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抚山村——记永丰乡银坑村支部书记、村妇代会主任郑飞龙先进事迹
银坑村位于汝城县永丰乡高寒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村民住居分散,基础设施差,经济落后的山区村。近年来,该村群众在当地一位女支书的带领下,战冰灾保生产、筑公路促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她就是郑飞龙,女,现年47岁,是汝城永丰乡银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妇代会主任。她的事迹在永丰乡广为传颂。
一、困难面前不退缩“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从2002年始,她每天早出晚归,穿行于通往各自然村的崎岖小路上,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动员群众,先后6次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坚持维修4公里的进村公路,新开组级公路2公里。为了修通进村水泥公路,2007年10月至12月,她放下了自己的农活,白天找人论证公路建设项目,争取政策支持,晚上在村里与其他干部商讨方案。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项目批下来了,但郑飞龙头上的白发多了,地上的庄稼荒芜了,丈夫心痛地劝她说:“不知你这样拼死拼活是为了哪一点”,可她只是嘿嘿一笑,从没有半句怨言。2008年4月,项目要实施了,可一算帐,她傻了,3.8公里水泥公路需投入资金73万元,除上级支持外,全村327人人均要集资700元后, 怎么办?她毅然将在广东打工的女儿召回来当帮手,把家中计划买女儿嫁妆的1万多元存款带头投资在公路建设上,在她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积极捐款,仅用了几天时间就捐款12万多元。由于资金不足,建筑老板们看过后摇摇头就走了,许多老百姓看到她因修路的事人都熬老了,劝她放弃,说:“修不成不怪你”。但她郑飞龙还是一如既往跑上跑下,终于找到了一起愿先垫资修路再结帐的老板。就在即将开工时,个别村民因为修路占用农田补偿太少而阻止施工。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动工,修路要占自家地较多的她,主动提出修路占用她家的土地不用补偿,见此,几个闹情绪的村民也再没有多说一句话了,表示支持村里的工作,补偿多少都不计较。工程开工后,她顾不上自家的农活,带领村级质量小组认真检查施工质量。施工队的人都说她是“建这条路的事,在郑书记眼里比他人修房子还认真。”。在她的努力下,水泥公路保质保量顺利完成。现在村民们走在这条宽敞平整的水泥路上,都说“要不是飞龙书记,哪来这样的好路走。”
二、群众利益的守护神2008年1月份,持续二十多天的强降雪使该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到处天寒地冻、寒风凛冽,造成全村12个自然组交通、电力和通讯完全瘫痪,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灾情,郑飞龙没有退缩,她提出“倾全村之力,共御特大冰雪灾害”。组织群众互帮互助,带领120多名干部群众,起早摸黑开展供电线路破冰工作,确保全村供电设施没有损坏。破冰时,她的额头被电线上的的冰块砸伤,随同群众都劝她回家休息,她说:“不,这点小伤算什么,群众的利益最重要。”,在她的精神鼓舞下,供电设施保住了,成为全乡恢复供电最快的一个村。在抗冰灾期间,她坚持每天为十几户孤寡老人和五保户送米送油,确保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让全村老百姓度过了光明欢笑的春节。在今年抗击6号台风中,她带领家人和群众连续16个小时战斗在保卫公路上,确保了通村公路没遭到破坏,得到全乡上下一致好评。
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银坑村,郑飞龙算是“有钱人”,家里有十多亩水果,丈夫、一双儿女均在外打工,每年纯收入达3万元。致富不忘乡亲,她跟亲朋好友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要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们早日富裕起来。她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决定发挥本村山林资源的优势,大搞丘岗山地开发,发动群众种优质水果,从2003年起,银坑村先后开发种植板栗12000多株,面积400余亩,建成村级水晶梨基地120亩,优质柑桔320亩,使全村的人均占有水果面积达到了2亩以上。为了提高开发综合效益,郑飞龙指导村民在果树下间种经济作物,新形成了生姜220亩,花生300亩,朝天椒130亩,豆类100亩的经济作物产业项目,每年可为果户增收1500元。在她的带领下,银坑村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人平纯收入由2003年的826元跃升至2007年的2136元。从自从她当上支书之后,银坑村各项工作均挤身了全乡前列。她的工作一直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称赞,多次获得上级肯定,1998年被评为汝城县“三八”红旗手,被选为县党代表并光荣地出席了汝城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2001年担任郴州市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被县委评为“基层干部标兵”;2009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3月被县委评为“感动在身边”和美人物; 2011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并担任郴州市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郑飞龙还多次获得优秀人大代表、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女能手等荣誉。2011年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她再次以高票连任该村四届党支部书记。
汝城县妇联
2011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