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山花静悄悄地开——记桃江县川门湾小学蒋爱花老师
作者:刘林声 向芸珂      发布时间:2012-03-19 15:19:35

春暖花开的3月,我驱车前往川门湾小学采访蒋爱花老师。出发的时候,一名搭顺风车的川门湾村干部说:“蒋老师是学校的台柱子,离石牛江18里的川门湾小学有240多名学生,比其他同类学校多150人,她起了关键作用。”我问:“她真的有这么牛吗?”村干部说:“村民都说,如果她调走了,他们就送孩子去小山湾学校,川门湾小学学生会减少一半!”

48岁的蒋爱花给人的印象是沉稳、坚毅。她说:“我有一只眼睛失明,有点自卑,在工作中,我找到了自信。我爱乡村教育事业,爱朴实的孩子们。教育工作使我获得了幸福,赢得了尊重。”

多年来,蒋老师一直在偏远乡村默默地奉献着对学生、对家庭、对亲人的爱,如一朵朴实无华的山花,为乡村增添了一分清香,一分美丽。

候鸟定居了

1980年,蒋爱花当上了民办教师,至今,在讲台上打拼了32年,先后换了5所学校,每次她都服从安排,被分配到最偏远条件最差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学校,这些学校在每一次布局调整中一个个撤并了,她也候鸟一般迁徙。

1983年,蒋老师调到茶谷村村小任教,一干就是16年,那时候家里特别困难,她每天骑单车16里往返于家里、学校,回家喂猪,回学校给学生做饭。1987年的一天,蒋老师发现班上一姓胡的同学没来上课,问同学,原来是他娘出走了,爸爸郁闷,天天打牌不理他,他只能天天呆在家里哭。没有钱,连鞋子都没有穿。不久,爸爸也离家出走了,这位同学只好跟未成年的姐姐过日子。蒋老师说:“最苦也要读完小学啊。”就给他垫付了3个学期的学费。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旅游,蒋老师不能让他一个人不去,又给他垫付了旅游费。

1988年,一位家住黄泥田的3年级学生父母到沅江种麻去了,由爷爷奶奶照看,该生个性犟,不听管教,要吃好的,不满足要求就摔碗骂人,爷爷奶奶拿他没法。蒋老师知道情况后,耐心进行了批评教育,端正了他的态度。

在胜丰村小任教3年,蒋老师三次流产,怕惹人笑话,没有报告学校,没有请过一天假。每次做人流手术都选在星期六,将学校的水缸挑满水,再悄悄去医院。有一次,她发现一女生没来上课,就去做家访,原来这家生了3个女儿,爸爸妈妈躲到大通湖生崽去了,爷爷已经去世,由奶奶带着,没钱读书。只有100多元工资的蒋爱花给她垫付了28元学费。

而今,蒋爱花在川门湾小学一干就是10年。川门湾学校地处偏远,在那里的老师都想调出来,石牛江镇小学见她名气大,希望调她去。当地村干部闻讯后吵到了中心学校:“蒋老师调走了,川门湾的孩子怎么办?”家长多次上门挽留蒋老师,村民代表多次找镇政府出面协调,蒋老师无法拒绝乡亲们的挽留,更无法回避孩子们眼巴巴的眼神,留了下来。

非常6+1

蒋老师的全部爱心都倾注在7个对象身上,一边是家庭,有公公、婆婆、丈夫、儿子、女儿,还有娘家;一边是学生。天平的两边都是她最宝贵的,都是她爱的寄托。

蒋爱花幼时让开水烫伤导致左眼失明,光线太暗的时候,看不清一年级学生写的铅笔字,只好配个放大镜。然而,她立志帮助孩子们多学知识,走出山沟,让他们看到外面更精彩的世界。她说:“我就是要证明,少一只眼睛,并不会比别人少一分力量!”载这个信念的支撑下,蒋老师任劳任怨,默默地奉献着爱心和辛劳。

