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了,许多在外打工的人开始背起行囊,踏上回家的路,期待着一个团圆年。在农村,有不少孩子算着父母回家的日子,期盼着和父母团聚。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都能实现。为此我们采访了几个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和叔叔走路到镇上网吧和父母视频见面,让不能回家过年的父母看看孩子的笑脸,有被老师接到家过年的,也有老师来家过年的,总之,他们在这个冬日里,还是收获了一份渴望已久的礼物,过了又一个新年。
与父母网上“团聚”
2012年的春节大雪纷飞。
这个春节,因为路途遥远,家住伍市镇青冲村的陈宇轩在外打工的父母又没能回家。年仅11岁的陈宇轩知道父母的难处,没有过多要求……
吃午饭了,因为父母不在家,所以他便在他的大伯家吃了“团圆饭”。“大伯,我想见见我爸妈。”饭后,陈宇轩声音小小地提出。“他们还在郑州,怎么见?”“可以见到我爸妈,在网上可以视频,我在学校学电脑课学过。”大伯这才明白,但网吧离家有十多公里远,天又下大雪,又没车,怎么办呢?宇轩对大佰说,“我们走路去吧,我不怕。”于是两叔侄冒着大雪,一脚一脚地徒步来到镇上的网吧,到达网吧时,成了两个雪人。见到爸妈后,宇轩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我在家很听话,学习也很认真,得了奖。你们在外放心吧。要多注意安全。”一年365天的思念,陈宇轩与爸爸妈妈用几秒钟的网络连接时间,通过视频尽情倾诉。回程的路上,宇轩留下了一直强忍的泪水,不自禁地说出新年愿望,“如果爸爸妈妈不用跑那么远打工该多好啊。”
老师和我过新年
大年晚上,平江县大滩小学被称为留守孩子“妈妈”的邹立新老师,家里热闹极了。七个留守学生簇拥在她的身边,一起欢度新年。邹老师特意将餐桌摆到了客厅中央,腊肉炒蒜苗、清蒸鱼、猪脚炖干萝卜、狗肉火锅……整整摆满了一桌子。邹老师说,这些学生不容易,有的父母没有回家,有的父母要到年后才回来,陪他们吃顿年夜饭,过一个团圆而温馨的大年。寄住在叔叔家的江可体会着邹老师长期的关爱,一边吃一边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激动地说:“邹老师,几年前妈妈弃我而去,现在,您好像我妈妈,您当我妈妈好吗?”邹老师高兴地点头让小江可不禁大声地说,“邹妈妈,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年了!”。
杨林是平江县时丰中学的一名留守学生,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而父亲又身有残疾。大年晚上,怕他孤单,班主任喻丹亚老师和丈夫一起来到了他家陪他团年。杨爸爸说,杨林看到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曾几次要退学打工,搭帮老师多次家访做工作,杨林才一直坚持下来。两位老师还将一个200元红包递到了杨林的手中,父子俩感动得热泪盈眶,杨林说,虽然每到春节看见其他的好朋友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快快乐乐地过年,就十分想念自己的妈妈,希望她也能到家里陪自己过年,心里总有一丝的失落。但现在能和老师一起过年吃团年饭,得到像亲人一样的关心,还能收到新年礼物,心里总是觉得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