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1969年2月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作为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罗丽同志二十六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环卫一线,她平凡如许,执着如斯,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环卫事业,用辛勤的汗水实现着不求名利,但求奉献的承诺,终于将平凡擢升为非凡的佳话,为县城描绘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也谱写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无悔人生。
青春选择 无怨无悔
1985年10月,罗丽的父亲——时任攸县环卫处主任的龙罗兴同志,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1986年1月,17岁的罗丽被招入攸县环卫处从事街道清扫工作,正值青春妙龄的罗丽长相清秀、身材苗条,本来她可以选择其他更好的、更体面的工作,可她摒弃世俗的偏见、世人的白眼,为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毅然决然的投身到环卫工作中。她从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总是告诫自己:“职业无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36行,行行出状元。”在清扫工作中她总是以全国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时刻秉承“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努力当好一名优秀的城市美容师。
罗丽家住县城郊区,离工作岗位比较远,但她从不迟到、早退,不管刮风下雨,日晒雨淋,都能如期如质完成清扫任务。80年代的攸县城区,街道坑洼不平、泥砂较多;市民随意倾倒垃圾,垃圾量较大。而且因为清扫人员的严重不足,所以每个清扫人员的清扫面积较大、任务较重。罗丽为及时完成清扫任务,总是比别人早到岗、晚下班,披星戴月的上班途中,无数次摔倒又爬起来继续赶路;细嫩的手掌磨出了血泡,但她忍着钻心的疼继续清扫;承重的板车推不动,就用瘦弱的肩胛顶上去。经她清扫过的街道清洁、亮丽,街道两旁的门店提起她就交口称赞,周围的群众都说:“这条路被罗丽扫得这么干净,我们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
通过不懈的努力,罗丽同志参加工作不久就担任了清扫班长,环卫处领导把每次新招进的清扫工都交给罗丽带,她也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毫不保留地将扫路经验传授给新进的工人,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环卫新人。对那些因扫马路而羞涩的年轻人,她还经常给他们讲述时传祥的故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她的精神感召下,职工“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出色的工作成绩也为罗丽赢得了很多荣誉,她连续四年被评为县建设局、环卫处的先进工作者。
1989年罗丽被组织上选送到省城建房产干部学校学习,1990年7月份毕业回到环卫处从事垃圾清运工作(跟多功能垃圾车挂垃圾斗)。罗丽改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她努力学习、熟悉垃圾斗调运的操作技术,又注重与驾驶员的良好沟通和协作,因此新的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确保了垃圾斗随满随清,从没有发生垃圾积压和群众投诉现象。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钻研、摸索多功能垃圾车节能和节油方法,想方设法节约、降低清运成本和车辆损耗,并取得了实际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单位人员紧缺,罗丽同志在怀孕期间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到临近生产,并在生完孩子3个月后就又提前上班。作为一名女同志,其中工作的艰辛、身体的不适,以及对爱子的不舍,也只有她自己才深深的知道。全心的投入,忘我的工作,让罗丽同志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一致肯定,并于1993年6月光荣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以身作则 认真履职
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让罗丽在众多的同事中脱颖而出,2005年罗丽在环卫处部门负责人竞聘中,以职工代表全票通过的方式,成功竞聘上了城区西南片片长一职,主要负责西南片区域内街道清扫、门店收费等工作。她在任西南片片长期间身兼数职,既要抓人员的管理,质量的巡查,又要完成几十万的收费任务,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为此,她每天天不亮就上街督查清扫人员到岗情况,然后抓紧时间到各集贸菜市场收取零星摊担卫生费,再返回街道检查卫生质量、和收费人员收取门店卫生费,到了晚上还要收取夜宵摊卫生费。虽然每天的工作琐碎而乏味,她却总能在琐碎中磨练耐心,在乏味中寻找乐趣,将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她在街道清扫方面推行质量评比,树立“文明清洁样板街”;在卫生监管方面联合临街门店,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在经费创收方面灵活机动,实行“查、堵、守”多元化收费方式。