蒋老师的丈夫得过脑膜炎,劳动能力比一般人差。在当地纸厂打一份闲工,有时生活难以自理。蒋爱花除了上课,家里家外还要一个人料理,不仅要照看一双儿女,照顾公公婆婆的生活,还要下田干活。公公今年85岁,有点脑瘫,经常外出后不认得回家的路,很多时候蒋老师做完饭,还要一路寻找,喊他回家吃。一次,她去镇上开会,回来时下起了大雨,公公不见了,到处寻找,发现掉到了水渠里,冲过去将他背回了家。

为了让家人和留守学生吃好一点,蒋老师开荒种菜、喂猪、养鸡,可对自己的生活近乎苛刻,有一件衣服,整整穿了6年。而同时,她多次拒收了家长的红包。

她就是这样,爱他人,爱事业,唯独忘记了爱自己。

蒋老师患腰椎骨突出6年,导致脚痛,终日难受,2005年,去县中医院做了CT检查,要住院,可是,家人要照顾,又怕花钱,更不想耽误了教学,没有去。医院给她开了证明,在家休息一个月,自己用土办法做牵引。

从家到学校,有5里路程,要经过两断烂泥路,春秋两季多雨时节,要推车几十分钟,才可以到达学校。在这条路上,摸黑骑单车回家不知摔倒过多少次。

2006年夏天,蒋老师发现读高三的女儿的鞋破了,找遍了整个家里,没有发现一双能穿出去的鞋,她下定决心要为女儿买一双不透水的鞋。没有钱,就叫刚参加工作的大儿子凑一点,自己卖了腊肉凑一点,买了一双新波鞋。

蒋老师娘家在松木塘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70多岁的父母亲是她永远的牵挂。她得赶在双休日、节假日去看望他们,买他们爱吃爱穿的,为他们寻医问药。

又当老师又当保姆

蒋老师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个条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蒋老师刚调到川门湾学校时,学校十多名老师中她的教学经验最丰富,教学能力最强。一些年轻教师就拜她为师学习,她手把手地教他们,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同时,她总是把学习、培训和锻炼的机会让给年轻人。新分来的刘强老师参加镇上人人上好课活动,蒋老师身为语文教研组长,手把手地教,指出问题,反复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川门湾地处偏远,新教师都不愿意到这里来,教学能力不太好的教师村民又不肯让他们教。蒋老师不但要上语文、数学课,还要上美术、音乐、体育、品德课。她任教的几所学校地处偏远贫困地区,村民外出打工的多,留守儿童也多。一年级学生难以找到像她这样的妈妈型老师,许多村民联名要求她教一年级,甚至到中心学校校长那里提要求。因此,她前后教了10年一年级。

蒋老师爱生如子,学生感冒了,她当土医生,呕吐了,她给学生扯纱、熬姜汤;留守儿童学生想爸爸妈妈了,就给他们讲故事,同他们一起做游戏,安慰他们;他们肚子泄弄脏了裤子,就给他们洗干净。一个学期要给他们洗屎好些次,有时天气不好,裤子不够,只能到附近村民家借。村民都说:“蒋爱花又当老师又当保姆,她教一年级,我们心里踏实。”

蒋老师想方设法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搭建了土乒乓球台,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几十本图书搬到学校,扩大学生阅读量。村支书说:“蒋老师不但教学好,对孩子也很关心,照看孩子比家长照顾得还要好。”蒋爱花说:“这就是责任。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一定要从小就养成孩子正确的做人的观念,在教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孩子的性格和品德培养。人的一生需要有智慧、有水平的老师,我要努力做合格的老师。家长们把孩子交给了我,就是把他们的一生交给了我,我要为他们的一生负责。”她工作积极主动,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最晚离开,连家庭作业每次都认真批阅。

多年来,县里组织知识测试和素质教育评比,蒋老师任教的班级一直名列前茅,2003年所教班级各科成绩均为全镇第一名。2004年以来所教课程在全镇评比中,都是第一、第二名。2004年调考获全县语文第二名。多年来,尽管她总是把荣誉推给年轻人,还是多次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全镇唯一一名县级优秀班主任。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