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桃花,女,汉族,1953年出生,初中文化,现任黄塘乡松合村党支部书记。50多岁的她看起来依然精神,睿智的双眼中不时闪动着慑人的力量。隶属于邵阳县黄塘乡的松合村毗邻白仓镇,是一个有着19个村民小组、近1200人的小山村。自1995年担任松合村主任以来,向桃花同志始终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从无怨言;2005年接任村支书职务后,作为村级领头羊的她更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为改变贫穷面貌,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大兴烟叶产业,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黄塘乡的烤烟实现了质的飞跃。2011年全乡交售烟叶2000担,向桃花书记个人种烟达40亩,产业15400斤,用桃花书记一句话说:“全县的产业在烤烟,松合村的经济在烤烟,烤烟是烟农创收的金叶,我们致富的法宝”。是的,松合村不仅大部分群众种烤烟,而且桃花书记也是带头这么做的。
乐于奉献 甘当群众带头人
烤烟生产初期,黄塘乡烤烟是一遍空白。改革开放20余年,全乡各村都在为探索“一村一品”而焦头烂额,正值北烟南移机遇,也是我县大力兴起烤烟的关键时期,桃花书记深刻意识到烟叶会给村民致富带来机遇,且群众有基础。习惯于“早稻+晚稻”日出而做日落而憩,只求温饱得过且过的村民,桃花书记是急在心底,夜不能寐。谈发展如何容易?习惯于种植稻谷的粮农又如何能接受这一兴新事物呢?用农民的话说“稻谷是我们的口粮,把田都种上烟,我们吃什么?”,是啊,村民的话不无道理,用桃花书记的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帮”,是的他不但是这么说的而且是这么做的。在第一年,也是2008年,桃花书记就尝试着种植56亩烤烟,新建了密集式烤房三座,10×10间方烤房一座,当年产烟168担,均价达7元多,这一年下来除去成本净赚4.6万元。为发动村民种烟种好烟卖好烟,桃花书记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大力种烟,并积极动员年轻富余劳动力大兴烤烟,同时与烟农算清三笔帐:“一是收入帐。每亩烤烟按年均350斤产量,市场价按9元/斤计算,每年收入可达3150元,除掉450元的成本净利可达2700元,而种水稻每亩的净利则只有400元左右;二是投入账。县、乡、村三级对烤烟生产的投入逐年在加大,从种子、农药、化肥、新建烤房、技术服务到水利设施配套改造、维修等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扶持,而对种植水稻除粮食补贴外基本上无任何基他激励措施;三是保险账。种植烤烟,烟草公司会及时为农户提供灾害预警及一定的补偿,免去了烟农的后顾之忧。”在政策驱动和桃花书记模范带头下,当年村民交售烟叶260担。而今,桃花书记不但坚持每年种烟40亩以上,而且大部分村民都种上了烟,且实现均价、产量全乡居高的好成绩。
科技兴烟 引领村民致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烟种K326、云烟87等病虫害、气候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全乡烤烟减产近40%,黄塘乡烤烟因此而抹上了沉重的一笔,全乡乃至全县,烤烟均价只有7元多,亩产烟2.7担,而唯独黄塘乡松合村亩产烟达3.5担,均价高达8.36元;2011年,更是丰产一年,亩产烟均达4担多,最高的亩产烟5.5担,均价达10元以上,究其因,离不开桃花书记及村支两委班子科学种烟和带领村民科技兴烟的结果。1、抓宣传发动,树立科学种烟新观念桃花书记不论在村组党员会议上、还是在农家田间地头,逢会必讲烤烟生产,逢人必讲烤烟生产,大会讲,小会也讲,把一系列与烤烟相关的生产政策、优惠政策、生产新技术、发展趋势等以及乡党委政府发展烤烟生产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衡量一切的决心和措施,让广大烟农吃透,激发烟农的种烟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展览、讲座、咨询等科普示范基地活动,树立烟农烤烟新观念、新思想。2、抓科技服务,促烟叶提质烟农增收烤烟是一门技术性极强的产业,烟叶要上等级、出效益,关键要强化科技,以科技出质量,以质量增效益。为此,桃花书记坚持把强化科技培训放在做强烤烟产业的首位,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在县烟草公司和科协的扶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县乡烤烟培植员的指导下,采取参观学习、现场指导、科普宣传、科技培训、远程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每年投入培训经费近万元,面向广大烟农,采取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以当前为主;长训与短训相结合,以短训为主;骨干培训与农户培训相结合,以农户为主;技术辅导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以现场示范为主的办法,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8场次,接受培训1100余人次,开展远程教育科普讲座时间在100天以上,技术培训面达80%。并在种植中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深耕、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的“四统一” ,确保科技措施认真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如今松合村烟农富了,年产烟叶30担以上的烤烟大户有4户,其中唐和国、唐月武等烟农年交售烟叶都在30担以上,是真正依靠科技种烟富裕起来的典型代表。用烟农的话说“我们种烟赚了钱,这一切都亏了桃花书记”,多么朴实和平凡的一句话,却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