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为新浪小学的孩子们上课
大学生为新浪小学开展义卖活动
向孩子们赠送文具
大学生纷纷贴上自己的爱心字条
2月9日清晨,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学07级王亚平、广告学09级张伟欣和工商管理10级赵玉三位同学和相关老师一起出发,赶往国家级贫困县娄底市新化县科头乡小浪小学,开始2012年湘潭市大学生公益实践成长活动第一站的调研,并带去几大包文具送给刚刚开学的孩子们。
湘潭市大学生公益实践成长活动已经开展三年,由华育英才精英俱乐部发起,骨干成员均为湘潭市三所本科院校(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活动旨在让大学生自主选择公益性课题进行实地调研,以实际爱心行动来深入了解社会,关注与思考身边需要关爱的群体与现象,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寻求解决办法,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活动缘起于2009年,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学院07级王亚平同学在网上得知,国家级贫困县新化县科头乡小浪小学的孩子们仍在危房中学习生活,并且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异常短缺,甚至很多孩子没有机会接受法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便在学校内发起了一次爱心支教和募捐活动。活动得到近500大学生的积极相应,募集了近两万元善款捐赠给贫困学生和老师们,20多位学生到小浪小学进行了爱心支教。
随着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这一爱心行动得以延续和拓展。同学们一边在学校开展义卖活动,同时到湘潭的一些企业进行募捐。三年来,大学生们的爱心源源不断流向新浪小学。去年年底,当得知小浪小学终于有希望搬入新校舍,但目前还有很多困难时,大学生们决定把该校作为2012年湘潭市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期待通过调研和呼吁可以为小浪小学顺利搬入新校舍出一份力,为山区里的孩子们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当大学生们来到小浪小学时,还是为眼前的艰苦景象流泪了。学校的窗户没有玻璃,塑料薄膜也已经破了,冷风可随意灌入教室,孩子们被允许戴着帽子上课。课堂很简陋,一块用了20多年的木板,一位老师和一根粉笔。只有7间教室的学校有218名学生,低年级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写着“危房不许靠近”的楼里,一楼是学前班在上课,二楼是六年级在上课。
大学生们把带来的文具发给了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很认真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小女孩,一直等在六年级的门口,站在窄窄的楼道里,只为叫一声“哥哥”、“姐姐”那种眼神,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孩子们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唱歌,唱《小草》、唱《感恩的心》、唱《朋友》、唱《国歌》......稚嫩的嗓音、纯洁的心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眶湿润。当孩子们在操场,齐声喊出“我要上大学”时,童心震撼了年轻的灵魂!
结束此行,大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把收集的资料整理好,策划各种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里,通过各种形式,尽所能与这里的孩子同行,继续我们的湘潭市大学生公益实践!正如孩子们所唱:“一份情,一辈子,还有你,还有我......”(湖南工程学院教师,活动指导老师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