为期1个多月的采访活动中,女子新闻110队员邢玲成为了三地记者中参与时间最长、撰写报道最多的女记者。邢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在“生态洞庭行”活动中,她一出差就是10天以上,每天晚上,在电话里听到女儿甜甜地叫“妈妈”,她恨不得马上飞回家。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完成了工作,撰写出了大量文笔优美且颇有深度的报道。去年12月,在三地新闻作品的评奖中,她撰写的报道《我们的洞庭湖怎么提前老了》从上百篇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女子新闻110队员在为民鼓与呼前行的路上,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取得了累累硕果:女子新闻110队员中有两名获得“中国地市报优秀群工工作者”荣誉称号;由女子新闻110队员主持的栏目“市长热线传真”“百姓议事厅”分获湖南新闻奖好栏目一、二等奖;由女子新闻110队员撰写的稿件多次荣获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优秀群工报道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