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普通通的农艺师,却被方圆百里的农民称作“农民大姐”。这声“大姐”里,道不完一名党员干部的农民情怀,说不尽一个农业老黄牛的朴实故事。
罗淑英,是北湖区农业局一名从事农技科技推广的基层干部,也是我市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84年参加工作起,她就一直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打交道,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了农业。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5年来,罗淑英不管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始终坚持每周一、三、五亲自下田调查,或走村串户为广大农民“传经送宝”。
2004年,全省农业部门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罗淑英主动请缨,为了在规定的24小时内将样品送到长沙化验,她每天白天下乡取水样、土样,晚上回来加班整理到深夜,第二天7点钟又马不停蹄坐火车将样品送往长沙,每期每批都是如此。
这一年,她女儿正在高考。女儿7月8日刚考完试,她9日坐车就去了长沙送样品。8月11日是二本录取的最后一天,她刚到江口乡下车准备取土样就得到急信,说她女儿的档案被投错了。同事们都说,升学是儿女一辈子的大事,劝她马上回家。可她只说了一句,取样品也急呀。最后硬是坚持将样品取齐了才回来。
经过几年努力,北湖区共组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4.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种,绿色食品认证39种,有机食品认证14个。她自己也多次被省农业厅评为该项工作的先进个人,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定为全国绿色食品执行检查员。
罗淑英一年将近2/3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先后主持了100余项农业技术科研推广,其中40多项荣获省农业丰收奖、市科技进步奖、市农业丰收奖;一项项荣誉,折射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汗水和心血。
罗淑英与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农民朋友们都亲切地尊称她为“罗大姐”、“罗老师”。保和乡顶上村田少土少,平均每人不足三分田。可近年来,该村村民利用嫁接、种植技术,从石头缝里掘金银,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发展成为郴州市远近闻名的“专业种植村”。说起发家致富,村民们无一不对他们的指导老师罗淑英树起大拇指。每年,罗淑英都要到顶上村进行科技培训4-5次。哪位村民碰上技术疑难问题,一打她的电话,她总是会抽空去看一看。每次讲完课后,她总是会和村民们一起到西瓜地里、水果园里、水稻田间现场指导,直到村民把课堂所讲的内容弄懂。在特大冰灾中,顶上村损失惨重。为帮助村民尽快实施灾后补损,罗淑英和她的科技团队在顶上村整整呆了一个星期,和农民一起把倒下的葡萄架一根一根地扶起来,对断枝的果树实行重新嫁接优良品种。在她的帮助下,顶上村再次实现了大丰收,还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