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至理名言成了龙山县洗车河镇敬老院院长刘碧兰的座右铭。尽管现在已经52岁了,但她仍没日没夜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用人世间超越真情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奉献和奋斗之歌,被群众当作弱势人群的贴心人。
她为了五保老人事业,走遍了全镇20个行政村的村村寨寨,踏遍了每一个角落,科学制定了洗车敬老院的未来十年发展规划。2004年下来开始扩建敬老院,为了帮助完成敬老院的选址、扩建,她把铺盖搬到了工地,与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3个月下来,一栋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敬老院得以竣工,为此,她磨破了3双球鞋,截至当年10月,全镇50户五保户全部迁进了“新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008年以来,“百岁”老人康桂云一直体弱多病,长期瘫痪在床。刘碧兰肩负起替老人换衣服、洗被褥、喂药喂粥的任务,老人大小便无法自理,她毫不嫌弃,总是亲力亲为,老人弥留之际,躺在她的臂弯里,热泪盈眶,用微弱颤抖的声音深情的叫她“闺女”.......,才安静地闭上了双眼,叫出来这位慈心“女儿”的两行眼泪。她把全镇无儿无女的50多位孤寡老人当成了“爹”和“娘”,她对“爹”、“娘”们都是悉心照顾,时常帮助老人们洗头洗脚、打水拖地、洗衣叠被,逢年过节给老人们买衣服、毛巾和新鲜的水果、点心。冬天来了,织双毛袜、添床棉被,哪个老人生病药吃完了,哪个老人喜欢吃西瓜,哪个老人该剪头发了,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敬老院的老人病了,她要给他们送药打针,甚至端屎端尿,每遇老人离世,她都会为老人守灵送葬,这些年来,她送走了28位老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她用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实信念,用辛劳和汗水为孤寡老人们带来了幸福的欢乐和微笑,让他们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孤儿龙进林、龙进平生活起居全由她一人照料,小孩大小便经常失禁,每天夜里要换三四次床单,她从来没嫌脏,他们什么时候弄脏了床单,她就什么时候给他们换上干净的床单,孩子病了,她就时时刻刻守护在床头前给她们喂药。她时常带着她们和自家小孩一起玩耍,有什么好吃的,她总是会惦记着两个小孩,使他们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孩子慢慢长大了,一有时间,她就会给她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深深震撼和净化着她们幼小的心灵,在学习上给予了她们鼓舞和力量,通过发奋读书,龙进林现在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龙进平已长大成人,她还为她们操持了婚宴,制备了嫁妆,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她还深知,仅对事业的热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和老人的孝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搞好敬老院的内部建设。为了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她还多次跑吉首、赴长沙,千辛万苦的筹集资金,扩宽了敬老院内道路,新修了花台,新建了鹅卵石路,新建了老年健身房,室内还安装了空调,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建起了老年人活动室,订阅了《老年人杂志》、《团结报》、《学习导报》等报刊杂志,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丰富了他们精神文化生活,使敬老院焕然一新。
老人们的衣食住行仅靠政府人平300元的“五保养老金”是远远不够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多次考证,她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以院养老”的新路子,利用后山闲置的土地,带领身体健康的老人种植大豆、玉米、花生、两薯、辣椒等蔬菜,每年还喂养肥猪四头以上,这样一来,老人们吃菜吃肉的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还增添了老人们的乐趣,敬老院年年还有余钱,老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刘碧兰同志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的本色,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无私奉献给了那些最需要关心和关爱的弱势群体。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热心、爱心、孝心、诚心,尽职尽责,用真情和爱传递着人世间最博大至爱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