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章,在郴州,一提起“女强人”刘贤玉,妇孺皆知??都知道她不为自己为村民,将一个负债近30万,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山村,建设成了一个年创产值6000多万元、利润200万元的富裕村,都知道她是省“三八”红旗手、“十大农民女状元”,她家还是全国“十佳五好文明家庭”。
然而,也有人们还不太知道的,那就是她年过半百,还爱上了电脑,建远程教育站,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成为农村先进文化的播种者,成为上寮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2006年,刘贤玉光荣的被评为湖南省首届“袁隆平科技奖”暨远程教育学用典型。
建远教,她自己垫资20万元
年近6旬的刘贤玉是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党支部书记。她生在上寮,长在上寮又生活在上寮。80年代初,穷怕了的刘贤玉成为上寮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东拼西凑开了个副食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出乎意料的好,率先成为本村的万元户。有一定市场意识的刘贤玉敏锐地发现,本地煤窑多,铸材消耗量大,但却没有一个专门生产铸材的厂家,刘贤玉独具慧眼,大胆投资,与弟弟一起贷款办起了湘南铸造厂,由于狠抓质量,产品运销对路,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以后,由于关井压产,本地需求减少,而外地需求又高,使得铸造厂效益每况愈下,正在刘贤玉一筹莫展时,儿子从网上了解到了新技术和新工艺流程,并通过上网请来了技术员,对铸造工艺流程进行了二次技术改造,改造后的铸造厂,生意比往年更红火,利税也以每年50万元的速度增加。
铸造厂技改的成功,使刘贤玉深深地懂得知识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财富的道理。她想,如果村里有一个阵地,能让村民了解信息,学习实用技术多好啊。
2003年,当她得知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正式起步时,刘贤玉第一个到了县委组织部,要求在村里建立远程教育点,而且是建最好的点。说干就干,刘贤玉到村里召开村支两委会,统一大家的思想。刘贤玉说,远程教育是农村先进文化最有效的载体,它既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可以为村民获取致富信息、学习致富技能,现在这个机遇我们一定要首先抓住,最早建立。早建点村里就早受益,所以我建议建最好的点。
由于当时村里钱不够,刘贤玉就自己垫资20万元,将远教活动室装修一新,配齐了一流的设备。
县委组织部最初方案是在上寮村建基本型点,看到刘贤玉这么大的热情,便将上寮村建基本型点改为建扩展型点。如是,当年上寮村的远程教育点便一步到位,由基本点改扩展型点,建成了一流的高标准现代远程教育点。
学远教,她培养了一批“土专家”
为了充分发挥远教平台的作用,刘贤玉决定亲自带头学远教、用远教。为了尽快掌握“五笔输入法”技巧,刘贤玉自已抄了一份五笔字根表放在口袋里,一边干农活,一边背字根。儿子、媳妇看了心疼,就劝她:“你这么大年纪了,能掌握基本的操作就行了,何必自讨苦吃呢?”刘贤玉说:“作为一名支书,不仅要做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更要做一名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带领大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年下来,刘贤玉硬是凭着一股顽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就掌握了电脑基本知识,而且能熟练操作远教设备,为远教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贤玉在学习基本操作技能中,了解到了许多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她边学边思考,如何让村民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信息,获取致富技能。她不仅自己学,自己实践,还积极主动地带领村民们学远教、用远教,只要有人向她请教,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的为大家释疑解惑,有时还要给乡亲们一个个现场示范,每天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同时与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争取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请来农技专家为大家现场指导,着重培养传播实用技术的“二传手”、“主力军”,每年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3200人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3000余份,全村大多数青壮年熟练掌握了1~2名实用技术,成为上寮村工农业生产的骨干。村民何增容,家里有三个孩子读书,丈夫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困难。刘贤玉知道后,便下载有关技术资料,主动上门传技术、垫本钱,帮她家办起了家庭酒厂和小型养猪厂,很快使她家摆脱了贫困。老实人王兆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总觉得没有生育一个男孩,在村民面前抬不起头,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夫妻俩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甚至闹到各奔前程的地步。王兆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几次想投河自尽。刘贤玉知道后,多次上门做男女双方的工作,批评他们重男轻女,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并把王兆忠夫妇请到远程教育室,精心挑选了一批计划生育课件进行播放,为他们讲解计划生育法规,并将自己即将开业的门面让给他们夫妇,还拿出5000元为他们垫本。通过刘贤玉的努力,王兆忠夫妇转变了生育观念,夫妇俩和睦相处,精心经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今,只要提到刘贤玉,夫妻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面对远程教育带来的无限魅力,村里的党员、干部坐不住了,青年团员坐不住了,急寻致富之路的坐不住了,他们在刘贤玉的带动下,一次又一次走进了神圣的学习殿堂,一双双渴求致富的目光盯住了电脑,恋上了科技网站。从村远教点建立至今,上寮村远程教育点先后培训党员、干部、农民30多批,培训总人数2000多人次,更为可喜的是,从这间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室里,走出了一批种养能手,走出了一批工业小强人,走出了一批优秀基层骨干。
村民们都感激的说:“刘贤玉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更是我们的远教带头人。有了远程教育,我们发家致富更有奔头!”
