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的彭灵芝是益阳市资阳区老科协会长,她“治下”的区老科协的工作同样风风火火。
数一数资阳区老科协近三年来服务“三农”的工作,那可是一串闪光的数字:全区各地农村科技示范的“园(科技园)、点(示范基地)、户(示范标兵)”从32个扩展到142个;全区102个行政村在老科协的指导和组织下全部建立了村民学校;组织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258期,培训农民16000多人;重点帮扶发展了18个农村专业合作社……
这些年,资阳区老科协在创新工作机制,更好地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深入调查研究,争当区委、区政府的参谋智囊;开展自我保健,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成绩显著,老科协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快步发展的轨道,得到省、市两级老科协的高度赞扬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这,既是一班人齐心协力的结果,也有彭灵芝不可或缺的功劳。“我个人算不了什么,没有上级的重视和老科协老伙计们的努力,就没有资阳区老科协今天的局面。” 彭灵芝说:“值得写的是那些长期和农民在一起的老专家、老同志们,他们不辞辛苦、不讲报酬,一心一意帮助农民发展经济。”
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资阳区的彭灵芝,对这一片土地有种不能割舍的感情。她从基层乡镇干起,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她当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2009年从区政协主席岗位上卸任,接受区委的提议担任了区老科协会长。“说实话,这些年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脑子里绷着一根弦,退休之后真想好好享受人生的清闲和宁静。”彭灵芝带一点无奈地说,“几十年服务党委的要求,都成习惯了。区委要求我干,我就得把这付担子好好挑起来。”
彭灵芝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做事就要做到最好。区老科技扶持的长春镇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00人,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2万亩,建立了自己的办公楼,2010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农合组织。另一个养鸡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供销总社星火科技示范农合组织。全区142个“园、点、户”,两年创造总产值达3亿元。
在她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全区各级党政加强了对老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区委常务会议明确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区老科协第一会长,各基层老科协分会由分管常务工作的在职领导兼任分会第一会长,给老科协工作注入了强大力量。同时,进一步创新老科协工作机制,加大交流和激励力度,实现老科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议事日程、老科协活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等“四纳入”,老科协工作增添了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