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如一日的贴心闺女——记衡阳十佳好媳妇唐月华
作者:衡阳市妇联宣传部荐      发布时间:2011-12-14 09:39:03

 

  在金桥镇云丰村石子组,一说到唐月华,总能听到村民这样的夸奖:“像唐月华这样的好媳妇现在可真难找了。”       

喜结良缘1969年,时年20岁的唐月华在热心人的介绍下,与云丰村彭代慧相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周围好多人都劝她要好好想想,一辈子的大事,轻率不得,这家人倒好,就是老头子有哮喘,常年不能劳作,加之就代慧一个儿子,其他姑娘都成家了,以后你肩头的担子可能会比较重啊,以你自身这么好的条件,何不多考虑一下啊。但唐月华稍加思索,仔细一想,人人都要老的啊,有病谁都难免,自己年轻出点力算什么?况且,他们—家人心善,是真心待我。 同年6月,唐月华与彭代慧结婚了,没有排场的酒席,没有张灯结彩,只有公公婆婆的笑脸和两本鲜红的结婚证书见证着他们的幸福。      

 和睦生活  婚后,唐月华勤劳朴实,勤俭持家,照顾公婆,为夫分忧。儿乎包揽所有的家务活,不管田间地头,屋里屋外,都打理得得井井有条。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可这句话对唐月华及其公婆来说,一点都不适用。唐月华到夫家40年来,婆媳间从来没有恶语相对过。唐月华对待公婆那是真的贴心。平时公婆喜欢吃什么,她就做什么,为了照顾二老的饮食习惯,尽量把饭菜做到细、短、软、热、熟。二老虽然从来不提要吃什么,但唐月华总是不时买些新鲜水果,想方设法保证荤菜与营养品的供应。吃饭时,她总是先给公公婆婆盛饭,饭桌上总有一碗菜是公公婆婆喜欢吃的。临睡前,她都要为老人家整理被褥;夏天,给公婆房间点蚊香,为公婆蚊帐扇蚊子;冬天,为公婆装好热水袋,天气冷得很时,半夜还得换一壶热水。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劳累,但一家人和和睦睦、亲亲热热,唐月华感到生活得很踏实、很幸福。     

 无怨无悔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4年,公公彭世金病情突然加重,卧床不能动弹,这可急坏了唐月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向能借的亲戚都借了钱,东拼西凑寻得几千元,把公公送到医院去治疗。怎奈公公年老体弱,哮喘又是老病了,这一瘫竟再没有站起来了。经过半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医院也无力回天。只好回家静养,那段时间,一家几口基本上都以彭世金老人为轴心转。婆婆本来身体就为好,加之老伴病重,一急,也病倒了。这样一来,既要照顾公公,又要照顾婆婆,唐月华夫妇通宵达旦,轮流照顾守候。煮粥喂食、端屎倒尿、擦洗身子,换洗衣服,在儿子儿媳的悉心照料下,彭世金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三个月。公公过世后,唐月华多次请婆婆搬到自家的新房子来住,但老人家考虑到自己过世之后,老房子比新房子出入要方便,—直不肯。月华又动用婆婆外家人去做思想工作,但老人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月华又提出要与婆婆同住,但婆婆说我能吃能行,不要媳妇同住。这样一来,月华在照顾婆婆上比以前就更加细心,特别是晚上。2008年2月的一天晚上,月华听到婆婆房里有响动,马上起床查看,原来婆婆突然头昏、头痛,月华马上安排丈夫去离家5、6里地远的地方去请医生,自己则一直陪伴婆婆身边,嘘寒问暖,安慰婆婆,要婆婆放心,现在医疗水平发达,没事的。当晚吊了4瓶药水,婆婆的病情才有所好转,后来在外地当医生的孙女听说奶奶病了,请了半个月假,为奶奶连续打了半个月的才算彻底治愈。婆婆逢人便说自己的命是儿媳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儿媳比自己的亲生女还要好。  

 幸福人家  四十年风风雨雨,唐月华对公婆比别人的付出的要更多一些,但收获的也同样多一些。唐月华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年年被村里评为“五好家庭”。通过一家人的勤劳与俭朴,慢慢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子女三人都已成家立业,且都继承了其母的美德,孝敬奶奶一如自己的爹娘。逢年过节,不是给奶奶买来好吃的,就是拿些零用钱给奶奶,但奶奶也从来不用,春节时,重孙子、重外孙们来给她拜年时,每人都会有一个小红包,希望新年里,晚辈们会有一个好运气。2000年7月,婆婆80大寿之际,外家人送来了寿匾,,唐月华夫妇花费上万元为老人大摆寿酒,一大家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百事孝为先,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唐月华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爱老年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发扬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