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终于换来了工作佳绩:西南片全体队员团结一致,街道卫生持续良好、收费任务超额完成。在本年度的环卫处年终表彰大会上,西南片片区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誉,罗丽也被建设局、环卫处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由于岗位的调整和职责的转换,2008年罗丽同志服从安排成为处考核办的一名稽查队员。为尽快胜任考核工作,她认真学习各项考核内容,熟练掌握稽查考核区域,加强与被考核对象的联系和沟通。在具体考核工作中,她讲究工作方法,既能灵活运用考核条款,又注重保存考核依据;她实行人性化考核,既能让被考核人心服口服,又能达到良好的考核效果;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能发现考核细则中的盲区,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加以改进。比如:去年年底,有市民反映某些小街小巷的垃圾桶总是有人在调换,她立即联想到主街道垃圾桶经常性漫溢影响街道卫生的现象,难道是小街小巷垃圾清运承包人玩什么猫腻?于是她主动请缨晚上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蹲点守侯,虽然冬天的晚上异常寒冷,但她克服困难、契而不舍,终于在连续3天的蹲点后,将调换垃圾桶企图减轻垃圾清运量的承包人抓个正着,并当场对承包人作出了罚款1000元的考核处罚,同时将该事项纳入了《小街小巷垃圾清运质量考评细则》。
真诚善良 关爱他人
别看罗丽在工作上严肃认真、铁面无私,但其实在私底下她更是一个真诚善良,关爱他人的“热心肠”。
攸县城区主街道实行清扫保洁权市场化运作伊始,承包公司招聘了大量的清扫保洁人员,为了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罗丽总是利用闲暇时间手把手的教导员工清扫方法、保洁要点;为使街道卫生质量达到“三无五净”标准,她又积极协助承包公司学习、领会《攸县城区主街道卫生质量考核细则》;为解决就餐时间清扫人员空档的问题,她向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将三餐送到当班清扫人员手中。总之她为街道清扫市场化运作的顺利接轨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
由于清扫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素质较差,她在日常考核工作中,总是注意观察清扫人员的工作动态,特别是严寒酷暑时节,她总是对清扫人员嘘寒问暖,遇到员工身体不舒服时,她就立即通知路段管理人员安排调班,在保证街道卫生质量的同时确保人员安全生产。记得有一次,她在检查街道卫生时,发现有一名清扫人员不小心将手划破了,她立即买来消毒药水和创可贴,帮清扫人员处理伤口,并主动将其未清扫完的街道清扫干净。这一桩桩,一件件关怀倍至的事,使职工的心里热乎乎的,也为她自己迎来了良好的口碑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面对家人 愧疚于心
罗丽把全副心血都扑在了环卫工作上,对家庭她也有着深深的歉疚,对母亲来说她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对丈夫来说她算不上一个贤内助,对儿子来说她更不是一个职称的妈妈。因为每天早上天不亮她就要上班,干到很晚才回家,每天煮饭、家务都是年迈的母亲和丈夫去操持,也没有时间辅导、督促儿子学习。每年除夕夜,当别的家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欢天喜地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罗丽却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总是最后离开岗位。如果说牺牲了与家人的相处时间,让罗丽心生歉意的话,那当母亲和丈夫生病的时候,不能侍奉床前、照顾左右,更让她愧疚于心。2005年母亲不幸被摩托车撞伤,因脑出血被送往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当时罗丽刚刚担任西南片片长,工作繁重而琐碎,无暇照顾生病的母亲,她只能在深夜下班后赶到医院,默默注视沉睡的母亲热泪长流。2007年年底,憨厚老实的丈夫因工造成左手指粉碎性骨折,时值年关,环卫工作更是艰巨又紧迫,罗丽又一如既往地扑在工作上,只是在回家后看到丈夫举着包扎的伤口笨拙得料理家务,她又忍不住流下了愧疚的泪水。所幸,慈爱的母亲、耿直的丈夫深深得理解罗丽工作较真、永不服输的性格,更是她坚强的后盾、力量的源泉和休憩的港湾。
罗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一腔热情,无怨无悔,默默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她的青春,辛勤的汗水浇灌了丰硕的果实,她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1999、2000、2001、2005、年被县建设局评为先进个人;2002、2003、2004、2007、2008年被环卫处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被县城管局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被选举出席中共攸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2011年评为环卫处优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