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记巾帼建功标兵罗金玲同志先进事迹
作者:龙山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2-03-30 09:34:02

 谁说女子不如男?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干部罗金玲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农业工作第一线,推广科技、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首首亲民爱民的青春华章。

献身农业不言悔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罗金玲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还是孩提时代,当她看到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贫穷的生活而感到十分的辛酸和痛楚。于是,天资聪颖的她从小就立下了长大后学农爱农,决心用科学技术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回报乡亲的誓言。

1996年罗金玲从常德农校毕业后,带着青春的梦想回到了龙山县,被安排到县农业局城郊农技站工作。当时的城郊农技站条件恶劣,来这里工作的人几乎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面对此情此景,她没有却步,而是积极配合站里的领导把城郊地区的农技推广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当时,办好水稻、玉米、油菜、百合试点示范是城郊农技站每年业务工作的重点,科班出身的她觉得这正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最佳舞台。于是,她主动请缨,担任站里经作专干。1997-2000年她联系新城、华塘、洗洛、石羔四个乡镇,大力推广大棚蔬菜和丰产百合种植技术。尤其是大棚蔬菜作为新兴产业,在龙山还刚刚起步,基础差、底子薄,农民不懂技术,也没有尝到甜头。她便天天走村串户,不厌其烦地授课,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终于,农民们掌握了大棚蔬菜栽培基本技术,为以后全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奠定了基础。罗金玲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1999年、2000年她先后成功主持了“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试验示范”和“丰产百合品比应用试验”两个项目,均获县农业局年度项目评审试验类一等奖,其中《丰产百合品比试验》获州农业局年度项目评审试验类二等奖。

 

科技推广耀山乡

2006年,因工作需要罗金玲从城郊农技站调入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从事粮油生产及新技术推广工作。农技推广中心是农业局的技术核心,在她之前中心从事技术工作的全是男同事,她来推广中心后,她是中心唯一的女性技术工作人员,要想用自己的理念和思想推开工作谈何容易?尤其是她听到“没经验”、“女同志”的啧啧声时,心里万般不是滋味,为消除同事们对她的疑虑,她一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一边向领导请求到一线工作。2006年她主动请缨承担了新城千亩油菜示范样板,而这一年天气变化较大,油菜病害严重,农户们的收成受到了很大影响,但罗金玲承担的示范样板管理科学、措施得当,病虫害防治及时,油菜长势喜人,获得了好收成,经县农业局组织专家测产验收,示范片平均单产达183.5公斤,最高单产达212.6公斤(比较非示范区,品均每亩增产32.5公斤),油菜丰产样板获农业局农业项目样板类一等奖。这以后同事们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同时她也赢得农民朋友的赞许。只要罗金玲的身影一出现在村头,村民们便热情地招呼起来,“罗老师,帮我看看我家的菜,怎么这么黄?”,“小罗,来看一下我这水稻咋得了,要打什么药最好”……。

2007年,由她负责实施全州水稻新品种引种项目。为了筛选适应我州生态特点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了解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及适应性,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合理布局,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了全州水稻新品种鉴定会议召开,为保障引进适合我州的水稻新品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主持实施了一系列轻简栽培试验、示范,试验主要有:①“旱育保姆”种子包衣剂处理免耕直播与耕整直播大区对比试验。②油菜田免耕直播与常规栽培大区对比试验。③免耕抛栽与常规栽培大区对比试验。示范项目主要有:①耕整稻田无盘旱育抛栽示范。②耕整稻田直播示范。③水稻免耕直播示范。通过试验和示范,罗金玲同志得出结论:以直播、免耕、无盘旱育抛栽为核心内容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简化了生产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省工省时,效益比常规栽培技术还略有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耕整抛栽技术,采取高肥水平管理措施,达到了单产884.1斤的历史最高产量,通过试验示范得到的效果,一般亩省工1-3个,节本增收50-120元,受到参观领导和农户的高度评价,农户勇跃地要求来年实地指导他们采用轻简栽培技术。

推广农业技术,实施农业项目,罗金玲同志为了拉近与农民朋友的距离,经常留宿村民的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培训,指导农户科技种植。2010年罗金玲主持实施了191063亩的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大力推广超级稻高产优质品种和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平均亩产519.7公斤,实现了“双增100”目标,总增稻谷1万吨,为农民增收2992万元。