用远教,她引领群众齐奔致富路
上寮村是个产煤区,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近年来国家对煤矿的关停并转,上寮村也由过去的120条煤窑减到10多条,村民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上寮村成了一个由富返贫的典型贫困村。怎么办?刘贤玉天天呆在远教活动室里,查资料,求信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贤玉果断提出“变地下为地面,变黑色为绿色,变短期效益为可持续发展”这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脐橙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经济。然而刘贤玉的一片好心,许多群众却不理解和支持。为了转变群众观念,刘贤玉利用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使群众观念逐渐得到了转变。刘贤玉又请来县农业局、林业局专家论证设计,自己带头投资50多万元,承包开发了300亩荒山。在她的发动下,外地有39位老板也来承包了1600亩,一年过去了,昔日的荒山转眼间披上了绿妆,大片的脐橙树下套种西瓜等经济作物……。村民们再也沉不住气了,纷纷扛起锄头上了山,承包开荒种果达3000多亩,从此,上寮村又多了一个“花果山”,多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刘贤玉趁热打铁,组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创办了上寮生态农庄,发展脐橙3300亩,全村人平种果1.1亩。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上寮村二次创业。
上寮村还是个牲猪养殖大村,过去销售主要通过小商小贩收购,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随时被压级压价,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业余时间,刘贤玉经常上网查询,广泛收集市场信息,拓宽了与外面沟通交流的渠道,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绿色通道。2004年,刘贤玉通过互联网与深圳市保安区屠宰场取得联系,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平均价每公斤比以往高0.4元,且供不应求。她还与省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取得联系,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2005年8月生态农庄被正式批准为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
刘贤玉还特别注重提高村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她认真组织集中培训,并根据需要聘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重点、难点知识讲解,使学习对象乐于接受,易于消化。在播放《脐橙种植技术》片时,还聘请了湖南农大叶文明副教授进行实地讲解,提高了农户的脐橙种植技术,增强了群众致富的信心。对集中培训不易解决的问题,采取个性化学习补充。村委副主任刘连宏,当初对生猪养殖不熟悉,在她的引导下,通过远教“充电”,很快掌握了养猪技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引路人”,创办了年出栏5000头的吉星养猪场,带动了年出栏50头以上猪场的养殖户20户。最近他又在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学习到“猪-沼-果”生态农业新技术,并在全村广泛宣传推广。
过去的上寮村,还是一个“头痛村”,村里一班年轻人有事无事动刀动棍,治安状况不好。为了还上寮人民一片安宁,也为了引导村里的年轻人走上一条光明大道,刘贤玉利用村远教点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和政策法规学习,并把下载的资料无偿印发到村民手中。同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去接近,去了解这些孩子,以慈母般的爱去关心、去爱护他们,先后使40多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有些人还入了党,为村民们解决了一块心病。2004年,上寮村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现在,上寮村在远程教育的带动下,已拥有供电站、生态农庄养殖场、修理厂等6个规模较大的集体企业,年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利润200万元,全村人平纯收入已过6000元,是郴州市的“经济百强村”