2011年罗金玲主持开展的粮油万亩高产创建成绩显著。一是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0152亩,平均亩产664.6公斤,比目标产量650公斤增加14.6公斤,增长2.2%,比全县水稻平均亩产465.7公斤,增加198.9公斤,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二是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1562.3亩,平均亩产2555.4公斤,比非项目产量2000公斤,亩增555.4公斤,增产27.7%。居全省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单产之首,深受专家领导好评。三是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0095.2亩,平均亩产156.8公斤,较目标产量,亩增产16.5公斤,增产11%。

 

喜看稻菽千重浪

每当金秋时节,如果你走到华塘官渡口或者石羔镇的干比寨,尽收眼底是一派稻菽千浪的丰收景象。对于许多人来说,认为农业局干部下乡只是弄弄技术指导甚至是走走过场,然而在这丰收的背后不知又付出了罗金玲同志的多少心血。

2009年罗金玲又勇挑重担,主持实施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中心超级稻“种三产四”项目,在石羔镇创办了超级稻百亩核心示范,超级稻千亩示范样板。2009年9月5日,经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中心验收,罗金玲创办的超级稻高产百亩核心示范片115亩,加权平均亩产832.5公斤,千亩示范片1016亩,加权平均亩产643.7公斤,居全国六个攻关示范区首位。2010年示范区农户亩纯增收干谷450斤左右,增31.5%,为示范区农民增收45万余元。在石羔镇干比村务农多年的老农民也对年纪轻轻的她心服口服,老农户瞿继松说:“小罗,你是今年第一次来我们这里办点创样,说真的,我们一开始真的不太敢相信你,都以为你是女同志,干不成事,但是今年,你让我们收获了我种谷子以来的最高产量。明年,你叫我们怎样做,我们都听你的。”还有人说:“小罗,我们现在都信你,我们不说产量高,就光说打农药这一件事,我们都看明白啦,你叫我们打药时,当天硬是不会下雨,要是不听你的话,第二天就有可能药打不下去......;”听到这些话,她心中有几多的委屈、有几多的心酸、更有几多的欢欣,几多的心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创办示范片的过程中,罗金玲从育苗、移栽、施肥、培管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生产环节她都要巡回指导把关,从不敷衍了事。但是她面对的不是一户二户农户,是几百户,不是人人都信服她,有人当面反对她的施肥标准,有人生生质疑她的栽插密度。她面对的不仅仅是她的几丘试验田,还有一千多亩超级稻的大田管理,还有全州的52个水稻新品种展示大田管理。当爱美的女同志出出门,打打伞的时候,她在炎炎烈日下仅戴着一顶草帽和男同事们在做苗情观察记载,在做病虫防治调查。下午打药,傍晚下雨是她最担心的一件事,为此她天天观看天气预报,关注一周的天气动态,把握最佳防治时间,为项目减少损失,为农民减少损失,这就是她为什么通知农户打药却从来没有下雨的原因,这就是她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傲立田头笑春风

晒黑脸,割破手,等回家的车,这是她下乡觉得最难受的三件事,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让她得到了丰收的成果和工作的肯定。2005年,因出色表现获县政府嘉奖;200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学习标兵”;2008年她被州农业局评为粮油生产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县政府嘉奖;200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县政府嘉奖;2010年3月荣获农办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同年5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荣获“优秀学员”,7月荣获农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2月荣获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2011年荣获县农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是荣获全州农业系统十佳“优秀农业技术员”光荣称号的唯一女性。

在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上发表了《开展粮油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超级稻品种两优1128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初报》、《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科技论文,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2008年负责实施“湘西州水稻轻简栽培综合技术推广项目”,该项目获湘西州科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2009年负责实施推广高淀粉良种红薯(86-21、豫薯7号)高产栽培技术,样板突出,效果显著,于2009年5月获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她是我县农业科技培训专家讲师团讲师,在2010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中,广泛动员群众参加竞赛,成效显著,获全国县级优秀组织三等奖。

农技推广工作是艰辛的,对一个女同志来说更是甚远,丈夫工作忙,孩子小,再加上公公婆婆的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她的付出比别人更多,她的家庭连续多年被农业局评为“五好家庭”。工作时间没有规律,农忙时节天天在项目区,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个清晨在孩子睡梦中就踏上了去乡村的班车,多少个上技术课的夜晚回家,看到的是孩子熟睡的脸蛋,她感到无比的愧疚。然而谁叫她与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呢?她爱她的农业,她爱她的土地,这就是她的唯一答案。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